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月刊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華生:在以往十年的報館生涯中,每日回到公司,回到枱頭都會先看到這張不知是哪位前輩放置的舊照片。亦即是說,我每日寫稿,都會先看到你,原來這就是每次同你飲啡時你所提到的,回歸前的日子,當中綻放著永遠說不完的故事。
每日一啡的二三事 2023年09月28日|文:華生|https://aamacau.com/?p=105045

在收到你已經離開的消息的當下,我腦海裏泛起了你的聲音,記起你患上癌症之後日漸消瘦的臉容。我沒有半點悲傷,反而鬆一口氣。 或者你並不喜歡被人看見你愈漸虛弱的外表。再想深一層,可能是因為你畢生都在履⋯

傳協:那一團火、睿智和堅毅將永留我們心中 2023年09月28日|文: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https://aamacau.com/?p=105044

本會創會成員、前會長吳小毅於八月廿五日凌晨四點二十分在仁伯爵綜合醫院安詳離世,終於到了一個真正自由的地方。 小毅在八十年代中加入澳門報業,入職《大眾報》,後轉職《華僑報》擔任高級記者,長年在《訊⋯

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聽障人士參與戲劇 2023年09月12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104537

社會共融一直是不少人的目標,但障礙可以如何跨越?除了政府,民間亦在推動。本地藝術計劃「心之飛人—共融藝術形體展演」就作出了「聾人手語戲劇營」的嘗試,而有關課程於十一月開始第三期。展演的介紹寫道⋯

據澳門圖書館網頁介紹,各主要圖書館增設可以將字體放大一百倍的設備,供需要清楚閱讀的人士使用。「字體放大機操作簡便,能提供彩色、黑白、加強黑白與白黑的反差畫面,屏幕可隨意調校至舒適的閱讀位置,並設有活動檯面,便於閱讀與書寫。」
科技的長處與限制(下)——視障人士接觸文化的障礙 2023年09月9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104516

根據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締約國確認殘疾人有權在與其他人平等的基礎上參與文化生活,並應當採取一切適當措施,確保殘疾人「獲得以無障礙模式提供的文化材料」。然而,雖然現時的科技進步令一些困難得以⋯

身份證明局呼籲市民使用電子方式辦證。圖片來源:新聞局
科技的長處與限制(上)——視障人士接觸資訊的障礙 2023年09月7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104529

隨着科技日新月異,接收和發放資訊似乎變得越來越容易,一些公共行政手續也因電子系統而變得便利。然而,為視障人士來說,這些技術仍有一定限制,加上一些人為設計因素,令他們在接收資訊和日常生活方面仍存在⋯

性別研究學者呂家玟指出,亞洲教育從小要求壓抑對自己身體的感覺,若遇性侵感到混亂則難以表達及求助。資料相片
#MeToo運動:性別平權 澳門未竟之業 2023年08月31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104227

今年六月初起,台灣公共輿論空間燃起#MeToo運動。持續的運動讓台灣社會有機會向性別平權之路邁開一大步,同時亦為周邊地區帶來一次省思的機會。反觀小城,似乎對該場運動仍處於「無關痛癢」的階段。 有⋯

呂家玟指出,從小對兒童施行正確的身體教育與性議題是基本條件。圖片來源:unsplash
他日在澳說出「MeToo」 呂家玟:個人勇氣之外 更需健全法制 2023年08月3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4225

始於今年六月,台灣的公共輿論空間再次掀起一場#MeToo運動,然而,這場運動於本澳如同「平行時空」,這個「沉默」的現象代表在澳就沒有人被性騷擾或性侵犯?或關鍵是她╱他們有沒有空間、能力和勇氣去公⋯

#MeToo 你我Ta都是 不應沉默的受害者 2023年08月31日|文:實習記者沃青|https://aamacau.com/?p=104221

#MeToo運動現時在不少國家及地區持續發酵及活躍,旨在對那些濫用職權和地位的性騷擾╱性侵犯抗議,讓受害人不再礙於對方的地位和壓迫而啞忍。該場運動旨在通過共情及團結,賦予受害人力量,給他╱她們發⋯

於台灣中山大學社會學系任教的陳美華教授指出,當年台灣性侵受害者面對的壓力不只來自媒體,而是整個文化、法律、體制都站在受害者的對立面。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台灣#MeToo運動 性侵受害者的三十年拔河──由暗處走到光明的控訴 2023年08月31日|文:娉婷|https://aamacau.com/?p=104223

自今年六月初起,台灣爆出一連串#MeToo控訴風潮,從民進黨前成員揭露職場性侵開始,擴散至演藝、教育、媒體、藝文界,不少公眾人物被指利用權勢、利益、曖昧關係,對受害者進行不同程度的性侵犯。 更令⋯

荷光成人性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郝柏瑋。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MeToo運動的盲點地帶:「性平三法」漏接的男同志性侵受害人 2023年08月31日|文:娉婷|https://aamacau.com/?p=104224

台灣在六月初掀起#MeToo風暴,在社會強大輿論壓力下,立法院七月中旬提出修訂「性平三法」,再於月底(31日)起迅速通過法案,加重職場「權勢性侵」的懲罰,同時明文規定禁止任何人與未成年學生發生⋯

問及如何向小孩展開性教育,曾為興趣班導師的April認為,教育不只是教導小朋友而已,親子教育對小朋友來說是最好的。
沉默或發聲 一位母親的抉擇 2023年08月31日|文:實習記者離地青|https://aamacau.com/?p=104222

正在攻讀心理學的April是一位媽媽,孩子正讀初小。最近台灣如火如荼的#MeToo運動讓她想起埋藏心底多年、發生於自己年幼時不舒服的遭遇。 「我都只不過被人用下體、隔著衣服觸碰到,都由六、七歲記⋯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總幹事莊子慧形容,香港的性別與性暴力意識尚有極大進步空間,同時存在不少迷思。
香港被忽視的3.8%:社會性別意識薄弱 缺乏支援 性暴力男性受害者難發聲 2023年08月3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4220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這句對白出自於今年五月Neflix串流台劇《人選之人 》,並成為台灣新一波#MeToo運動的苗頭。其實,早在今年三月,#MeToo浪潮已在日本悄悄燃起。 英國廣播⋯

澳門彩虹參加2018台灣同志遊行。圖片來源:澳門彩虹
同志與 MeToo 2023年08月31日|文:澳門彩虹|https://aamacau.com/?p=104219

早前台灣及香港曝光一單又一單 MeToo 事件,在台灣更成為一場持續的社會運動。一時間,好多人心目中形象很好、或一直陪著自己長大的知名人物,要麼成為指控者,要麼深陷被指控涉嫌性侵的泥沼中,讓人如⋯

直選議員高天賜表示,現時本澳沒有專責部門及制度處理職場性騷擾,自己亦只能先教受害者自保,再叫「睇開啲」。
本地處理性騷擾工具少 高天賜倡引入公約 建立完整制度 2023年08月31日|文:實習記者沃青|https://aamacau.com/?p=104218

目前本澳《刑法典》涉及性騷擾內容不多,而且只涉及身體接觸(即鹹豬手),直選議員高天賜亦認為,本澳的確缺乏法律工具處理性騷擾,尤其涉及權力不對等、發生在職場的性騷擾事件。 高天賜又指出,國際勞工組⋯

筷子基北灣數十棵砍除後,斬剩的樹頭以膠紙蓋上。資料圖片
護樹成功了嗎?來自越南案例的城市治理啟示 2023年08月31日|文:遠東釣魚郎|https://aamacau.com/?p=104216

澳門在剛過去的七月可謂相當「多事」,先有筷子基砍樹事件及移除石排灣聖母像引起社會關注後,政府「再」宣佈在黑沙水庫建造青少年體驗營及觀音像。而觀音像方案隨即引起反彈,甚至促成近年罕見的集體聯署,要⋯

Samson在博物館為大家講解火山知識。
「只要你喜歡這地方,自然就會做任何事去保護」 ──專訪生態導師招振龍 2023年08月31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104215

目前服務於香港環保團體「綠惜地球」的招振龍(Samson)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澳門人,赴港修讀環境科學專業之後的十年,一直持續從事生態教育。這一期「綠色生活」,讓我們來和這位年輕的生態導師聊一聊這個⋯

智耆之友協進會成員,包括創辦人劉玫瑰(中)以及「同路」媽媽以及她們兒子一同參加永利社區健行之旅。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一生的承擔──劉玫瑰帶領「同路家長」 用愛繼續守護孩子 2023年08月31日|文:瑪姬|https://aamacau.com/?p=104217

「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澳門土生土長的劉玫瑰,從小在天主教學校氣氛薰陶下,造就達觀和堅強。而具備領導潛能的她先後創辦了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及澳門智耆之友協進會。 她沒有因自⋯

菲律賓姐姐的排球賽規模儼如小職業聯賽。
球場上的愛與誠──放下家務她們就變身排球女將 2023年08月31日|文:藍南|https://aamacau.com/?p=104213

第一次遇見Gorre是在黑沙環公園的排球場,行過路過馬上被場內的熱烈氣氛吸引,當時她正在場邊默默計分。八八卦卦上前傾幾句,才知這天比賽是為了一位重病移工籌款。 「她以前在澳門工作,也是打排球的⋯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書寫東南亞攝影軌跡──淺談《東南亞攝影概論》 2023年08月31日|文:方言社|https://aamacau.com/?p=104214

攝影術自19世紀於歐洲發明並隨白人殖民者傳入亞洲以來,一直都是以一種西方的觀點與結構去建立與描述其歷史。非西方的景致與人物風貌,往往成為攝影師獵奇眼光下各種被凝視的對象。但當代攝影的興起與發展⋯

在城市中,一些樹木的軀幹猶如人體一般。
見樹不是樹──《Nocturnal》by Rusty Fox 2023年08月3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4212

莎士比亞的《馬克白》中有一句:「石塊曾自行移動,樹木曾開口說話。」中國則有成語「草木皆兵」。在東西方許多的文化中,都不乏將樹木擬人的例子。今年出版的攝影集《Nocturnal》(譯:《夜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