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以修理取代放棄──專訪「小家電醫生」

家中的小電器壞了,你會怎做?現時的小家電林林總總,風筒、風扇、抽濕機、電磁爐……價格不高,但有些用了數年即開始失靈。產品日新月異,價錢大眾,但把舊物修好重用則困難重重,要麼是家電已沒有保養,要麼就是沒有零件,或維修價足以購買一件新家電。此消彼長下,變相助長了人們直接丟掉家電,購買新產品。由民間發起的Facebook專頁「小家電醫生」就希望填補這維修服務上的空白,協助延長家電的壽命,鼓勵公眾「別放棄治療」。

「醫生」屬於業餘性質,專頁也非為盈利,故收費較相宜,主要是希望儘量減少被遺棄的家電數量。「始終我們不是專業,接回來的電器也不貴,就想收一個較相宜的價錢,鼓勵大家多嘗試維修,不是不斷地丟了再買。」 專頁的發起人之一、網民「金昔字」說。

電子產品更新得快,不少市民會選擇買新,部分或被回收再用。

電子產品更新得快,不少市民會選擇買新,部分或被回收再用。

環保局去年回收電器逾11萬件

環保局現時設有「電子及電器設備回收計劃」,並會為大型家電(如雪櫃、冷氣機、洗衣機等)提供上門回收服務。根據統計局的《環境統計2020》,環保局在2020年就回收了11萬4761件電子及電器設備。所收集到的電子及電器設備,據環保局表示,較新型且符合局方捐贈要求的,經一定處理後會捐贈予本澳有需要的慈善團體;其餘則由回收計劃的承辦機構進行拆解、破碎、粉碎、分選等預處理。其中可回收的物料,會按照《巴塞爾公約》相關的越境轉移程序,運往其他地區作後續的再生及資源化處理。

但環保局也指出,電子及電器設備含有貴金屬與有害物質,應盡可能減少丟棄這些電子及電器設備,物盡其用,達到源頭減廢。若設備能繼續使用,建議先轉贈或捐贈予有需要的人,而損壞無法使用的才進入資源回收流程,直言「源頭減廢,重用比回收更重要」。

「小家電醫生」成員金昔字。

「小家電醫生」成員金昔字。

望替家電延年益壽 鼓勵「別放棄治療」

屈指一算,2020年「電子及電器設備回收計劃」回收到的家電,平均每月就有接近一萬件。為填補現時市面維修服務的空位,令小家電可以「物盡其用」,一些市民就在網上成立專頁,以較低廉的價錢為有需要的市民儘可能提供維修服務。Facebook專頁「小家電醫生」便是其中之一。專頁成立於2021年1月,現時有5位成員——兩位「醫生」主責修理家電,另有三位協助營運。成立短短半年,與專頁接洽的「病例」已數以百計。金昔字形容,因為一些廠商的生產策略,有的家電的壽命並不長,而現時在澳門,雖然大型家電要找到維修服務相對容易,但小型家電則較困難,令一些市民遇上電器失靈時第一反應是丟掉或回收,所以他希望能把「修理」的可能性再次注入公眾的思維之中,「否則丟了再買的循環就會不斷繼續,令環境越來越污染。」

拆解電子設備及電器後回收的零件。

拆解電子設備及電器後回收的零件。

目前「小家電醫生」是採取「不成功,不收費」的服務模式,主力維修的用品為乾電池芯用品及小型家庭電器。「醫生」會先免費檢查,「診斷」出問題後會報價,成功維修後才會收取費用。專頁內不時有一些電器完成維修的測試影片,但專頁也坦言,「醫生」屬於業餘性質,有相關知識,但沒有專業電工牌,用家需自行衡量承擔風險。同時,由於「醫生」並非全職從事維修電器,所以檢查和維修需時,而因為地方有限,較大型電器會視乎情況接單。

先天不足 對症未必能下藥

其中一位「小家電醫生」蘇師傅表示,自己是退休人士,今年3月開始加入成為「小家電醫生」。他指,自己之前從事電腦行業,退休後希望能發展一些興趣,於是加入。就他個人而言,現時每月修理的電器大約有二十件。他坦言,並非所有電器都可以成功維修,部分是因為問題非自己專長,部分則是因為產品設計。例如有些電器製造商會把電池鑲嵌在電器內,且不能很輕易地拆出。「要看產品設計,會否為了慳成本,為慳幾粒螺絲(把充電位)用膠水封死了。他慳了螺絲,但令你不能很簡單地維修到。有些可以拆出來換的,電器就耐用很多。」「電池可能用三年就不能充電,但一般用家自己不會拆、換電,只能把它丟掉。」

「小家電醫生」成員蘇師傅。

「小家電醫生」成員蘇師傅。

而增加電器維修難度的另一個原因是一些零件不易找到。「有些外國牌子的(零件)在網上根本找不到,只能找廠商,但我們沒甚麼渠道,要電器舖才有渠道,入了那種貨才能找到廠商拿到零件。」

「可能也跟知識產權有關吧。」金昔字說。

反應熱烈 望區區皆有修理員

現時專頁的反應熱烈,下筆之時「小家電醫生」正因為應接不暇而要暫停收件。金昔字分享,自己之前也曾替兩個同類專頁作宣傳,希望鼓勵減少電子垃圾,反應同樣熱烈,專頁的負責人都因為應付不來而要減少甚至停止接單。於是這次他希望可以幫忙協調,互相分擔工作,令這條路能走得較順暢。目前他們未來他也正招募成員加入「醫生」行列,並希望這類服務能在各區開花。「要從源頭去減少。我們知道只要專頁一直運作,就一直會有人來查詢,因為電器總會壞。未來我們也希望能更多分享例如濕電電器的資訊,讓大家知道如何揀選,或基本檢查和維修。」

工作人員檢測回收的電子設備及電器的狀況。

工作人員檢測回收的電子設備及電器的狀況。

目前在外地陸續出現Repair Café (維修咖啡廳),即讓擁有維修技術的人和有需要的人,或想學習維修技術的人聚首一堂,互相交流的地方。澳門現時尚未有類似的地方或組織,但「小家電醫生」也會不時與一些環保站合作,辦活動分享經驗,希望將維修電器的門檻盡量降低。「會和公眾分享如何挑選一些較耐用的電器,或較容易維修,或自己較能掌握的電器。如在揀選方面已下工夫,電器會較耐用,自己也較易控制它,懂去檢查。我們也會分享如何使用工具,可能是家中有的工具,去檢查電器。我們常強調,我們不是要教懂你維修,而是分享原理去檢查。知道哪裡壞了,找人維修時講得出壞了甚麼,即使找專業的人,價錢也不會偏高;若找我們或其他人維修,也能快速地處理,所需時間可以減少,大家都輕鬆點。」

「我當然希望大家都識維修,那我們就不用做了。」他笑道,「未來如果有條件做下去,也希望看看可否做二手電器的二次販售,用一些較相宜的價錢幫助一些獨居老人和弱勢家庭。很多人對二次電器抱着懷疑心態。我們做維修的都想告訴別人,電器不是很恐怖的,維修後都可以是一件正常的電器。」

下筆之時,全球各地正面臨不同的天災。我們誰也不能拯救世界——拯救世界這個目標太宏大,就讓我們從維修身邊的一件小家電開始吧。只要有心,我們人人都可以是環境的修理員。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