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

專題報道,曾於 2010 年 8 月 27日開始到 2022 年 5 月27日在每周在《訊報》同步刊出,現為不定期專題。

噴水池的27周年紀念六四晚會
「敏感」事件報或不報? 本地記者:界線分明 但亦不會迴避 2024年06月4日|文:記者K|https://aamacau.com/?p=111291

今晚「六四」相信不單本澳的街道上難見再有燭光集會,即便有燭光之時,各報章、媒體上亦漸少提及「六四」,相關的報道及專題更是少見。然而,這或將不是個例,許多難以言說的「敏感」題材成為一條條界線,時刻⋯

本地尚有公共空間討論、記憶「敏感事件」? 「隔籬係異鄉」版主:至少不冷嘲熱諷 不自欺 2024年06月4日|文:記者K|https://aamacau.com/?p=111280

Facebook專頁「隔籬係異鄉」由一位本地青年石仔路(化名)經營,社群內容主打討論文化與政治的社論文章,亦自我定位為「為時代作不嬉笑怒罵、不冷嘲熱諷的書寫」。2020年起,數年間石仔路定期產出⋯

噴水池的27周年紀念六四集會(2016)
燭光集會 記憶猶新 本地青年:不擔心再無人記得「六四」 2024年06月3日|文:記者K|https://aamacau.com/?p=111273

菠蘿油(化名)是一名本地青年,青春年華在澳成長,亦曾於內地就讀大學。問到他對「六四」有何印象和認知,他指出,早在小學三年級課堂上就聽過事件概述,而到中學時期亦曾多次參與30年來風雨不改的議事亭前⋯

仍相信澳門是法治之區 區錦新:繼續以自己方式悼念「六四」 2024年06月2日|文:記者小聚|https://aamacau.com/?p=111268

持續三十載的噴水池六四燭光被強行吹熄後,澳門已連續四年沒有紀念六四的公開活動,相信今年亦難有。前立法會議員區錦新表示,由去年起只好以自己的方式悼念事件。從4月15日起,區錦新已在社交平台大致每日⋯

對澳教育環境感失落 教師辭職移居台北 有志在台教學、推廣粵語文化 2024年04月1日|文:記者K|https://aamacau.com/?p=109732

W在澳門時曾是一位中學教師,在近十載教學生涯中有過成績感滿足,亦遇過阻滯感失落。然而,面對政策變化對教師帶來的限制,他漸感無所適從。而今他移居台北,轉而專攻廣東話文化教學與推廣,望可在國語使用者⋯

回流後受行業掣肘 難適應本澳社會及文化 物理治療師轉戰台北拓展新職涯 2024年03月11日|文:記者K|https://aamacau.com/?p=109172

R是一名物理治療師,正準備在台北開設自家的運動工作室。疫前,她在台灣完成學業,曾回澳工作數年,思慮後仍認為本澳現時大環境不甚宜居,決定再次移居到台灣開展新的工作與生活。 或許,是對澳門生活環境不⋯

在台創業、成家 澳門影像工作者發掘在地新敍事 2024年02月24日|文:記者K|https://aamacau.com/?p=108757

Yuki是一位影像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文化工作者。從來台就學到成家創業,現已在台灣定居逾十年。影像以外,她與伴侶亦思索文化、歷史之於一個地區或城市的價值。透過摸索不同傳播形式,漸漸確信文化有其深⋯

學校突遭制裁、無奈選了光電學、常被要求參與「愛國愛黨」教育 內地澳生不一樣校園生活 2023年09月17日|文:實習記者沃青|https://aamacau.com/?p=104747

內地澳生督爺(化名)兩年前升讀的大學是一所理工院校,以理工科聞名,亦是「國防七校」的成員院校之一。在疫情期間,督爺的大學突遭制裁,連帶常用的軟件亦被禁用。時局緊張,連身為「理科仔」亦難以幸免;又⋯

疫下內地升學 內地澳生的「封校」記 2023年09月14日|文:習實記者沃青|https://aamacau.com/?p=104684

疫情三年,相對內地,本澳的防疫措施相對寬鬆。疫情肆虐時間,內地時有傳來「封城」、「封校」消息,城內的人則被困於斗室。如此苛勵的防疫措施,莫講在內地的澳門學生感不適,即當地人亦大感不便,曾出現不少⋯

中途放棄 回澳重讀 內地澳生表哥的故事 2023年09月13日|文:實習記者沃青|https://aamacau.com/?p=104679

在2021年芸芸眾多選擇到內地升學的澳門學生中,表哥(化名)曾是其中一員。然而,表哥卻無法完成四年的學業,在大一開學不久便看到自己在理科上嚴重不足,亦無法跨過的距離。縱有不捨,表哥亦毅然決定回澳⋯

遇勞權糾紛 有口卻難言 進家工會:希望政府聽見我們 2023年07月30日|文:記者K|https://aamacau.com/?p=103380

在澳工作的菲籍外僱人數眾多,官方最新數據顯示約有24,939名菲籍外僱在小城工作、生活,他/她們也是本澳最主要的非華裔族群。這些外僱平日與本澳大部分打工仔無異,為三餐一宿早出晚歸,每月以微薄的薪⋯

報案、打官司缺合適翻譯衍「烏龍」菲籍外僱:適當傳譯服務 促互相理解 2023年07月30日|文:記者K|https://aamacau.com/?p=103374

試想像今天在澳門生活,市民出行時遇到不合理的行為,若需要找警察求助,警察會對市民有求必應?還是警察會闊佬懶理、對市民諸多阻撓?菲籍外傭Eds已在澳門工作及生活近九年,自問從未惹麻煩上身,平日循規⋯

三盞燈一帶一直以來都是外籍僱員的聚腳地。
外籍僱員遇勞權糾紛、官司有口難言   冀官方增設母語翻譯資源 2023年07月8日|文:記者K|https://aamacau.com/?p=102723

現時本澳有16萬1千多名來自各地的外地僱員,其中有4萬8千多人並非中文使用者。語言不通帶來的門檻,在他們遇到勞權糾紛、報警求助、打官司時尤為突出,正是「有口難言」。然而,勞工局、法院等官方機構卻⋯

遠渡重洋來澳打工 小城中的穆斯林 2023年01月1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97413

伊斯蘭教在澳門一直以來都不算是主流宗教,在本澳的穆斯林基本上是從異國來澳的移工。然而,他們澳門這個小城的少數人,在日常中常感到不被重視甚至受到異樣的目光,或是因其宗教信仰,也可能只因他們的外國人⋯

走進嚤囉園 了解伊斯蘭文化 2023年01月1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97389

嚤囉園,位置在澳門水塘附近,作為全澳唯一的清真寺,嚤囉園是澳門穆斯林的重要場所,但對於許多澳門人而言,嚤囉園是「既熟悉又陌生」。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於上(12)月18日舉辦了「你好!嚤囉園⋯

嚤囉園非神秘 丁少杰教長:歡迎居民隨便進來 摘摘果子 喝喝茶 聊聊天 2023年01月1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97386

或者對部分的居民來說,嚤囉園似非常神秘,有清真寺又有墓地,常讓人卻步。澳門伊斯蘭協會負責人丁少杰教長笑稱或因有墓地,故居民不敢進來。其實這裡常有居民或旅客進來參觀,附近居民亦會來摘摘果子,喝喝茶⋯

長者社區支援何處尋? 前線社工籲全面檢視長者服務 2022年10月23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94389

社工局在有關長者服務方面強調透過「民間機構和公共部門的共同合作,為長者提供社區支援及院舍照顧等服務,致力協助長者保持與社會間的相互聯繫,其能樂享豐盛的晚年生活」。然而,早前西坑街兩名長者慘劇,莫⋯

獨居長者毋人理? 社工局:會加大力度主動發掘隱蔽長者 2022年10月23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94387

一個月前位於西坑街的一單位中發現兩名長者倒斃在屋內,事件讓社會不得不正視獨居、雙老、隱蔽長者的照顧或支援等問題。社工局表示,於社區中的隱蔽長者,因種種原因而未有接觸社會服務資源,局方未來將加大力⋯

社工:兩長者悲劇凸顯服務滲透不足 應儘快設立長者外展隊 2022年10月22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94373

於上月在西坑街發現兩名相互扶持、年過七旬姐弟死亡多時,且是因屍體發臭才被鄰居揭發。有前線長者服務社工阿仁(化名)對事件感到震驚,認為現時長者服務滲透不足,當局應考慮儘快設立長者外展隊找出隱形、有⋯

議員批工務局做城規前未有做好協調 林宇滔:若做好協助根本唔會咁麻煩 2022年08月20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92512

今年三月,工務局提出因氹北規劃的交通主幹道,計劃要遷移卓家村十棵古樹。消息一出,相關計劃隨即備受爭議。作為立法會第三常設委員會一員的直選議員林宇滔表示,整個爭議根本不用修法就可解決,只要工務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