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名著】人言可畏無分地域時空──《病歷編號:XXXX》

133 全民返工 紙本月刊

文:論盡媒體

網址:https://aamacau.com/?p=110992

時間:2024年05月26日 10:10

一個內向靦腆的少年一夜間刺瞎了多匹馬⋯⋯如此駭人的聽聞,激發了英國劇作家Peter Shaffer於一九七三年創作出劇本《馬》。作品曾榮獲美國劇場界最高榮譽Tony Award中的最佳話劇,並改編成電影。約五十年後的今天,本地藝團卓劇場改編了劇本,並為澳門藝術節帶來《病歷編號:XXXX》。「裡面很多細節我們都會拿走,一方面是想看看能否聚焦在公眾怎看這案件這角度。」負責今次改編的導演葉嘉文介紹說。

《病歷編號:XXXX》改編自英國近代劇作家彼得.謝菲爾的名作《馬》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病歷編號:XXXX》改編自英國近代劇作家彼得.謝菲爾的名作《馬》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加入影像與當下對話

原著劇本以精神科醫生Martin Dysart的視角出發,透過他與主人翁Alan Strang的對談、與Alan親友的訪問,呈現整個案件的來龍去脈以及這少年的心路歷程。葉嘉文多年前在香港演藝學院讀書時,首次接觸到劇本《馬》。他表示,自己當時的視點較偏向劇中的精神科醫生。「他也觸及一些很深入的方面,例如為甚麼那些東西會成為抑壓呢?」除此之外,原著亦刻劃出旁觀者對這事的態度。這次改編,他亦加入了當下局外人的視角。「原本靠群眾演員去呈現的東西,嘗試用影像去取代。我們在外面加了一層,類似一班Youtuber在他們生活的地方遇到一件這樣的事。他們準備將此事拍成短片,但他們對於如何將這事告訴公眾都有不同的想法。」

葉嘉文表示,自己其實對於Youtuber的工作方式不很了解,所以演員在這方面給他提供了很多意見。他亦會參考原著有關社會對Alan的討論,嘗試呼應當下。今次的影像構作和燈光將由《海王星》的導演張健怡和燈光設計杜國康負責,聲音方面則由本地設計師黎家維操刀。他透露,這次的其中一個想法是讓聲音和影像帶有扭曲的濾鏡。「現在的公眾和原劇本的公眾有點類似,其實不一定很想知道背後的真相是甚麼,好像純粹是依循自己的感覺或觀感去判斷一件事。同時這些觀點越來越受到一些容易接觸的媒體影響。有些媒體是較有公信力的,但有些只是追求view數。如果是這樣一個循環,人越來越循着自己的感受去判斷一些事,而那些感受是由不靠近真相的慾望所提供的,我們的地方會變成怎樣?」

原著在英國上演時有裸露場面。今次《病歷編號:XXXX》也訂明「內容涉及成人情節及裸露場面,只限十八歲或以上人士觀看」。葉嘉文解釋,當初決定演出這作品時,其實對於如何呈現還未有很具體的想法,但知道原著有裸露的部分。「原著除了裸露外,亦涉及一些頗敏感或極端的地方,例如是把馬刺瞎;醫生回想起夢中自己是一個祭師,不斷殺害小孩。故事亦與慾望和性有關。這些地方令我們覺得在觀眾的分齡方面要多些考慮。但暫時我們偏向於找一些方法去勾起大家這方面的想像。所以所謂的裸露,未必是裸露得坦蕩蕩,而是可能從意象上處理,看會否可否表達到多一點東西。」

人性的共通 抑壓的共通

葉嘉文認為,雖然劇本距今已五十年,且故事的背景是英國,很多文化跟澳門不同,但劇本與當下的社會仍有互通之處。「例如爸爸不小孩看電視那段,乍聽起來會覺得很神奇,因為套用在現時的電話、平板上都對得上。還有公眾對一些事件的看法。有些人覺得總之事情不是發生在我身邊就可以了,或覺得做出這些事的人應判終身監禁,不去理解也不去找出真相,純粹一有事就認為要把他監禁起來、斬草除根。這些事我覺得在社會的大環境中好像依然存在我們周圍。」

他又指,看原著時或多或少會猜想,作者Peter Schaffer作為同性戀者,他寫劇本時可能也有藉一些角色去抒發。「我們決定是否討論一些事也好,或我們自己每個人有些甚麼感覺可以和別人表達,或者可與別人傾訴也好,那怕現在二○二四年了,同性戀是否真的可以到處說出來?現在到底有多接受同性戀?說不定可能到現在也沒真的沒有進步過。」

葉嘉文表示在原著中,醫生一邊傾聽Alan訴說自己的經歷,一邊思考他為何會做出這樣的事時,自己彷彿也慢慢看到在一個很黑暗的地方,有一匹馬好像在看着他,還質問他是否以為自己是醫生,就能解釋到「牠」是甚麼。「而到最後故事也沒給出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而是憑着醫生最後的問題,去引發大家的思考。」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