綠色生活
絕跡《名錄》的七種古樹 2022年08月6日|文:藍錆

根據2011年至2012年民政總署的古樹調查,澳門記錄到的古樹共有792株、63種。十年後的2021年,在《古樹名木保護名錄》(下稱《名錄》)中的古樹就只有56種,即減少了7種。這7種古樹分別為⋯

被自然包圍的工作室是創作的靈感空間。
從自然裡尋找創作的素材——插畫師郝元春的創作生活 2022年07月2日|文:大蔥

插畫師郝元春從山西來澳門已經十幾年,個性安靜的她似乎從來沒有停止過畫畫。她的作品從海報、明信片、日曆本到繪本,帶著自己的風格,已經成為我個人的視覺記憶。作品裡常常有很多很多的植物:蘑菇、野果、樹⋯

孩子們畫的風鈴木各有特色。
Rute老師的幼兒環境教育的實踐 2022年06月3日|文:大蔥

去朋友小孩的幼稚園,看到牆上孩子作品的展覽,發現十分動人。這是關於樹的一個展覽,孩子們用自己的角度畫下校園的一棵風鈴木,每一個小孩眼中的風鈴木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或是黃花特別鮮豔,或是綠葉才是⋯

我關心的是人和土地的關係——訪山藝導師大樂 2022年04月12日|文:大蔥

陸文麟(大樂)是一位山藝導師、青少年工作者,也是澳門很多劇場的幕後工作人員,還兼顧諸多打雜事務。沒錯,是一位freelancer,基於他與大眾最主要的區別——對山的了解,本文要聊的是關於他作為山⋯

大樹與我 2022年04月11日|文:大蔥

聽說卓家村幾棵古樹有可能要移走,住在古樹附近的朋友的兒子馬上大哭,因為從小在樹的陪伴下長大,孩子和樹的感情非常深厚。朋友說起這件事的時候,我馬上想到了自己的小時候。 年少時光,我幾乎都跟隨母親住⋯

掛在牆上的工具很有圖鑑感。
木不可貌相──陳逸鋒的船木工坊 2022年03月11日|文:大蔥

和海港歷史文化協會會長陳逸鋒(後文稱阿鋒)約在他在下環的工作室「船木工坊」,工作室裡堆滿了已經分類的回收木條或木板,牆上桌上排列整齊的工具很有圖鑑感,加上長長的工作台,一個很完整的木匠工作室。說⋯

二〇二一澳門保育事件記 2022年02月16日|文:大蔥

剛剛結束的一年,不管是疫情還是澳門的山林,都不是平靜的一年。 在這一年,從小小的螢火蟲到巨大的蟒蛇,是城市少有的野生動物大討論; 這一年,澳門也沒有缺席國際的舞台,持續參加城市自然挑戰賽,本地的⋯

城市的那些動物居民們:推薦香港兩本關於動物的書 2022年01月5日|文:大蔥

人類聚居,於是城市出現。 人類忙於發展自己的領地,於是城市裡屬於另外物種的空間逐漸消失。 人類與動物的關係,是自古以來我們探討的命題,然而從未像現在那樣激烈。 城市裡是否真的 沒有動物了呢? 答⋯

像當地人一樣生活——義大利太太Barbara在澳門 2021年12月14日|文:大蔥

Barbara是來自義大利的一位太太,和先生在澳門經營義大利食品和環保產品的生意,是一位十分關心環境保育的女士。 和Barbara聊天的時候,她給我看剛剛收到的來自義大利媽媽的影片。那是西西里家⋯

以民間的眼光看澳門生態保育——專訪「沃門生態沙漠掙扎日記」專頁負責人 2021年11月26日|文:未熄

近年澳門城市急速發展,也引發了社會對於生態議題的危機感。除了各種專業人士外,在民間也有很多倡導者正在默默無聞地進行教育工作,希望可以推動社會大眾認識,從而珍惜生態,加入保育的行列。 近期在網上有⋯

白海豚失樂園——海洋環境日差 海豚窮途 2021年11月26日|文:阿綠

2021年上半年,澳門水域先後出現了4具海豚屍體,其中兩條屬中華白海豚,兩具屬江豚,而1月於澳門機場跑道附近發現的,更屬一條年幼的中華白海豚。2020年,澳門也於岸邊先後發現共7具的海/江豚屍體⋯

植物不曾遺忘城市:幾本關於我們和植物的繪本 2021年09月2日|文:大蔥

植物的頑強生命,想必最都市化地區的人類也不會陌生:水泥地板的裂縫、老房子斑駁的牆壁、台階正下方腳難以企及的位置——沒有什麼植物到不了的地方;如果有廢墟更好,那裡會長成一片小樹林;就連最現代化最氣⋯

電子產品更新得快,不少市民會選擇買新,部分或被回收再用。
望以修理取代放棄──專訪「小家電醫生」 2021年08月8日|文:夏雨

家中的小電器壞了,你會怎做?現時的小家電林林總總,風筒、風扇、抽濕機、電磁爐……價格不高,但有些用了數年即開始失靈。產品日新月異,價錢大眾,但把舊物修好重用則困難重重,要麼是家電已沒有保養,要麼⋯

長年在郊野行走的阿丁可以在黑暗中發現螢火蟲幼蟲的能力。
如果你想看螢火蟲——自然導師阿丁的賞螢守則 2021年06月30日|文:大蔥

螢火蟲是令我們浮想聯翩的昆蟲,在暗夜裡點點光亮,美麗且充滿想像。不過這個本來常見的居民漸漸變得不太常見,有些人留意到了,有些人沒有,畢竟城市燈光璀璨,人很健忘。前陣子大潭山上環山徑安裝路燈,有長⋯

淨灘兩年 清走了近10噸海洋垃圾 ——愛地球的Gilberto Camacho 2021年05月27日|文:大蔥

Gilberto Camacho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澳門人,爸爸來自葡萄牙,是一位土生葡人。這些年來,網上有個叫做Macau ECOnscious的公開群組,常常會分享他們定期淨灘的活動,他們不僅揀⋯

藉綠化週四十年 審視當下 2021年04月23日|文:蕭蕭

剛過去的3月是澳門綠化週40週年。40年來,澳門發展迅速,社會及環境都變化甚大,加上全球氣候暖化,公眾對環保與山林都愈趨關心。藉此時刻,讓我們一同由「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檢視當下澳門⋯

Wendy老師在帶孩子們認識澳門的山林。
教育規劃裡,怎可讓環境教育缺席?——和綠野之友紀藶蓓的訪談 2021年02月18日|文:大蔥

紀藶蓓(Wendy)老師畢業於台師大環教所。在台灣的時候,她曾是一名環境教育導師。她來到澳門多年,在小城持續關注環境教育,近年又加入關心野地生態、親子戶外共學的社團「綠野之友」,繼續她深耕多年的⋯

Joe和兒子「九澳蝴蝶君」。
小孩教我和動物相處 2021年01月19日|文:大蔥

社交媒體上的昆蟲群組裡,網友上傳了一段影片,有個叫做「九澳蝴蝶君」的小男孩放飛自己養大的蝴蝶,蝴蝶翩翩自幼嫩小手中飛走,情景讓人印象深刻。「九澳蝴蝶君」的爸爸,原來是在九澳一個青年村工作的施育助⋯

按照《文化遺產保護法》相關規定,私人地方的古樹屬持有人管護,持有人或業權人代表應定期檢查及跟進古樹的情況。
古樹的文化風景 該如何守護? 2020年12月18日|文:論盡媒體

特區政府於今年11月更新《古樹名木保護名錄》,亦是繼今年6月觀音古廟內4棵私人古樹納入《古樹名木保護名錄》後,再有私人古樹被納入名錄之中。市政署表示,今次的更新除將公共地方的12株古樹及一株名木⋯

規劃中沙梨頭的商業街。
「可持續」是所有願景的靈魂——城規我來看 2020年11月23日|文:大蔥

規劃的目標可謂美好——「積極建設澳門成為一個快樂、智慧、可持續及具韌性的城市」,我沒有任何意見,誰能抗拒這美好的期待?那我們來看看這美好的未來,我們會不會實現,或者正面一些,我們如何去幫忙,讓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