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放鋼琴 人人藝術家 風盒子:擴闊生活想像
2016年10月15日|文:論盡媒體
在石排灣業興大廈內,平日居民只是擦肩而過的廣場中,這天出現了一個鋼琴。一班小朋友瞬間聚於琴前,多雙小手在鍵盤上 [
處處是舞台 街頭現活力 何嘉偉:重塑地方與人的關係
2016年10月15日|文:論盡採訪組
在劇院以外的地方表演,又稱為「環境劇場」,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歐美等地開始盛行,演出的地點可以是酒店房間、郊野公園 [
外地街頭表演政策比較
2016年10月15日|文:論盡採訪組
英國倫敦: 除非藝人於特定區域及於特定情況賣藝,否則藝人在一般公共地方表演並不需事先申請牌照。倫敦當局為街頭表 [
深度解構:缺的是圖書館嗎?
2016年10月13日|文:論盡採訪組
(新中圖的前世今生:新中央圖書館方案經歷十年,近日政府公佈「造價九億」後再次備受關注。坊間質疑花費九億公帑是否 [
城市新地標,究竟做啲乜?文化局:新中圖將成綜合知識庫
2016年10月13日|文:論盡採訪組
一句「造價九億」,新中圖方案即引來一遍嘩然,文化局立時頻頻解畫推銷,努力與公眾對話,且承諾保留劇場展覽空間、舊 [
減法空間規劃的可能:林翊捷、呂澤強
2016年10月13日|文:論盡採訪組
選址並不理想 城規會委員林翊捷出席《論盡》舉辦的「未來圖書館之想像──公眾座談會」時表示,舊法院的選址並不理想 [
莫兆忠:文化視野在哪?「未來圖書館之想像」——公眾座談發言稿
2016年10月13日|文:莫兆忠
作為劇場工作者,十分尷尬,近年政府公共工程、活動連連超支、物非所值,同時對待歷史建築的暴力手段,都積下不少民怨 [
新中圖規劃折射出表演藝術的桎梏
2016年10月13日|文:趙七
最近,圍繞新中央圖書館選址、預算和設計方案的爭議不斷,官方(文化局)及民間組織(論盡媒體)亦先後就其選址南灣舊 [
誰在見證城市變幻和死亡
2016年10月11日|文:維特
忘者 聲音引領我的旅途,但我仍在路上自由地以獨特的目光窺視澳門。戴上耳機的我好像超然物外,與城市的紛紛擾擾彷彿 [
澳門視野下閱讀他城
2016年09月20日|文:維特
近兩年對澳門文化界而言可謂多事之秋,新花園、愛都、山頂醫院小屋,以至最近的龍環葡韻……文化保育和發展的辨證、空 [
在建造一座圖書館前,首先要超越閱讀的想像
2016年09月14日|文:思崎井
說來奇怪,一座城市,一個新圖書館,一說,便十年;文化藝術,卻只有佇立,沒有去處。 十年前,人們不 [
「城市」,鄉愁或慾望──「第七屆足跡小劇場演書節」前言
2016年08月17日|文:莫兆忠(「演書節」策劃)
「英明的忽必烈啊,沒有人比你更清楚,描述城市的字句不能跟城市本身混為一談。」—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足 [
另類,是節目還是理想?
2016年08月2日|文:世傑
「劇場搏劇場」踏入第四年,從去年「慕拉士戲劇村」的概念,擴展到愈見民營藝術節的活動規模,「劇搏」的主辦目標之一 [
記印尼移工劇場《我們也有的故事》
2016年07月26日|文:何志峰
人總是希望安定,以為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便會做到退休。可是沒有人會知道,十年,甚至五年後自己會在哪裏,會做甚麼工作 [
小城實驗劇團「新文本劇場《日落是我對你的感覺》」(Amsterdam Études):進退失據的「新文本」劇場
2016年07月26日|文:Lawrence
《日落是我對你的感覺》的名字本身聽起來相當情緒化,大概就是想像日光雖已昏黃,卻沒有完全消逝的一種浪漫又沉鬱的感 [
評「劇場搏劇場」:《非常一搏》中四個演出
2016年07月19日|文:Lawrence
施援程《我是你的全部》:造「貓」實為未竟之業 《我是你的全部》由本地策展人施援程製作,講的是貓的生活點滴,題目 [
身體的記憶永不磨滅──文慧談她的紀錄劇場《紅》與其他
2016年06月17日|文:黑黑(相片由《劇場搏劇場》提供)
澳門藝術節剛結束不久,本地藝文活動仍然應接不暇。強調多元創作、串連不同空間的一個富實驗色彩的民間劇場節《劇場搏 [
拓寬澳門劇場──有關《劇場搏劇場》
2016年06月12日|文:何志峰
受訪者:譚智泉(藝術總監)、鄺華歡(行政總監) 今年是第四屆 《劇場搏劇場》,前三屆整個活動都發生在慕拉士大馬 [
莎士比亞在場不在場──評 2016 澳門藝術節《短打莎士比亞》與《微觀莎士比亞》
2016年05月24日|文:白斐嵐(「第二十七屆澳門藝術節」特約藝評人,台灣)
即使在這樂於打破權威的年代,有些「品牌」依然難以取代。莎士比亞之於劇場,自是其中之一。今年適逢莎翁逝世四百周年 [
為誰而寫?──談《收信快樂》
2016年02月16日|文:杜子菡(「教師戲劇欣賞及評論寫作課」學員)
(相片由曉角話劇研進社提供) Dear Melissa and Andy, 如果信是只是一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