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月刊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筷子基快餐店買一送一吸引市民排隊。
區域合作成趨勢 必然汰弱留強 蕭志成:澳門或需兩年磨合期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8167

去年(二〇二三)初本澳疫後全面開放,隨即實施「澳車北上」,至今北上消費、大型超市購物經驗皆成為城中熱議。澳門大學商業經濟學副教授蕭志成認為,疫情過後不少居民渴望外出消遣,鄰近的珠海自然成為選擇之⋯

民生區不時可見「吉鋪」招租。
消費外移進行式? 本澳營商應尋思新出路──專訪學者楊鳴宇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8164

澳門經歷疫情三年迎來復常,去(二〇二三)年無論賭收及訪澳人數均持續回升,而民間及政府亦期盼復常可帶動本地經濟。然而,仍有部分本地商戶坦言,生意仍未感受到顯著的改善,一到假日城內更是「空豂豂」,大⋯

疫後,不少居民愛北上「搵食」,亦有居民鍾情本澳的茶記美食。
上與不上之間 非關成本?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8166

澳門與內地,尤其與廣東省,一直密不可分,不少澳門人或其祖輩來自廣東或福建。居民經常帶貨物到內地,在賺取小費後再買些食品或日用品返澳更是常態。陪同父母過珠海、幫忙帶些食物返澳的經驗,相信亦是不少人⋯

網民意見指,需要「畀個理由」說服自己在澳消費。
我有我消費態度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8165

社交平台Facebook有不少討論群組,話題圍繞北上消費,或是討論時事,比比皆是。本媒瀏覽部分涉及北上消費的言論,當中有支持亦有反對,甚或反諷北上消費習慣。大部分以「廣東話口語」寫成,藉此或可一⋯

Bosco Green Store是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屬下的裸賣店。
裸賣店助自閉症青年預習職場──學員篇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8163

過去幾年,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下稱鮑青網)一直致力協助自閉症青年找工作,幾番思索,鮑青網決定於舊區開環保裸賣店──Bosco Green Store,販賣各類清潔產品以及竹漿紙巾,同時為自閉症青⋯

朱鍾真指出,當時澳門的食物質量上比現在好,且價格合理,不過現在找到美食的門檻變高,需要到酒店內開設餐廳才有更高機會尋到美食。
感受澳門近年變化 留澳台商朱鍾真對澳情有獨鍾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8161

每當大家路過台式飲料店時,有否思考過一杯台式飲料背後來自多少人的付出?天仁茗茶前代理商朱鍾真在澳門經營多年,亦曾在中國多地經營生意,他認為,澳門的人情味與台灣的氛圍甚是相似,對此情有獨鍾。 擔任⋯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一直倡導政府應承接移工的居留權利,進一步廢除移工私人中介制度。相片由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提供
私人中介制度騙案 台灣失聯移工跌入「黑暗深淵」 2024年01月30日|文:娉婷|https://aamacau.com/?p=108162

東南亞移工漂洋過海、人生路不熟,依賴人力中介、同鄉鋪橋搭路是常態,惟不少異鄉男女把自己的未來命脈放在陌生人手上,被捲入巨額詐騙案件,更直接影響居留身分,陷入被遣返原居地,或淪為無證人口的危機之中⋯

區均祥粵劇曲藝社為新書《一曲解千愁──區均祥地水南音及唱本》舉行發佈。
百年傳情 如何傳唱?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8160

新年伊始,區均祥粵劇曲藝社為新書《一曲解千愁──區均祥地水南音及唱本》舉行發佈。新書以區均祥師傅的南音藝術為主體,以南音、生平、樂器、唱本這四部份,深入認識這項古老的廣東說唱藝術。除了文字解說⋯

陳逸鋒訪問了何伯唱鹹水歌的經歷,並將片段放到網上。相片來源:海港歷史文化協會Youtube頻道截圖
剩有漁歌晚渡喧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8155

「……一送情哥渡沙洲……沙洲海面咁風飀……」 「……二送情哥渡沙灘……同哥攞魚笑開顏……」 在海港歷史文化協會的Youtube頻道上,陳逸鋒上載了兩段關於鹹水歌的片段,一段是示範,一段則是鹹水歌⋯

唱片附有歌詞,土生土語的都有中、英、葡三語的翻譯。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用古老語言唱出現代覺悟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8151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二十 日,Gabriel(賈日豐)推出了新碟,其中四首作品是用土生土語寫成。「Patuá sâm ung’a voz pa tudo gente qui gost⋯

特區政府陸續公佈博企活化片區計劃內容,有擔心亦有期望。
定義城市的半張臉 2024年01月5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7626

怎樣的城市面貌定義了澳門?是金碧輝煌的賭場、渡假村、人山人海的大三巴景點和手信街;是巷、圍、里間保存上百年歷史的人文風景;還是填海區棟棟新建的高樓大廈?澳門人遊走其間,穿插在遊客人潮之中,如何定⋯

與舊區一起成長的人們 2024年01月5日|文:離地|https://aamacau.com/?p=107624

無論是研製音響還是經營酒店,「Andy」溫安迪及周太吳美英,分別展示了他們的勇氣和創新精神。他們在不同年代來到澳門,在舊區度過寒暑數十載,酸甜苦辣,由後生的奮鬥到現時悠閒自在,亦經歷舊區種種的情⋯

林宇滔指出,發展景點應避免包裝手法「內地化」,應彰顯其獨有的、真正的歷史內涵和特色。
舊區為城市命脈 如何找出生機? 林宇滔:須持續實質改善環境 孵化新舊交融 2024年01月5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7623

舊區對於澳門人而言,有著怎樣的價值和生活記憶?直選議員林宇滔多年從事社區工作、自詡是個真正的「街坊」。在他眼裏,澳門的舊區與理論上已無人居住的「舊」不同。舊區之於澳門人,除了建築較舊、較多基層居⋯

博企永利負責活化福隆新街一帶。
澳門舊區重建政策之演變 2024年01月5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7622

舊區是本澳的核心、到處充滿本地歷史和文化獨特魅力。特區政府在二〇〇四年提出舊區重整,一晃近廿年過去,昔日重整口號到今日的更新、活化,從舊區政策箇中演變,或可一窺當局對舊區發展的方向及態度。 一⋯

胡玉沛認為,舊區內的新舊建築物之間存違和感。
「Let it go」在荔枝碗?胡玉沛:保持原真性 舊區在地故事已具吸引力 2024年01月5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7621

澳門近年快速發展,高樓大廈處處可見,城內部分舊區愈顯頹敗。然而,若由註冊城規師胡玉沛來分享舊區的美好,恐怕花上幾日都聽不完。一講到街區「好嘢」,由舊區的歷史、人物、非遺文化到建築美學、曾出現的流⋯

對位於舊區的昔日家園,蕭家怡感慨道,「始終每天都在這個地區生活, 你會感受到變化有多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澳門舊區也有自己的生命力——訪文化人蕭家怡 2024年01月5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7620

對於一個成長於舊區的澳門人而言,舊區及活化的意義應該是什麼?一個居住單位、社區、建築或區域被定義為「舊」的時候,「舊」並不單意味著殘破或荒涼,而內含因時間積存而成的關係連結,牽起這個地區和這一群⋯

圖一:澳門人針對澳門政府的歷年抗議趨勢。
澳門式抗議:分析二千多次抗議事件的啟示 2024年01月5日|文:Jasper(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07619

近年澳門幾乎沒有街頭抗議,相關研究同樣絕跡。 為什麼城市沒有了抗議?如果不考慮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雖然早已解封),一般認為一個社會只有兩種情況之下會令抗議消失。一是這個社會與政治體制已足夠開放⋯

學員的手作品。
裸賣店助自閉症青年預習職場——裸賣篇 2024年01月5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7618

Bosco Green Store 店長陳麗韻一邊與我們分享與店內自閉症學員相處之道,如需重複提醒相同事項——一到店要打卡、穿圍裙;一邊又展示學員們的手作品。雖然學員有時「難搞」,但亦有好貼心的⋯

由於英語有根底,當年在廚房與不少外國廚師成為朋友。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運動場走入廚房 盧熾健的人生轉型 2024年01月5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7617

體育當中有一種「遷移價值」,簡單而言是,在體育中學到的道理,是可以遷移到你的生活當中。例如體育教會你要刻苦耐勞,你在別的地方也會是個刻苦耐勞的人;體育教會你有抗壓力,面對工作壓力時你也可以抗衡挫⋯

IMWU在疫情期間為受影響外僱籌集物資。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爭取勞權、提供援助 外籍僱員團體致力改善在澳工作條件 2024年01月5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7616

隨著經濟發展,本澳近幾年已成為外籍僱員熱門求職地,而本澳外籍僱員主要來自東南亞國家。不少外籍僱員年輕時已來澳打工,漸漸形成團體或組織工會,爭取勞權、致力改善澳工作條件、扶持初來乍到的同鄉適應新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