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tain Up!

作品訪談.對話

生命的最後一剎,誰可作主?——專訪論壇劇場《喺度簽個名》 2023年02月7日|文:論盡採訪組

繼2021年的論壇劇場《在家.工作》後,藝團「卓劇場」再次「設壇」,透過作品《喺度簽個名》,與觀眾一起探討臨終照護問題。雖然主題常被視為禁忌,但協調員葉嘉文和羅德慧都希望,能藉着今次演出促進社會⋯

乘一趟廟船,航向千年後的記載 2022年12月1日|文:卓早言

甫踏入展區,一艘由竹子排成的木筏、上面飄揚著旗子,就佇立在展廳正中心,彷似邀請你就搭上這條船,走進藝術家準備向你述說的故事,亦真亦假,卻通通動聽。 來自廣州的藝術家覃小詩,於正在望廈山房展出的⋯

為悲傷發聲——專訪演出《錐心之痛》 2022年11月29日|文:藝文採訪組

「我開始理解,亦都相信,她求死的想法是很強烈的同時,跳下去的那刻,她想活下去的意念也一樣強烈。」 「為何我不可以悲傷?為何我不可哭?為何要阻止我表達悲傷?」 ——《錐心之痛》 演出《錐心之痛》由⋯

在《被討厭旳勇氣》中尋寬心 2022年11月21日|文:藝文採訪組

 「如你身邊有十個人,你就要討好十個人?如果那十個人是對立的呢?你怎辦?」  「如果習慣以不幸作為自己的價值,我們的人生就只會不停需要不幸。」 上述幾句是戲劇農莊12月初公演的作品《被討厭的勇氣⋯

老師,不只是老師——專訪演出《老師還未下課》 2022年11月18日|文:藝文採訪組

根據統計局的數字,2020/2021學年,澳門非高等教育界別的教師共有6822人,其中5165人是女性,即逾75%是女性。 演出《老師還未下課》說的,是這五、六千人的故事,也是他們身邊的人的故事⋯

齊集書展、表演、講座加展覽 —專訪藝術書展Bookery 2022年11月9日|文:藝文採訪組

集藝術實驗書、音樂表演、展覽、講座於一身的「Bookery藝術書展」經已開幕。繼「頭炮」講座於上週六舉行後,重頭戲如書市、表演等活動將於這週(11至13日)展開。策展人Sara和Alan介紹,今⋯

首先是個人——專訪《蘩漪4.48》 2022年09月27日|文:路家

「可能開心的女人沒甚麼人想在戲中演,哈哈,在生活中做就好了。」莫兆忠聽畢我說後開玩笑道。 忘了從哪時開始,藝團「足跡」的小劇場演書節偶爾會出現女性的幽幽獨白。例如2017年的《長衫詞》,20⋯

動畫,作為一種再現情感的形式:專訪《梅婆》導演黃榮俊 2022年09月20日|文:謝以萱(獨立選片人、電影研究者)

2022年澳門國際紀錄片影展首獎,由澳門創作者黃榮俊的最新短片《梅婆》獲得。《梅婆》的呈現手法是動畫,並置在今年度入圍的其他作品中,其影像的表現形式確實與其他多是紀實拍攝真實事件與人物的典型紀錄⋯

她們說的她們——專訪《蘩漪4.48》創作演員們 2022年09月20日|文:路家

  女人說的,只是女人嗎? 由三個女演員擔綱的《蘩漪4.48》是藝團「足跡」第十二屆小劇場演書節的另一演出。既是三個獨腳戲,但又是一個完整作品。《蘩漪4.48》以中國劇作家曹禺發表於1934年的⋯

專訪《藍色時分》——獨腳戲不只有一個人 2022年06月15日|文:路家

一個劇場作品,在說故事的除了台詞,還有肢體、燈光、聲效、舞台……今次藝團「足跡」的《藍色時分》雖然是獨腳戲,但台燈聲等各個元素也在一同表演。「現在三個設計師:劉志強、杜國康、我,有點像把她(演員⋯

專訪《藍色時分》—— 梁建婷:獨腳戲是神聖的 2022年06月7日|文:路家

《藍色時分》是梁建婷第一個正式公演的獨腳戲。對,年紀輕輕便開始演戲、從演逾廿年、演過劇場演過電影的她,今次第一次擔起了「獨腳戲」的大旗。說起今次嘗試,她立即面露興奮,卻又形容是「又驚又凶狠」。在⋯

樓宇可重建,關係可重建?——專訪《都更》 2022年05月27日|文:藝文採訪組

當一棟舊樓要重建,牽動的除了是補償,可能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將於文化中心小劇院上演的《都更》便是以此為切入點,講述一對本已疏離的父女的重遇,但當中也在同時思考社會的新舊交替。「新和舊大家怎去⋯

用藝術重塑兒時關前街印象——專訪藝穗節作品《鐵打》 2022年01月19日|文:藝文採訪組

關前街現時是澳門打卡點之一。新店處處,面貌與二十年前分別頗大。但除了一張張紀實攝影,一段段口述歷史,還有哪些方法去表達自己對我城變遷的詮釋?藝術工作者程嘉敏就希望以作品《鐵打》呈現自己對這區的種⋯

把能做的寫進歌中——專訪香港音樂人黃衍仁 2022年01月5日|文:藝文採訪組

破鏡在陽光下融化/融化成一道烈酒 薔薇在你體內燃燒/燃燒成最後的藥  我會為你擠出一個笑容/就算這笑容看似虛假/ 答應你若你掉進惡夢/我會在岸邊拉你一把   《濁水漂流》,歌詞:黃衍仁⋯

兔子洞中的高山低谷——專訪戲劇農莊20週年慶典作《心洞》 2022年01月4日|文:藝文採訪組

藝團「戲劇農莊」為慶祝成立20週年帶來作品《心洞》(Rabbit Hole),希望能與觀眾同行高山低谷。導演黃樹輝認為,故事雖然由一宗傷心的意外開始,但最後是一個好結局。「近年因為疫情,人人都很⋯

城中故事誰人來聽?——專訪戶外走讀《江道蓮與弱勢女性》 2021年12月18日|文:藝文採訪組

夜幕低垂。萬家燈火下,演員在公園內說起一個又一個女人的悲慘命運。內容取材自土生葡人女作家江道蓮(Deolinda da Conceição)的作品《長衫》——雖說是故事,情節卻又如此熟識。這次戶⋯

澳門當代電影及錄像展開幕 策展人黃若瑩:望澳門影像持續被看見 2021年12月11日|文:藝文採訪組

由拍板視覺藝術團主辦的「澳門當代電影及錄像展」昨(10)天開幕,為觀眾帶來共36部本地、香港、台灣及內地的影片。從鄰近地區的優秀作品中學習之外,策展人黃若瑩(Rita)表示,也希望本地的作品能有⋯

提議思考的角度 不設思考的結論 ——專訪Re Cycle:澳門劇場文件展2021 2021年12月7日|文:藝文採訪組

桌子的一邊整齊地放着一份份同樣黑色的文件夾,中間是膠片,另一邊則設了燈箱,參觀者可以把膠片放到燈箱上細閱。「重演」是今次「Re Cycle:澳門劇場文件展2021」的主線。桌上36組文件包羅共⋯

當視形傳譯成為舞台C位——專訪《若我活著,死的就是你》 2021年11月24日|文:藝文採訪組

戲劇農莊「黑盒劇場演出計劃2021」第三回,帶來由「友人創作(藝術)劇團」製作,「手藝工作室」演出,視形傳譯為演出主導的讀劇《若我活著‧死的就是你》(Se Eu Vivesse Tu Mor⋯

冷眼旁觀者,清白嗎?——專訪《怪獸們》 2021年10月27日|文:藝文採訪組

常言道,「旁觀者清」。但當有案件發生,冷眼旁觀在旁、不插手、不干預,容許罪惡在其眼下發生的人,清白嗎?也能把責任洗得乾乾淨淨嗎?這正是「全球優秀劇本讀劇節2021」的作品《怪獸們》想要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