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
區均祥粵劇曲藝社為新書《一曲解千愁──區均祥地水南音及唱本》舉行發佈。
百年傳情 如何傳唱?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

新年伊始,區均祥粵劇曲藝社為新書《一曲解千愁──區均祥地水南音及唱本》舉行發佈。新書以區均祥師傅的南音藝術為主體,以南音、生平、樂器、唱本這四部份,深入認識這項古老的廣東說唱藝術。除了文字解說⋯

陳逸鋒訪問了何伯唱鹹水歌的經歷,並將片段放到網上。相片來源:海港歷史文化協會Youtube頻道截圖
剩有漁歌晚渡喧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

「……一送情哥渡沙洲……沙洲海面咁風飀……」 「……二送情哥渡沙灘……同哥攞魚笑開顏……」 在海港歷史文化協會的Youtube頻道上,陳逸鋒上載了兩段關於鹹水歌的片段,一段是示範,一段則是鹹水歌⋯

唱片附有歌詞,土生土語的都有中、英、葡三語的翻譯。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用古老語言唱出現代覺悟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二十 日,Gabriel(賈日豐)推出了新碟,其中四首作品是用土生土語寫成。「Patuá sâm ung’a voz pa tudo gente qui gost⋯

非遺.四地(下) 2023年07月17日|文:記者K

【本文接續:非遺.四地(上)】 相對兩岸,香港及澳門「非遺」項目雖較少,但兩特區的「非遺」各具本土特色。然而,四地在保育方面皆危機並存。 香港保育「非遺」經驗 香港特區政府在二〇〇六年《公約》生⋯

永慶坊內「非遺」大師的工作室。
非遺.四地(上) 2023年07月16日|文:記者K

「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為「非遺」或「無形文化資產」,而這些無形遺產承載各處的歷史脈絡、記憶與情感。本文扼要內地、台灣、香港及澳門的「非遺」情況以及政策,藉以探究有效保育模式。 「非遺」溯源⋯

南音大師區均祥常用的一個秦琴。
「非遺」保育 仍需努力 2023年07月8日|文:論盡媒體

如果說澳門特區政府沒有保護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政策,不盡公平。特區政府在二〇一三年制定《文化遺產保護法》時,已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稱「非遺」)納入為保護對象,該法律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圍、清單⋯

南音大師區均祥(左二)與徒弟在綵排,為日後出書作錄影。
回首來時路 南音大師區均祥:我對每樣技藝都好有心 「都畀到我好開心」 2023年07月8日|文:論盡媒體

許多澳門人未必熟悉這種傳統藝術——「南音說唱」,又稱「南音」,從清代中葉開始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流傳,一九五〇年代前後,這些精通南音與各式曲藝的樂手名師從廣州、香港等地來澳,在茶樓、妓院、大戶人家演⋯

二〇一八年澳門土生土語話劇團的《源味之情》劇照。圖片來源:文化局
澳門土生文化要如何延續? 2023年07月8日|文:論盡媒體

今年是土生土語話劇團成立的三十週年,也是土生葡人作家飛歷奇的誕辰一百年。正職是律師的土生土語話劇社編導飛文基,最近來回在父親誕辰的研討活動和藝術節演出的綵排之間。繼五月下旬澳門理工大學的圓桌研討⋯

「歌籌」是越南北部使用傳統越南詩歌形式填詞的一種形式複雜的詩歌表演。圖片來源:江之翠劇場Facebook專頁
台灣江之翠劇場:轉化傳統藝術 賦予當代精神 2023年07月8日|文:論盡媒體

訪問的這天,台灣「江之翠劇場」的幾位成員正在福建泉州學藝。藝團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將傳統梨園戲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劇場藝術相結合。據江之翠劇場在自己作品的場刊介紹,藝團期盼「透過各式文化的⋯

台灣也有亞太傳統藝術節,展現亞太地區傳統表演藝術。來源:亞太傳統藝術節Facebook專頁
台灣經驗可借鏡? 2023年07月8日|文:論盡媒體

在剛過去的五月,台灣為期近兩個月的戲曲藝術節圓滿結束。節目除了有傳統戲曲,還有不少傳統與現代戲劇結合的作品,甚至是和印度傳統表演藝術的結合。事實上,在傳承推廣傳統表演藝術方面,台灣官方設了多個機⋯

「非遺+時尚」的跨界走秀彰顯「非遺」的獨特魅力。
「非遺」大師肯定廣州永慶坊成效 傳統文化扎根年輕人心中 2023年07月8日|文:論盡媒體

廣州永慶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街區投入運作兩年多來,吸引不少人流,有入駐的「非遺」大師認為,永慶坊的運作模式成效較大,不僅積極地推動「非遺」文化的發展,還使「非遺」文化「扎根」於年輕人心中⋯

寶靈商業中心只剩下上海寶星一間旗袍店,而殷家萬早前亦因租約期滿、年紀大而決定退休。攝影:Carol Lau
旗袍裁縫殷家萬 一代職人難覓傳承者 2023年07月8日|文:洪慧冰、關震海

佇立佐敦四十年的寶靈商業中心設計懷舊,燈光昏黃,如同停留在半世紀前的香港。位於一樓的「上海寶星時裝祺袍」(下稱:「上海寶星」)在旗袍裁縫殷家萬未退休前仍是該處僅存的一間旗袍店,數十呎的狹長空間裏⋯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開諮詢 建議項目12個 比「清單」少3個? 2019年05月9日|文:論盡

文化局正就1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進行公開諮詢。有心水清的朋友就察覺,今次諮詢的項目比「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的總數少3個。雖說「非遺」唔同建築,唔會因為一時三刻未被評定就立⋯

下環水手西街土地壇由於日久失修,街坊就自發想修葺翻新。「點知拆咗後,民署各方面就唔畀再郁」。
被列非物質文遺 土地神壇卻屢「被消失」 信俗文化何去何從? 2018年02月13日|文:路家

「土地信俗」於2017年9月列為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亦將承辦2020年「世界大伯公節」,唯近年本地多區的土地公神壇卻屢遭「劫難」。本是守護街區的「土地公」反被指「阻街」。繼2017年11月⋯

南音學生表演(相片區均祥曲藝社提供)
口耳相傳的遺產︰愛上Patuá的女青年和愛上地水南音男青年對談 2013年09月7日|文:何志峰

何志峰 X Elisabela Larrea 追尋甚麼?「我是誰」。 我們認識,有幾面之緣,說過要詳談,借此機會,正好。 我問Elisabela,土生葡人之間的互相溝通,粵語和葡語已經十分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