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1年的論壇劇場《在家.工作》後,藝團「卓劇場」再次「設壇」,透過作品《喺度簽個名》,與觀眾一起探討臨終照護問題。雖然主題常被視為禁忌,但協調員葉嘉文和羅德慧都希望,能藉着今次演出促進社會思考,減少遺憾。「如果我們可以很坦然地講,起碼知道家人的想法時,希望糾結會少一點,遺憾可以少一點。」羅德慧說。
人生如戲 以戲論人生
《喺度簽個名》是卓劇場第二個公演的論壇劇場作品。內容講述年近八十的主人翁「漢哥」發現身體突然轉差,一波三折後被診斷為肺癌二期。漢哥與家人自此面臨一連串生死抉擇。家人作為至親與照顧者,同樣承受著不堪負荷的身心壓力,不斷在醫療與照護方面的艱難決定下遊走。作品嘗試探討家人在「不捨」與「放手」之間,如何尋求共識,「最終」的決定又是誰的意願。
「論壇劇場」又被稱為「變革的預演」,是一種強調互動的劇場模式,由巴西劇場大師 Augusto Boal所創,主張對話是人與人之間共通且健康的互動方式,而劇場可以成為把「自說自話」變成「彼此對話」的工具;劇場不只是欣賞演出的地方,也是觀眾共議社會大小事的地方。在今次的演出中,觀眾看畢整齣劇後,可以在重演時段選擇取代劇中任何一個角色,以試驗角色的困境可以如何解決,從而令故事的結局改變。不同的觀眾也可以選擇在同一段中,試驗不同的解決方式,一起互動討論。
「臨終照護」、「預設照顧計劃」、「預設醫療指示」在華人社會常被視為禁忌,避而不談。創作團隊今次選擇以此為題,源於留意到澳門社會的老齡化正在加劇,而「死亡」是每一個人最終都必須面對的事,有感需要去討論。為使故事能貼近現實,團隊在資料蒐集時,採訪了鏡湖康寜中心的醫護、護理學院的老師、護養院的社工等等。
導演及協調員葉嘉文坦言,處理今次的議題並不容易,一來是因為這話題一直被認為「不吉利」,社會不習慣討論;二來是因為具體如何處理涉及很多情感因素,包括家庭關係等等。「每一個不同的家庭面對的問題都不同,這都是今次挑戰頗大的地方。」
「今次的過程也有令我回想自己跟家人的關係,」另一位協調員羅德慧分享,「每個家庭糾結的地方都不一樣。例如我們今次設計劇本時,角色背後糾結的是原因是甚麼?有甚麼令他們不能為病了的家人去做一個所謂『最好』的決定?過程中有很多現實的事需要考慮。我們也不想很理想化地說,藉着這個演出講『我們一定要跟他們溝通』。當然是希望有這效果,但也知道這不容易。」
討論不為爭辯,而為了解
討論,除了是為找出解決的方法,也許亦是為了聆聽、同理、了解別人的難處。葉嘉文表示,現實中,病人的家屬在決定時往往要承受巨大壓力,尤其是在華人社會中,「盡孝」的觀念甚重。「『呀爸係你自己嘅,你唔通唔去救佢?』身邊的親友也會有自己的意見。劇中的角色也有提到『其實眼見自己呀爸真係有啲辛苦,但有啲嘢講咗出嚟,好不孝喎!我點講?』」
羅德慧指出,病人親屬在家人臨走前的決定是困難的。「會不想這樣放手,會不捨,會不想他這樣就離開,這是人之常情。」葉嘉文也認為:「有受訪者也提到,很多時我們會很希望做一個最正確的決定。『咁樣就唔會錯喇』、『咁樣佢一定同意嘅』,但其實很多時沒說對與錯。尤其當之前沒怎樣跟家人很好地溝通,可能很容易留下一些遺憾。如果可以的,那當然預早去溝通,儘量避免遺憾,但是到避不開的時候,其實應該要向著這個方向去想:到底做些甚麼決定,是會有比較少的遺憾留在彼此的身體上或者心裡面。」
「這對我的印象很深,」葉嘉文說,「好像是更大的原因或動力去開聲討論這些事。」
「我覺得今次(論壇劇場)是一個機會。」羅德慧補充道,「如果觀眾來看,我會很希望能令大家嘗試開始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