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僱在澳語言不通 常碰壁 (下) 多年生活掌握廣東話 做義工、助翻譯

127 活或化 紙本月刊

文:論盡媒體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6919

時間:2023年12月2日 17:17

對於非中文使用者而言,學廣東話並非一、兩年間的事。在澳門,有一群自發擔任翻譯義工的外僱朋友,除平日工作外也積極學習本地語言廣東話、英文、普通話等,待他╱她們用多年時間熟悉語言,繼而擔任義工翻譯、協助朋友面臨的翻譯及溝通難題,例如向醫院溝通、協助到勞工局求助等。除了學習本地語言,努力適應本澳工作及生活外,亦參與工會、籌辦語言課程,鼓勵外僱友人多融入本地文化。

印尼籍外僱Yunni及Yosa已在澳生活多年,亦能以廣東話表達、溝通,有時擔任翻譯義工。兩人亦加入印尼移工工會(IMWU, Indonesian Migrant Workers’ Union),成為工會的核心成員。

即使在生活中常面對官方在語言支援上資源不足的問題,這班外來朋友亦有一套解法,助人自樂。

Imwu 的普通話課堂。相片由Yosa提供

Imwu 的普通話課堂。相片由Yosa提供

廣東話難發音
初學常搞亂「日」、「一」

外僱適應他鄉習俗的過程漫長,並非易事,在一邊工作時也一邊精進語言能力。印尼籍外僱Yunni和Yosa分別已在本澳家庭工作約八年及十三年,初到港澳,兩人一邊工作一邊跟著僱主學習廣東話,口語交流多有關工作及日常生活,惟兩人咬字未必時時準確。在廣東話裡有些字讀音和語調多變,意思亦隨之改變。

兩人受訪時以廣東話分享學習中文以及在澳生活的經驗,也指出難關如廣東話裡「一」、「日」聽不清,需要重複講。兩人笑稱,不少外僱時常聽不清、發不準「星期一」及「星期日」,又將「仆街」講成「煲雞」。初時聽到「仆街」,還以為與街道有甚麼關係,直言廣東話的粗口更難明。

Imwu的廣東話課堂。相片由Yosa提供

Imwu的廣東話課堂。相片由Yosa提供

Yosa是本澳印尼移工工會(IMWU)的主席,她稱,在印尼若想外出打工的人會因應所去地方開始為到澳打工的印尼新朋友開班授課,教他們廣東話。

Yosa是本澳印尼移工工會(IMWU)的主席,她稱,在印尼若想外出打工的人會因應所去地方開始為到澳打工的印尼新朋友開班授課,教他們廣東話。

她們表示,來澳前已在印尼學過廣東話,惟不太懂得寫中文。來港澳工作後才發現,在印尼學的廣東話與本澳的講法有很大分別,在發音和應用方面亦不容易。

Yunni曾在港工作十五年,二〇一六年來澳工作至今。她憶述,在港工作初期常聽不懂別人的廣東話,別人也聽不明自己講的,惟有請別人「慢慢講」,自己大概用了兩年多學會有關工作及日常生活所需的簡單廣東話。

她表示,在印尼上廣東話班時,老師發音不是很準,「好彩我去香港時找到個好僱主,她教我、又叫我看電視。 我可以看到電視那些英文和廣東話,所以我可以學到,還有我湊小朋友,很快學到那些中文。」

好學的Yunni亦開始學習普通話及寫中文。她一心只想繼續留澳工作,而學普通話原因卻很單純──想為講普通話的旅客指路。「我唔識答, 人哋真係好失望呀,真係幫唔到手⋯⋯我個腦唔得呀,成日又唔記得。」

她又直言,中文字好難,剛學完,即使重覆練習,過一星期就忘記,唯有再勤力些。

Yunni除了在IMWU負責籌辦語言課程等教育項目,也在明愛迎雁軒做義工,熱衷於參加中心不同類型的活動,也協助一些翻譯事務。每當迎雁軒有印尼外僱活動時,她便幫忙翻譯。

Yosa則指,自己學普通話及廣東話都上手得快,在印尼用了大概七個月基本掌握普通話日常用語。其後,在港工作時的僱主不太懂英文,「迫住」好快學會基本的廣東話。

Yunni是本澳印尼移工工會(IMWU)的領導,她曾港工作十五年,二〇一六來澳工作至今。憶述在港工作初期,很多時聽不懂別人的廣東話、自己講別人又聽不明,惟有常請別人「慢慢講」。

Yunni是本澳印尼移工工會(IMWU)的領導,她曾港工作十五年,二〇一六來澳工作至今。憶述在港工作初期,很多時聽不懂別人的廣東話、自己講別人又聽不明,惟有常請別人「慢慢講」。

她又稱,在印尼,若想外出打工的人會因應工作目的地而學習當地的語言,如想到港澳打工便學習中文、學講廣東話。

Yosa曾在港、澳、台三地工作。她認為,任何在外打工的人莫不想學習或再學好一點當地語言,惟有時能力和時間有限,只能慢慢來。因應僱主的要求,不少外僱學英文和普通話。

Imwu的普通話課堂。相片由Yosa提供

Imwu的普通話課堂。相片由Yosa提供

語言班因缺導師暫停
盼有義工再開班

為了讓新來澳的印尼外僱更快融入工作及生活,IMWU一直都開班教授廣東話、普通話以及英文。疫情期間,有些負責課的義工離澳返回印尼,便不能繼續授課,亦有部分老師因自身工作關係而停教,此等課程就須暫停。

擔任IMWU主席的Yosa表示,以往這些語言班為期四個月,集中在周日上課,上午有普通話班,下午有廣東話以及英文。通常每班二十五至三十名學員上課, 工會只會象徵性收學員五十元。很多印尼外僱在掌握廣東話後,亦會想再學英文或普通話,擁有語言能力找工作便較容易,他們都希望能留在澳門工作。

Imwu的廣東話課堂 。相片由Yosa 提供

Imwu的廣東話課堂 。相片由Yosa 提供

Yunni又表示,這些課程好重要,自己同Yosa都好希望儘快會有義工幫忙,重新舉辦這些課程。

在等待適合老師重啟語言課程仍之時,Yuni及Yosa亦不忘與新來的同鄉分享學習中文的趣事、竅門及技巧、陪伴練習,減低他╱她們對新環境的憂慮、對澳門的陌生感。

助新人融入澳門

Yunni和Yosa又指,工會很多時幫助新來澳的印尼外僱解決溝通上的困難,小事如到街市買餸「聽唔明」,打電話向她們求救;正經事像是朋友入院,需要以廣東話與醫院商量醫藥費;又或是有朋友遇勞權糾紛要到勞工局諮詢、投訴,就要先教好朋友講廣東話,因為勞工局現已不再容許帶翻譯到現場幫忙。澳門政府或社福機構公佈關勞權資訊,工會翻譯成印尼文推廣讓朋友知悉。

兩人又認為,對新人而言,語言、文化不通肯定讓人挫敗。但工作多年下來,喜歡澳門的工作環境,也幸運遇到好僱主。自己也常鼓勵新來澳的朋友多耐心嘗試、努力學習本地語言。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Imwu的英文課堂,導師與學員合照。相片由Yosa提供

Imwu的英文課堂,導師與學員合照。相片由Yosa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