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那些動物居民們:推薦香港兩本關於動物的書

104 暴發十五年:終走向沒落? 紙本月刊

文:大蔥

網址:https://aamacau.com/?p=83082

時間:2022年01月5日 11:11

人類聚居,於是城市出現。

人類忙於發展自己的領地,於是城市裡屬於另外物種的空間逐漸消失。

人類與動物的關係,是自古以來我們探討的命題,然而從未像現在那樣激烈。

城市裡是否真的 沒有動物了呢?

答案當然不是。被人類所眷顧的物種——貓狗倉鼠之類寵物型物種仍然蓬勃;甚至野生動物也並不算少數——先不論被人類討厭但仍生生不息的昆蟲類,另一個很適應城市洞穴式生活的是鳥類,在城市的種類還保持一定的豐富性,鄰埠香港,因為郊野公園的比例高,如今仍可尋到野生的哺乳動物——野豬、赤麂等等,漁農自然護理署登記在案的,就有54種。

反觀澳門,在市政署登記的哺乳動物名冊就只有幾種飼養的外來動物,不知為什麼沒有把我們平日常看到的松鼠及蝙蝠收錄。然而,鳥類的種數則收錄了足有近200種,所以都市化如澳門,仍然不失為鳥類適宜居住的場所,對這批居民的研究和觀察,照顧它們的需求,應當被重視。

而香港就有位年輕作家,不僅僅是觀鳥愛好者,也把鳥寫成了文學作品——

《翔:雀陸香港》作者:趙曉彤

完全是有趣的自然散文啊,完全不用擔心是讀起來有可能是悶悶的科學文。因為作者完全沒有想把文字寫成生物書可以使用的那種,她寫了很多個人的感受,還犯下科學文不能犯的擬人化動物的「錯誤」。

例如曉彤寫翠鳥的時候,最後一句是:

//半小時後,牠(覓食)已經失敗五次,天接近全黑,我肚餓,先到飯堂吃飯。//

我們馬上感受到人類和動物不對等的處境,我們已脫離還需要為覓食嘗試多次才有一次成功的階段,然而大自然的野生動物們,千百年來,仍在延續捕獵的傳統。

再如寫城市最常見的鳥類珠頸斑鳩,作者完全沒有迴避自己一開始很嫌棄這種鳥類的感受。描述起牠們的個性,文字更加有趣——

//珠頸斑鳩是一隻很隨便的鳥,牠有一個綽號叫『隨便鳥』,因為牠總是過著非常隨便的鳥生,可以隨時、隨地地選擇一個地方蹲下來休息,當沒有瓦遮頭地地方休息而突然太曬或下大雨時,其他雀鳥都會找個樹蔭躲避,唯有珠頸斑鳩會抱著『太曬?下雨?隨便吧』的心態繼續待在遠處……//

《翔:雀陸香港》

被這樣形容,讀者怎能不噗哧一笑,下次遇見珠頸斑鳩的時候,會忍不住跟對方說一句「你真的好隨遇而安喔!」

作者趙曉彤的原職是記者,因為一次訪問對鳥產生興趣,從此花了很多時間去公園、郊野、街道上觀察不同的鳥類,並向身邊的專業人士學習鳥類的科學知識。因此,文中的分類知識是完全正確的,所有學名及鳥類的生物學知識全部有科學的依據。這樣用心的自然寫作,真的很讓人驚喜。

如果鳥類不足以讓你興趣盎然,那麼從家養的貓貓狗狗到野生哺乳動物野豬海豚,及至身邊沒有的動物如狼和鯊魚,總有你關心過的動物,接下來介紹的一本就是關於動物的思辨全書了——

《寫在牠們滅絕之前——香港動物文化誌》作者:陳嘉銘

和前一本輕鬆雀躍的自然書寫比起來,這一本會沈重一些。在我們與動物的關係如此混亂的當代——我們既用前所未有的溫柔來對待身邊的動物,又用極其殘忍的方式來消費牠們;我們既愛著牠們,又害怕著牠們,要釐清其中的愛恨根源,辯論動物的權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一本,就在嘗試探討這困難的命題,畢竟,思考比結論更重要。

作者陳嘉銘是文化研究的博士,專事電影和流行文化研究。十年前因為和自己的狗狗女兒的感情,開始研究動物議題,並在香港中文大學開設了「動物,文化與現代社會」的科目。全書關於動物的討論幾乎沒有錯過香港任何一次和動物有關的新聞事件,例如新界北的家禽農場安裝光源、政治人物葉劉對自己穿皮草的辯解、漁護署為牛群們節育、野豬入城等等。每一個事件所引發的討論和行動,背後所暗藏的是香港這座城市對動物的疏離,以至於動物來到城市便成為「闖入」,若有動物傷人就要立刻採取行動,趕走甚至撲殺動物的殘忍,因為人的生命方是值得重視的。卻不去思考人類動物共融的方法——「如果人類不騷擾、不餵食,而是對野豬的出沒抱一種隨性的態度,野豬過街也不應該是件轟動的事」。

作者舉了英國的案例,原來大都市倫敦有狐狸棲息,而當地政府並沒有要趕走牠們,而是宣傳城市人如何與狐狸和諧共處,例如不要嘗試觸摸或收養狐狸,如果牠們常在人類住處特定地方出沒,正因尋得食物來源,只要鄰里們共識不厭狐,就可隨心讓牠們自由來去……沒有把人類放在第一中心位置的政策,顯現了對待動物的平等態度,是尊重生命的範例,在物種大滅絕的當代,有著特別的意義。

書中也沒忘記討論現今十分普遍的玻璃幕牆對鳥類造成的傷害,一群白頭翁撞上上環和觀塘的大廈玻璃,彷如集體自殺,令人唏噓。

《寫在牠們滅絕之前──香港動物文化誌》

//偶有路政規劃關顧,香港的隔音屏障,已有鳥型彩繪,防止雀鳥誤撞,可私人大廈都失之細心,更遑論香港城市的燈光火猛,教本來依靠星月升降的群鳥,完全失掉方向——要尋樂土,原來真箇像死裡逃生!//

雖然鳥類是相對適應都市環境的物種,但在不斷改變的都市環境中,仍是躲避不及,在世界各地包括小城澳門,努力死裡逃生。特別賭城澳門,為了凸顯人類無所不能,玻璃幕牆、璀璨燈光之上,還有那射向天際的光柱,這背後是要多少自大!

當今的動物保育似乎有在一點一滴進步,例如澳門也有動物保護法律了,不過進步的步伐始終給人無比微小的感覺,原因是那背後強大不可摧的經濟論述:

//植物,小至野草野花,大至古柏森林,都或有靈,問題只是當城市建設的工具理性凌駕一切,任我們如何深信靈性,都更像迷信;城市只容得下經濟效益的矛盾,卻容不下尊重萬物的靈修。//

當然書中論述並沒有停留在這裡,後面回歸作者所擅長的電影,原來電影裡亦見豐富的動物議題,令我為得到一個電影list而驚喜。你也來翻開來看這本吧!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