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
過去十年,舊法院是不少市民接觸文化藝術的空間。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法院以外的展覽空間爭奪戰 2023年08月4日|文:論盡媒體

過去十年,當南灣舊法院的功能尚懸而未決的時候,坊間的討論都是集中在黑盒劇場的過渡與轉移、演出與排練空間的替補。然而,法院的地面層在過去十年,亦是本澳主要的視覺藝術展覽場地之一。免費借用、空間充足⋯

舊法院既是展覽場地,也是表演場地,攝於二〇二〇年。
從舊法院看文化風景變遷 2023年08月4日|文:ER...GRETTA

舊法院的展覽空間究竟擔當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澳門的展覽空間粗略地可以分成兩種:官方的和私營的。官方的場地中,又可分為以官方策展為主,以及民間借用為主。而舊法院正正是以民間借用為主的展覽空間,是支⋯

舊法院成為一班劇場工作者的修煉場。
南灣舊法院黑盒劇場 十年回望 2023年07月8日|文:論盡媒體

二〇二三年五月底,一連兩晚《海鷗來過的房間》音樂會圓滿結束,舊法院大樓黑盒劇場,正式走進歷史。不少劇場人紛紛在社交平台上高呼不捨,說著再見,分享各自在法院有過的難忘回憶與片段。南灣舊法院臨時黑盒⋯

訪問當天,文化局尚未發新聞稿表示「組織了逾50位界別團體代表參觀新建場館」。莫兆忠表示,自己不知道有參觀。由於不知道新場地的情況,他未能對場地產生太大的期待。攝影:張銘洋
在借來的時空 做了正確的事 2023年07月8日|文:論盡媒體

「我記得二〇二〇年去(舊法院)時,就說這個地方不會很長久地給你用,很快他就不是表演場地。這個我聽了三年,我就覺得每次看演出時就有一種『它是不是最後一次』的憂慮,然後到《海鷗來過的房間》音樂會,發⋯

新建的文化中心黑盒劇場。相片來源:文化中心網頁
文化局:新黑盒劇場 由文化局營運 2023年07月8日|文:論盡媒體

究竟新的黑盒劇場會如何管理營運?會否沿用舊法院的模式?文化局回覆《論盡》查詢時表示,新建的澳門文化中心黑盒劇場將沿用澳門文化中心劇院之營運方式,由文化局負責主體營運,屆時部分由文化局主辦的演出節⋯

天馬行空的《七道門》: 我的離地感想 2021年12月14日|文:鷺兒

說《七道門》「天馬行空」並非貶義,而是一來這故事約一半的篇幅本身就是「太空漫遊」。這個滾動傀儡另類劇場「華文文學系列」的新作講述一男一女因為一個項目而走在一起。二人搬進女主角表姨租予他們的單位⋯

劇場工作者莫兆忠。攝影:曾生元
詩╳劇場——美學同源 2021年04月4日|文:論盡媒體

 第幾次了 我夢見自己在旅程裡面 在同一段旅程 來來回回無法離開 我和其他旅客一起移動 相遇 停站 思考 轉折 抵達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旅程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情緒 我在一個半島上面 在海上面⋯

讓聽障人士成為劇場觀眾——專訪友人創作藝術劇團藝術總監黃天恩  2021年01月2日|文:論盡採訪組

近年來看劇場表演觀眾或多了一層視覺享受,同時亦常見到一批人的身影,她/他們就是視形傳譯員。友人創作藝術劇團是其中一個會邀請視形傳譯員參與演出的本地劇團。該團的藝術總監黃天恩表示,希望可以提供越來⋯

視形傳譯路難行 冀傳譯和表演一體  2021年01月2日|文:記者西西子

演出製作監製程嘉敏(Suzuki)父母都是聽障人士,因自己專業為演出製作,父母亦有藝術背景,其製作的演出都會邀請父母觀看,父母亦會給予意見和建議。Suzuki表示通常會邀請父母觀看有字幕的演出⋯

劇場視形傳譯著重情感展現 聽障觀眾更能體會現場感 2021年01月2日|文:記者西西子

近年劇場中出現了幾位黑衣人,在舞台側邊用盡肢體語言及面部表情吸引觀眾注意,但吸睛並非他們本意,他們是在為聽障人士作視形傳譯。麥月珍(SoSo)是手藝工作室的創始人,其工作室多為戲劇表演作視形傳譯⋯

澳門劇場文件展《No Where To》
消失了的,其實仍在——專訪澳門劇場文件展《No Where To》 2020年08月29日|文:三點水、晨曦

踏進展覽《No Where To》,拾起手電筒,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展廳中,劇場演出消失的軌跡在微光下隱隱現了形。然而,我們為什麽要看見那些看不見的?為什麽要吃力地持著微光摸索,逐字推敲? 「重看消⋯

「複象」還是「複製品」?——談卓劇場《平行異數》 2020年07月27日|文:瑞菲

是基因決定一個人的性格還是後天培養影響?這一直都是個熱門的科學研究題目。複製基因這個技術,今時今日來說並不新鮮,但「複製人」這項研究一直因為社會倫理問題而被禁止,如果撇開倫理問題,這個話題還有什⋯

新型肺炎疫情橫行,政府宣佈藝文設施全部關閉,全澳停課,不少活動也被取消,就連藝術節也要推遲到明年舉行。
政府究竟如何看藝文工作? 2020年04月10日|文:論盡者言

新型肺炎疫情橫行,政府宣佈藝文設施全部關閉,全澳停課,不少活動也被取消,就連藝術節也要推遲到明年舉行。劇場界受疫情打擊,一直隱而未發的弊病也一下子浮現。 「新一屆政府究竟怎看我們?」、「這政府重⋯

《明年此時》的監製楊彬。
當演出取消⋯⋯ 憑單據報銷 不能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2020年04月10日|文:論盡媒體

疫情之下,劇場界多個演出均告取消。曉角話劇研進社的《明年此時》亦是其中之一。票房收入付諸流水,劇團還要支付一筆額外支出,例如退票的手續費。雖然文化局於二月中表示,團體可在遞交報告時註明受疫情影響⋯

新型肺炎疫情橫行,今年澳門藝術節尚未宣傳就已告取消。圖為去年第30屆藝術節宣傳海報。
連藝術節也取消了 ——劇團沒收入 前期人工怎麼辦? (上) 2020年04月10日|文:論盡媒體

新型肺炎疫情橫行,繼一至三月多個演出及活動取消/延期後,就連今年澳門藝術節亦告取消,部分演出延至2021年舉行,劇場工作者於是失去今年四及五月的主要工作機會及收入來源。石頭公社也是有份參與今年藝⋯

近年有跟社福團體合作的「石頭公社」。
巡演/工作坊也取消了 ——劇團人工怎麼辦嗎? (下) 2020年04月10日|文:論盡媒體

劇團的收入除了受文化局資助的年度計劃項目,也來自與其他機構文作的項目,例如與不同政府部門合作的學校巡演、與社福機構合辦工作坊等,也會自己舉辦一些活動,或者到外地演出等等。但因應疫情全球擴散,這些⋯

疫情殺到,所有場地閉館、學校停課。
文化局:將為藝團提供場地支援 2020年04月10日|文:論盡媒體

對於藝文界現時的困境,政府曾表示在支持本地藝文展演方面,會貫徹特區政府「以工代賑」措施,文化局將待疫情趨於平緩後,為本地從事藝文演出及節目製作的團隊和藝文工作者創設條件,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從而活⋯

澳門的劇團,不少是由業餘開始,因為教育而萌芽成長。
劇團與freelancers,是怎樣的存在? 2020年04月10日|文:晨曦

不諱言,澳門的劇場發展是由這界別的自由工作者撐起的。一台戲,台前幕後,由導演、演員、設計、燈光、技術、監製等等,牽涉的人手不少,而當在澳門的生態之下劇團大多是小型甚至微型的時候,不少的劇場從業員⋯

疫情殺到,所有場地閉館、學校停課。
轉載:重檢文化政策體質,提升劇場免疫力 2020年04月10日|文:澳門劇場文化學會

— 對文化局疫情工作部署 之回應及建議 新型冠狀病毒從年初爆發至今已造成了全球性影響,劇場藝術有集體工作、現場觀賞、群集觀眾的特性,隨著場館關閉、學校停課,全澳劇場活動停頓,大批劇團及劇場工作者⋯

場地故事 也是劇團故事 大鳥:我們這輩欠年輕人一個場地 2019年12月21日|文:論盡採訪組

曉角劇團於今年12月慶祝其空間「曉角實驗室」創立20周年。你最喜歡這地方甚麼?「這裡工作之餘有一種……生活感。」曉角成員楊彬說,「它不只是用來上班,這場地不斷是有一個show開始,完,開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