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填海?海豚怎麼辦? ——生態學者和民間團體有話說

130 隱形紅線 紙本月刊

文:大蔥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8853

時間:2024年03月1日 11:11

政府的《海洋區域規劃》諮詢會已經結束,但民間的討論未曾停息。近日澳門的一眾關心澳門生態的市民就齊聚討論這個規劃,發言的團隊和個人包括「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生態觀察者關學然、生態導師陳俊明等,大家對此次規劃都憂心忡忡,特別是生態島的規劃,可能對已經瀕危的物種——中華白海豚造成不可逆轉的干擾。

在「生態島」選址海域,生態保育專頁「沃門生態」成員影到Spotted subadult 多斑點成年個體(左)與unspotted juvenile 無斑點青年個體(右)同時出水呼吸。相片來源:沃門生態沙漠掙扎日記

在「生態島」選址海域,生態保育專頁「沃門生態」成員影到Spotted subadult 多斑點成年個體(左)與unspotted juvenile 無斑點青年個體(右)同時出水呼吸。相片來源:沃門生態沙漠掙扎日記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澳門海域是不同中華白海豚群落的交匯地帶

澳門居民、目前在香港工作的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這次又回來為她心愛的中華白海豚發聲了。她帶來關於中華白海豚的紀錄片《白海豚失樂園》,為公眾介紹了中華白海豚這個獨特的物種,以及目前在港澳海域的現況。在紀錄片裡,我們看到前線的科研人員為香港海域的每一隻中華白海豚都取了名字,又記錄到白海豚媽媽因為不捨得早夭的海豚寶寶,一直頂著屍體多天的畫面,還有海豚獨特的聲音,觀者無不感動。然而,我們一邊將這個物種作為自己城市的「吉祥物」,一邊又在海域上做很多影響它們生存的事情,致使這個物種的數量逐年下降,從「易危」到了「瀕危」。

希汶讓現場的市民們一起找找看港澳海豚的不同,我這才意識到原來澳門的海域是珠海和香港海域上不同海豚群落的重要通道,而且和香港有16%的海域是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相比,澳門有高達70%的海域活躍著這個物種。

根據學會研究的資料,我們看到澳門的海域分佈著密密麻麻的紅點——那些都代表著中華白海豚活動的身影,而這些紅點和規劃中日後用建築廢料堆填的「生態島」的區域嚴重重合,觀者不禁為這個物種的將來擔憂。

生態觀察者關學然在澳門海域觀察到的中華白海豚。

生態觀察者關學然在澳門海域觀察到的中華白海豚。

希汶也與我分享了鄰近地區的案例——長隆二期工程、橫琴35公頃的填海工程未獲批,這塊填海地距離「生態島」項目選址非常近,而且比澳門的「生態島」小,當年因為市民和保育組織強烈關注影響白海豚的生態而被阻止上馬。如果澳門堅持填海,也會令鄰近地區的保育努力付之東流。海洋是連在一起的,不是像澳門政府一貫的說辭那樣,澳門「生態島」所在海域不是白海豚主要的活動場地就毋須負上責任,海豚會因為失去澳門水域的通道而面臨生存威脅。「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案,可否更加正面?」

而且她發現「海域管理及發展統籌委員會」????面的委員,竟然一個市政署的代表都沒有!

據生態保育專頁「沃門生態」介紹,spotted adult 少斑點成年個體,背鰭完整且較鈍,身體有少量斑點。相片來源:沃門生態沙漠掙扎日記

據生態保育專頁「沃門生態」介紹,spotted adult 少斑點成年個體,背鰭完整且較鈍,身體有少量斑點。相片來源:沃門生態沙漠掙扎日記

生態觀察者關學然:「生態島」選址在我所看到的中華白海豚活躍的海域

之前筆者曾經訪問過的觀鳥兄弟之一的關學然(Ken),在這次紀錄片觀賞會他亦向公眾分享了他在澳門海域觀察到的中華白海豚。他表示,據自己多年觀察所得,「生態島」選址是中華白海豚活躍的海域。

Ken是一位生態調查員,自主觀察之外,也會幫助團體或政府做相關的調查,例如黑臉琵鷺在澳門的過冬情況及數量,就是他承接香港觀鳥學會做的觀察和紀錄。在很多國際的平台上例如eBird,他也是澳門物種紀錄最豐富的觀察者之一。

Ken說多年前受到紀錄片《白海豚失樂園》的影響,開始觀察這個物種。從2019年以來,他在澳門的海域已經做過10次的自主調查,紀錄到了28個中華白海豚的族群。這次的分享中,Ken展示到他在澳門海域拍攝到的豐富的中華白海豚的相片,令人驚嘆。明明筆者也常常去海邊,為什麼就沒有看見過海豚呢?原來生態觀察是有技巧的,像筆者這樣散步吹海風放空腦袋是很容易錯過海豚的身影啦!

據Ken的觀察,路氹東邊、路環的東邊至南邊的水域,水深1到5米都是中華白海豚常常出現的地方(大家常常會誤會中華白海豚生活在深水區),澳門也是珠江口東和西兩個海豚族群的走廊,竹灣龍爪角和機場跑道的海域都曾記錄到這個物種。Ken還將自己這些年的觀察紀錄整合成了一個白海豚的分佈圖,麥希汶認為這個紀錄和研究學者的發現吻合,也證明了計劃填海位置和海豚位置重疊,在現存資料中是很有價值的。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麥希汶展示海豚分佈圖。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麥希汶展示海豚分佈圖。

本地生態學者陳俊明。

本地生態學者陳俊明。

最後,Ken說:「佢哋唔係paper上嘅數據,亦都唔係百年一遇嘅神獸,佢哋係喺我哋身邊,同我哋享用緊同一片海域嘅澳門原居民。澳門原生的陸生哺乳類動物,例如穿山甲、果子狸等,都曾經喺路環島的山林是有自然分布,但因為城市發展同非法捕獵等因素,目前相信已完全滅絕。我不希望見到我們的海洋哺乳類動物,白海豚走上陸生哺乳類動物同樣的滅絕之路。」聲音動情,聽者動容。

生態教育學者 
陳俊明:海洋保護區比例嚴重不足 規劃欠公開的環評

本地長期關注生態議題的生態教育學者陳俊明先生也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表示,不論是聯合國、還是中國農業部,都建議到2030年將海域的30%或以上作為生態保護區,澳門也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成員地區,卻只將不到3%的海域列為保護區,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目前「生態島」的選址會對海洋的功能造成很大的影響,在路環南部的海域,工程除了影響中華白海豚(填海工程通常令海豚不再來這裡),而且會令到竹灣黑沙海灘外的水道變窄,這片僅剩的、不受高速船影響的海域,本是泳客們喜歡游水、市民親近自然的地方。

關學然的分享。

關學然的分享。

對於生態島有沒有更好的選址?Joe則建議在A區起「生態島」。他指出,澳門A區對開的空間,因為對水流影響不大,而且已經被填海規劃成人口密集的區域,確實需要更多的綠化。

Joe再提出可否動用更多的區域合作,例如橫琴、以及已經在規劃中的土地,從已有的土地裡規劃出堆填區,或者甚至可以讓這些惰性的建築廢棄物成為高速發展的橫琴的一些建築的底材,這些都是更加有效益又不會對生態造成嚴重傷害的方法。

「千萬不要犧牲了珍貴的野生資源,原生態的海灘、原生物種都是一去不返,這樣的作法是『斬腳趾避沙蟲』」,Joe對生態島的規劃十分擔憂。

他又呼籲政府做更充分的諮詢,和公開透明的環評。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