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月刊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水道頭十字型水塔。圖片由作者提供
「老屋已經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文創╱文化活水與其後 2023年12月2日|文:高鉦詠|https://aamacau.com/?p=106924

挖土機開進老舊聚落,抹除城市的歷史紋理,已是台灣現時最常見的人為都市變遷。然而,文化資產承載記憶的價值無庸置疑。在「開發」與「保存」的角力下,文化資產保存的手段有了超乎兩者的作法,那便是採「文化⋯

圖四:港澳「最高審計機構監督」的歷年得分(1998-2019年)圖片截自原文。圖片截自原文
如何評價歷年的財政預算案? 2023年12月2日|文:Jasper(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06923

《財政年度預算案》的重要性僅次於《施政報告》,但施政報告的冗長已鮮有人閱讀,而消化財政預算案的門檻又更高,因其往往涉及大量預算細項與數字,一般大眾難以理解。 一個可行的切入角度是觀察這些文字與數⋯

演後主持人和現場小朋友互動。
這個地方屬於大家,期待大家一起討論 ──專訪說故事劇場「光禿禿的山」 2023年12月2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6922

十月中,筆者帶著女兒在二龍喉公園的樹蔭下,觀看了一個說故事劇場「光禿禿的山」。幾位說故事的演員一邊說故事一邊演,講述松山的綠化史,主角時而是動物,時而是植物,甚至連一些設施如隧道也開口說話,十分⋯

二〇一九年周穎欣初次執導,而《早安主婦》一劇則讓自己了解「戲如人生」。片由受訪者提供
台灣深造 劇場學子感受「戲如人生」 2023年12月2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6921

澳門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劇場演出活動,如今本澳藝術發展程度是否能吸引普羅大眾關注其中?除了戲劇敍事之外,參與戲劇表演者的經歷也值得一提。 劇場工作者周穎欣自中學時期開始對戲劇萌生興趣。升讀大學時⋯

Imwu 的普通話課堂。相片由Yosa提供
外僱在澳語言不通 常碰壁 (下) 多年生活掌握廣東話 做義工、助翻譯 2023年12月2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6919

對於非中文使用者而言,學廣東話並非一、兩年間的事。在澳門,有一群自發擔任翻譯義工的外僱朋友,除平日工作外也積極學習本地語言廣東話、英文、普通話等,待他╱她們用多年時間熟悉語言,繼而擔任義工翻譯⋯

葡文學校當年由Oseo Acconci(夏剛志)負責建造。Sofia和Victor表示,Raúl Chorão Ramalho與夏剛志的關係非常好,生前曾多次提起夏剛志。他們也有留意到關於愛都酒店的保育爭議。資料圖片
葡文學校舊翼設計師 跨越地域增磚添瓦 2023年12月2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6918

南灣的葡文學校、士多紐拜斯大馬路的市政廳員工宿舍、美副將大馬路的澳門建築師協會會址……這些建於一九六〇年代的建築,都是出自葡萄牙建築大師Raúl Chorão Ramalho(一九一四至二〇〇二⋯

馬斯華的「考牌作」設計。截圖自官樂怡基金會直播片段
學成歸來 本地建築師連結國際與小城 2023年12月2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6917

在Ana Vaz Milheiro眼中,澳門五六十年代的現代建築看起來既熟悉,又陌生。「這裡的建築有一些細節我很熟悉,但合起來時令我驚訝。」 「我相信這是六十年代時葡國建築師帶給澳門的改變之一⋯

二〇一二年的國際酒店。攝影:陳永漢
獨特現代風景 因與世界連結 2023年12月2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6916

澳門的現代主義建築並非始於五十年代,也不只是葡國建築師的作品。例如澳門高美士中葡中學(前身為澳門議事局市立小學,一九三九年落成)、雀仔園街市(一九四〇年竣工)、國際酒店(一九四〇年落成,翌年開幕⋯

荷蘭獨立書店 Enter Enter 發起全球倡議:閱讀書籍,購買書籍,購買本地。本地也有獨立書店響應。
本澳文化意識淡薄 獨立書店難發展 2023年10月2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5923

也許閱讀從未在澳門流行過。 更遑論與書店、獨立書店、出版業發展及困境等有關的討論。 本期封面專題提及香港和台灣的各式書店,在當地早就開得成行成市,無論是大型連鎖書店或微型獨立書店,一概任君選擇⋯

店內有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子嬰謂:「我們的初衷不是想要做一間給遊客的書店,但現在不多不少都要靠遊客,不然會更嚴重。所以回頭看澳門的讀者都去哪裡了?」他只能抱著正向的心去想,不是他們不買書,而是去了別的地方買。
只要世道還未夠好 獨立書店仍然存在 2023年10月28日|文:黃詠思|https://aamacau.com/?p=105922

本澳獨立書店「边度有書」一路走來,已成為不少文青在澳流連不二之選。在日益高壓的社會氛圍下,獨立書店似乎亦有志難伸。然而,只要世道還未夠好,獨立書店就仍然存在。書店經營者吳子嬰亦坦言,這也是自己繼⋯

井井三一目前位處閣樓,人流已經大不如前,多次面臨倒閉危機。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城中的繪本書店 集結多元價值 井井三一:讓擁有共同想法的人暢所欲言 2023年10月28日|文:黃詠思|https://aamacau.com/?p=105920

井井三一繪本書店,顧名思義主打繪本銷售,但事實上,店內除繪本外仍販售許多設計書、藝術書及獨立小誌,全因背後有三位老闆靈活選書,其中兩位為媽媽林香君(大香)與林穎蔥(大蔥),還有設計師鄭志偉(⋯

港人阿傅晚上租場辦流動的「黑夜書房」,既擺放自己心儀的書籍,也舉辦社區講座,在大埔拉近街坊的距離。
香港空間的想像 不是書店的獨立書店 2023年10月2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5921

二〇二〇年七月實施《港區國安法》之後,香港的獨立書店如雨後春筍,由原先十多間,增至二〇二三年的三十多間,差不多每個月也有書店開張,深水埗大南街至少有三間獨立書店。香港仍然翻書的書迷不多,真的可以⋯

小小書房立足永和的巷弄之間。
以細味閱讀為策略 逆流而上 專訪永和小小書房店主虹風 2023年10月2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5919

小小書房立足台灣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一處街角,門口擺放著藤椅、植物和舊刊物供愛書人落腳。推開小小書房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各式各樣當代文史哲、社科、藝術類等書目。從二〇〇六年創立至今,小小書房經歷三⋯

三樓保留下來的木製隔間。
「就讓書店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專訪大稻埕郭怡美書店經理人趙偉仁 2023年10月28日|文:徐卉馨|https://aamacau.com/?p=105918

如果在大稻埕,一個人走進郭怡美書店,一回神便可能過了兩個小時。 台北大稻埕自十八世紀末,即為台灣的生活、貿易中心,主要街道迪化街上商行雲集。如今,歷史建築群雖經歷改建,仍保留著南北貨、中藥行等老⋯

如研究者所說,澳門學生對於好公民的定義在四地中是最模糊與保守的,既不如內地和台灣學生般將好公民與政權連結(民主或愛國),也不像香港般強調實際行動的重要性(如參加遊行)。 相片來源:unsplash@adenlao
那些選擇離開澳門的青年 2023年10月28日|文:Jasper(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05917

「不是我不想留在澳門,是澳門不需要我。」 最近我們錄製了兩集訪談澳門青年的Podcast(播客)節目,詢問他╱她們對於澳門未來、大灣區發展與人生規劃的想法。最後在網上徵求了七位本地青年,年齡介乎⋯

江魚仔。
江魚仔王子:邦咯島的海 2023年10月28日|文:林大香|https://aamacau.com/?p=105916

儘管深深認為,在我居住的小島故事無可取代,但在邦咯島上,這些場景很難不產生疊影。就好像,我生活在後生仔都在的路環,船業盛況雖未盡理想,而聚落的每個人都盡心盡力在這條以海為業的生命線上,並以此光榮⋯

當年楊慕寰秉持初心到台灣學習,後再到上海進修,如今已是澳門「劍擊第一人」。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澳門劍擊第一人楊慕寰 不忘初心 扶育幼苗 2023年10月2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5915

劍擊可說是近年新興的熱門體育項目。劍擊教練楊慕寰當年秉持初心到台灣學習,後再到上海進修,如今已是澳門「劍擊第一人」。他耐心一步步向澳門人推廣、宣傳他認為「最好的」體育項目──劍擊,也擔任教練,期⋯

若外僱遇問題會到勞工局求助。資料圖片
外僱在澳語言不通 常碰壁(上) 「靠自己」克服溝通藩籬 官方支援少 2023年10月2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5914

問起別人「廣東話難唔難學?」多數都會回答,「真係好難。」與普通話四聲發音不同,廣東話有「九聲」,更有多種俚語。非中文使用者要學習簡易對話,至少也要一、兩年;若希望在澳順利生活、工作、與僱主溝通⋯

戴碧筠認為,十月初五街一帶的社區條件,例如人車爭道的情況一直沒得到改善,活化的效果不明顯,現時更多像使用那場域去做活動,而活動的焦點不是在本地居民的身上,或只是為商戶帶來了短暫的效益。「在內地也好,外國也好,很多真正活化的是從硬件開始,渠務搞不好,衛生搞不好,做甚麼活化?」圖片來源:旅遊局網頁
活化不只是粉飾 2023年10月2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5913

「我自己覺得,現在所謂活化其實不是在活化的,因為它只是借了那個場域去做一個活動,其實活動之後一切都是如常的。」說起近日博企和政府的舊區活化建議,藝團「零距離合作社」創團成員戴碧筠有這樣的感受。⋯

內港一區承載着澳門的海港記憶。
成功活化 不忘社區 2023年10月2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5912

今年九月,六大博企先後公佈活化舊區的初步計劃,當中不乏提到要加入「文化」、「藝術」元素,政府亦提出要「加強文化資源轉化利用」。藝文項目製作人陳詩琪(CK)認為,當談到舊區活化,很多時都會想要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