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大師肯定廣州永慶坊成效 傳統文化扎根年輕人心中

122 非遺忘 紙本月刊

文:論盡媒體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2764

時間:2023年07月8日 10:10

廣州永慶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街區投入運作兩年多來,吸引不少人流,有入駐的「非遺」大師認為,永慶坊的運作模式成效較大,不僅積極地推動「非遺」文化的發展,還使「非遺」文化「扎根」於年輕人心中;也有新生代傳承人認為永慶坊聚集了不同的「非遺」項目,讓遊客瞭解到多樣的「非遺」項目,加強了體驗感。

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恩寧路永慶坊「非遺」街區於二〇二〇年八月正式投入運營,兩年多來,永慶坊先後被評為廣東省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首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

「非遺+時尚」的跨界走秀彰顯「非遺」的獨特魅力。

「非遺+時尚」的跨界走秀彰顯「非遺」的獨特魅力。

公帑補助 永慶坊公私合作推「非遺」

在永慶坊,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採取多方合作共建的模式,確定了廣彩、廣繡、琺瑯等十個具備較強創新意識和市場運營能力的項目,建立十間集展示、展銷、體驗、傳承、交流、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非遺」大師工作室。

目前已有十二個「非遺」大師工作室進駐。政府以資金補助的方式進行扶持,永慶坊運營方在場地租金上給予優惠並做好相應配套,「非遺」企業則自行承擔政府補助後的剩餘支出及內部裝修等費用,並履行傳承、創新等方面的承諾。

如今,永慶坊隨處可見「非遺」工作室和「非遺」文創店。「非遺」大師工作室集製作、展示、銷售、體驗、交流、研究於一體,每一間都是一座「微型博物館」,都設計了「非遺」技藝體驗場所和課程。走進工作室,遊客可自行體驗廣彩、廣繡等「非遺」文化的技藝製作,也可買走自己喜愛的文創產品,還有機會和傳承人現場交流。

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恩寧路永慶坊「非遺」街區於二〇二〇年八月正式投入運營。

「非遺」政策在廣州

近年,內地政府不斷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有關制度建設,包括立足中國,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非遺」保護制度;扶持培養傳承人,「非遺」傳承有序;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非遺」連接現代生活;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非遺」綻放迷人光彩。

有關「非遺」政策,內地省市級地區亦須實施。以廣州為例,二〇二二年十月,廣州市荔灣區出台《廣州市荔灣區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設立「非遺」保護扶持專項資金,每年拿出千萬元級的「真金白銀」,對「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傳承基地予以獎勵、資助和補助, 促進非物質文化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

據悉,這也是內地區(縣)級單位「非遺」扶持範圍最廣、力度最大、內容最豐富的扶持辦法,相關政策大大地提升「非遺」傳承人信心。

譚廣輝:政府「非遺」工作 成效顯著

廣州市荔灣區「非遺」文化領域傑出的大師級傳承人譚廣輝是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他的工作室「廣輝彩瓷」於二〇二〇年八月入駐永慶坊「非遺」街區,是首批入駐的「非遺」大師工作室。

作為首批入駐永慶坊「非遺」街區的譚廣輝表示,政府把「非遺」文化項目集聚在一個街區展示,是對「非遺」文化的大力支持,使這個地方保留傳統優秀文化的同時,也促進了「非遺」文化的健康發展,更好地向廣大群眾宣傳,讓更多人能在這裏體驗、認識和瞭解「非遺」文化。

譚廣輝於永慶坊的工作室開設的活動吸引不少觀眾參加。圖片由譚廣輝提供

譚廣輝於永慶坊的工作室開設的活動吸引不少觀眾參加。圖片由譚廣輝提供

譚廣輝稱,永慶坊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尤其是年輕人,認為永慶坊的運作模式成效「挺大的」,不僅積極地推動「非遺」文化的發展,還使「非遺」文化「扎根」於年輕人心中。

他指出,近幾年政府大力宣傳推廣「非遺」文化,在現在的大環境下,「非遺」文化能夠健康地發展,得益於政府大力的推動。不僅對入駐永慶坊的「非遺」大師的工作室有高達八成的租金補貼,還對傳承人設有獎勵機制,荔灣區政府對成功申報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分別給予三十、八、五、三萬元的獎勵;此外,對帶授學徒的「非遺」大師基金獎勵的政策也紛紛出台,使「非遺」文化可以長效發展。

譚廣輝:把市場做強做大 
才能吸引年輕人學習

對於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學習「非遺」技藝,譚廣輝認為,需要政府宣傳「非遺」文化的健康發展,把市場做強做大,才能吸引年輕人學習。

他又提到,近年和廣州市輕工職業學校合作開辦的廣彩課程,每年都吸引眾多學生報名,反映不少年輕人願意學習這一門技藝。而自己作為傳承人便是把市場開發好,讓年輕人看到希望,這樣「非遺」傳承才有更大的發展。

「廣輝彩瓷」傳承人譚廣輝。

「廣輝彩瓷」傳承人譚廣輝。

譚廣輝又認為,這些年政府對「非遺」文化的大力推廣,使「非遺」文化的相關政策有了很大改變,逐漸吸引到年輕人投入學習「非遺」的傳統工藝,彰顯政府「非遺」工作的成效。

譚靖榆:多樣的「非遺」項目加強遊客體驗感

「九十後」的譚靖榆同樣是第一批進駐永慶坊的「非遺」大師傳人,她是廣繡新生代傳承人,身為「繡三代」的她十四歲就已經跟著奶奶在廣州的多所學校普及廣繡。

進駐之初,譚靖榆曾擔心過,因為「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是進駐的第一個月,她就收到了驚喜。巨大的人流帶來了商機,也讓更多外地人知道並喜歡上廣繡。

譚靖榆。圖片由本人提供

譚靖榆。圖片由本人提供

在她的工作室內,開設了廣繡體驗課程,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廣繡技藝,課程收費從98元到298元不等,約一至兩小時,主要是掛件、書簽、香包、花燈等飾品的廣繡製作,都是現場學習、現場製作並可以帶走的,主要是讓觀眾體驗廣繡,刺激他們的興趣之外,希望體驗者今後會更加關注廣繡這一「非遺」技藝。

譚靖榆稱,永慶坊的「非遺」街區是一種集體推廣的模式,無論是老、中、青的旅遊團還是研學團都會到這邊旅遊參觀,而永慶坊聚集了不同的「非遺」項目。這種模式對於遊客而言,瞭解到「非遺」項目並非單一的,而是多樣的,遊客的體驗感會更強,認為這樣子更能吸引人流。若是單獨的一項「非遺」項目在某個地方,未必能吸引到如此多的遊客。

她認為,很多人都知道永慶坊這個地方,也知道這邊是「非遺」項目的聚集地,永慶坊的宣傳力度是足夠的,但也由於永慶坊有眾多「非遺」項目,參觀者未必能記住每一個項目,因此若要深入瞭解,就要有針對性措施,例如經營者自身加大宣傳,精準地抓到屬於自己的目標群體。

永慶坊內「非遺」大師的工作室。

永慶坊內「非遺」大師的工作室。

自創品牌「初榆」 譚靖榆:非遺文化需進入尋常百姓家裏

借助「廣繡新生代傳承人」的東風,譚靖榆和家人於二〇一二年成立自創品牌「初榆」,現有四至五名人員。裁縫師傅在確認樣版後送去合作的工廠再批量生產,目前合作的有學校、集團等等。「初榆」品牌經常參加國內外的服裝走秀活動,希望藉此推廣漢服文化和廣繡技藝。她指出,手工的廣繡漢服一般價值昂貴,屬於高端產品,因此能消費的大眾並不多,而該品牌主打原創的設計,使用機繡,價格會相對便宜,在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時,還能宣傳廣繡,消費群體也多了。

譚靖榆稱,產品高端但使用者少的話,未必能有好的宣傳效果,而廣繡作為一項「非遺」文化,若要被群眾熟悉、被更多人運用,進入尋常百姓家裏,也要有合適的價格。目前除了機繡漢服以外,也在尋找較為平價的漢服面料替代品,讓更多人能消費得起,這樣才能更好地宣傳品牌和廣繡,傳承「非遺」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中國獨特色彩的瑰寶,這些獨有的文化如何在物換星移間、歷史洪流中保存下來,成為各處城市特色及記憶,政策扶持、傳承單位及傳承人的努力以及廣大市民的支持,缺一不可。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