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月刊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權力與控制輪圖。圖片來源:《開心談戀愛 理性談分手-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手冊》
家暴罪門檻高 社工學者何穎賢憂家暴「愈來愈升級」 2023年09月28日|文:論盡媒體

社工學者何穎賢與本澳《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下稱《家暴法》)有著深厚淵源,除參加推動該法制定,在其生效後更經常陪受害者走過無數個艱難時刻。在《家暴法》實施近七年,她卻坦言憂慮家暴「愈來愈升級⋯

社會各界須秉持「家暴零容忍」,同時亦須檢視《家暴法》中種種不足及問題。
《家暴法》七年 家暴真被看見? 2023年09月28日|文:論盡媒體

《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下稱《家暴法》)於二〇一六年十月五日生效,而按規定,該法在生效三年內須制訂有關審視其執行情況的報告。社會局自二〇一九年十月公佈實施首三年《家暴法》執行情況審視報告,本媒⋯

疫情期間家暴通報數字有明顯上升。李靜儀指出,政府一直與不同社團有聯合服務網絡,提供院舍及心理輔導資源,亦派駐人員到社區及學校接觸潛在家暴個案。
《家暴法》生效至今機制未見完善 李靜儀:加強預防、通報機制及保護受害人 2023年09月28日|文:論盡媒體

本澳的《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下稱《家暴法》)於二〇一六生效,冀透過法律建立一套保護家暴受害人及子女的機制。然而,在《家暴法》生效近七年來,機制內對家暴個案的前線及後勤等各方面資源是否已足夠⋯

男子當街涉嫌企圖使用鐵鎚殺害前妻,並被警員當場查獲。其後,該男子被送檢察院。
離婚三年 受虐婦女遭前夫鐵鎚擊打 施虐者跟進服務成效存疑 2023年09月28日|文:論盡媒體

早前發生震驚社會的嚴重傷人案,一名離婚三年多、曾受虐婦女遭前夫鐵鎚擊打。這宗慘劇亦讓社會反思本澳現時對家暴個案跟進情況,尤其對受虐者及施暴者的援助服務。 六月二十六日晚上,一名男子當街涉嫌企圖使⋯

記錄片《議事亭前地的媽媽》劇照。相片由作者提供
未竟的團圓夢:澳門「非法移民」媽媽們的最後心願 2023年09月28日|文:文:恆(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

第七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於9月8日開鑼,一如既往,主辦方精選了世界各地多套紀錄片供觀眾欣賞。今天,想為各位讀者,特別是澳門讀者,介紹影展中一套關於澳門的紀錄片:《議事亭前地的媽媽》。 介紹本套⋯

在威尼斯人舉行的展覽蒐集參展商的紙皮。
「拾荒」Level Up──專訪社會企業「拾芳.環保回收」 2023年09月28日|文:大蔥

之前開環保鋪頭的潘永醴,也是網上擁有2.3萬成員的環保社群「澳門減塑日常」的創辦人。自從環保店轉為網上之後,潘永醴並沒有停下推廣環保的腳步。令人眼前一亮的「拾芳.環保回收」( SAP FON⋯

葉聖欣認為,本澳的美食有講究些烹飪技巧技術的、有與本地歷史及文化相關的,已漸形型成美食一個品牌。圖片受由受訪者提供
飲食奇人「教主」葉聖欣 痛心澳門傳統美食流失 2023年09月28日|文:瑪姬

在澳門對飲食有要求的人,雖或未曾光顧過,但也許亦稍有聽聞──澳門有過一位自稱「教主」的大廚。這位刻意求工、執著於追求美食的廚師葉聖欣,在疫情期間好像全面退出了澳門,難道是對這片土生土長的地方失望⋯

在家屬舉行的追思會上,多位小毅的好友前來送別。
了空無悔 悟塵有情 ──悼吳小毅 2023年09月28日|文:論盡媒體

本地資深記者吳小毅於今年八月二十五日因病辭世,享壽六十三歲。 筆名「了空」、「悟塵」的她於八〇年代中開始在澳門從事新聞工作,一直是澳門前線記者的中堅,見證澳門中葡談判、回歸、多屆行政長官選舉等重⋯

吳小毅任職記者多年,一直努力學習。
小毅──亦師亦友的吹水好友 2023年09月28日|文:莫麗明

2023年8月25日清晨,小毅走了!正如你經常同我講,「咁樣嚟澳門就咁樣走、乜嘢都唔好搞!乜嘢都唔會帶走!」你真的了無牽掛就走咗。不過,很多人尤其是你的好友卻仍然掂掛著你,你的家人因為未能同你講⋯

她說,喜歡背着背包遊歷世界。而除了流浪,最喜歡就是做記者。
那些年,我聽小毅說的「威水史」 2023年09月28日|文:Carol

這是我聽小毅娓娓道來的故事。 那次我因被其他媒體搶先報道某新聞而懊悔不已。所謂「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她看我一副恨不得「切腹謝罪」的樣子,就跟我說她剛入行時也甩過新聞。 那時她還在《大眾報》,主要⋯

小毅在華僑報的書桌上,堆滿了紙張和舊報紙。
留待下世紀再嬉戲──給上世紀的真.文青 2023年09月28日|文:黑黑

「嘩,呢張咩相嚟架?呢個係邊個?」 數年前的某一夜,我帶兩位拍紀錄片的朋友走入《華僑報》拍幾個報紙出版的鏡頭。因為《華僑報》的年代感,仿如走入時光機的我們都被迷住了,對於其中的一切都好奇,指手劃⋯

華生:在以往十年的報館生涯中,每日回到公司,回到枱頭都會先看到這張不知是哪位前輩放置的舊照片。亦即是說,我每日寫稿,都會先看到你,原來這就是每次同你飲啡時你所提到的,回歸前的日子,當中綻放著永遠說不完的故事。
每日一啡的二三事 2023年09月28日|文:華生

在收到你已經離開的消息的當下,我腦海裏泛起了你的聲音,記起你患上癌症之後日漸消瘦的臉容。我沒有半點悲傷,反而鬆一口氣。 或者你並不喜歡被人看見你愈漸虛弱的外表。再想深一層,可能是因為你畢生都在履⋯

傳協:那一團火、睿智和堅毅將永留我們心中 2023年09月28日|文: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

本會創會成員、前會長吳小毅於八月廿五日凌晨四點二十分在仁伯爵綜合醫院安詳離世,終於到了一個真正自由的地方。 小毅在八十年代中加入澳門報業,入職《大眾報》,後轉職《華僑報》擔任高級記者,長年在《訊⋯

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聽障人士參與戲劇 2023年09月12日|文:論盡採訪組

社會共融一直是不少人的目標,但障礙可以如何跨越?除了政府,民間亦在推動。本地藝術計劃「心之飛人—共融藝術形體展演」就作出了「聾人手語戲劇營」的嘗試,而有關課程於十一月開始第三期。展演的介紹寫道⋯

據澳門圖書館網頁介紹,各主要圖書館增設可以將字體放大一百倍的設備,供需要清楚閱讀的人士使用。「字體放大機操作簡便,能提供彩色、黑白、加強黑白與白黑的反差畫面,屏幕可隨意調校至舒適的閱讀位置,並設有活動檯面,便於閱讀與書寫。」
科技的長處與限制(下)——視障人士接觸文化的障礙 2023年09月9日|文:論盡採訪組

根據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締約國確認殘疾人有權在與其他人平等的基礎上參與文化生活,並應當採取一切適當措施,確保殘疾人「獲得以無障礙模式提供的文化材料」。然而,雖然現時的科技進步令一些困難得以⋯

身份證明局呼籲市民使用電子方式辦證。圖片來源:新聞局
科技的長處與限制(上)——視障人士接觸資訊的障礙 2023年09月7日|文:論盡採訪組

隨着科技日新月異,接收和發放資訊似乎變得越來越容易,一些公共行政手續也因電子系統而變得便利。然而,為視障人士來說,這些技術仍有一定限制,加上一些人為設計因素,令他們在接收資訊和日常生活方面仍存在⋯

性別研究學者呂家玟指出,亞洲教育從小要求壓抑對自己身體的感覺,若遇性侵感到混亂則難以表達及求助。資料相片
#MeToo運動:性別平權 澳門未竟之業 2023年08月31日|文:論盡者言

今年六月初起,台灣公共輿論空間燃起#MeToo運動。持續的運動讓台灣社會有機會向性別平權之路邁開一大步,同時亦為周邊地區帶來一次省思的機會。反觀小城,似乎對該場運動仍處於「無關痛癢」的階段。 有⋯

呂家玟指出,從小對兒童施行正確的身體教育與性議題是基本條件。圖片來源:unsplash
他日在澳說出「MeToo」 呂家玟:個人勇氣之外 更需健全法制 2023年08月31日|文:論盡媒體

始於今年六月,台灣的公共輿論空間再次掀起一場#MeToo運動,然而,這場運動於本澳如同「平行時空」,這個「沉默」的現象代表在澳就沒有人被性騷擾或性侵犯?或關鍵是她╱他們有沒有空間、能力和勇氣去公⋯

#MeToo 你我Ta都是 不應沉默的受害者 2023年08月31日|文:實習記者沃青

#MeToo運動現時在不少國家及地區持續發酵及活躍,旨在對那些濫用職權和地位的性騷擾╱性侵犯抗議,讓受害人不再礙於對方的地位和壓迫而啞忍。該場運動旨在通過共情及團結,賦予受害人力量,給他╱她們發⋯

於台灣中山大學社會學系任教的陳美華教授指出,當年台灣性侵受害者面對的壓力不只來自媒體,而是整個文化、法律、體制都站在受害者的對立面。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台灣#MeToo運動 性侵受害者的三十年拔河──由暗處走到光明的控訴 2023年08月31日|文:娉婷

自今年六月初起,台灣爆出一連串#MeToo控訴風潮,從民進黨前成員揭露職場性侵開始,擴散至演藝、教育、媒體、藝文界,不少公眾人物被指利用權勢、利益、曖昧關係,對受害者進行不同程度的性侵犯。 更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