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戲劇回應當代生活的「災難感」 ——與佐川大輔訪談,觀見Theatre Moments的幾個面向
2020年04月10日|文:何志峰、林大香、現場日文口譯:紀藶倍
前言︰來自日本的佐川大輔和他的Theatre Moments近年來在澳門的劇場演出非常活躍。從2013年澳門藝 […]
在咖啡廳看攝影書如何誕生
2020年03月2日|文:路家
咖啡廳的長枱上,放着一本本精美的攝影書;牆上貼着多幅相片,也簡介攝影書的製作過程。這名為《一本攝影書的誕生—— […]
藝團戶外尋常表演 警察多翻查問兼拍攝 究竟所為何事?
2020年01月24日|文:論盡媒體
2020年1月,網上有意見質疑港務局大樓列入世遺建築,為何市民或遊客連不能在封鎖區外拍攝,並表示警員要求搜查背 […]
【來論】社會工作的本質
2019年12月25日|文:梁啟賢|澳門理工學院社會工作學課程講師
被曲解的公義 在2019年3月19日(世界社工日),立法會順利通過《社會工作者專業資格認可及註冊制度》,討論 […]
澳門變變變──建築師看澳門
2019年12月16日|文:文欣
「我很喜歡澳門的光,澳門的地貌,澳門的城市結構,澳門的密度,澳門兼容的文化氛圍。」澳門文化組織BABEL的成員 […]
文物的未來,我們可話事嗎?
2019年10月27日|文:天一
現時澳門的歷史建築保護,當然可依循《文遺法》由民間申請啟動評定程序。但即使幾經辛苦獲評定了,也不代表文物的活化 […]
保留的動機 決定文物的生命
2019年09月27日|文:論盡媒體
最近,法國文化遺產建築師呂澤強在香港講了幾堂課,內容圍繞澳門的街道與歷史建築,最後一堂,一班學生還「過大海」來 […]
紅街市整治方案 資料欠透明 民間難討論?
2019年08月23日|文:天一
紅街市整治方案,市政署與文化局討論多時。這幢於1936年落成、被評為「具建築藝術價值之樓宇」,被指內部結構及設 […]
誰說保留立面,就是保護文物建築?
2019年07月24日|文:天一
舊法院大樓將要被改建成新中央圖書館。這計劃由選址到設計,坊間一直都有極大爭議。最近,工務局公示項目的規劃條件圖 […]
巴黎聖母院 重建要幾年?
2019年05月25日|文:論盡
2019年4月,法國巴黎聖母院大火,其標誌性尖塔倒塌,引起全球關注。究竟修復這世界文化遺產建築要多長時間?有說 […]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開諮詢 建議項目12個 比「清單」少3個?
2019年05月9日|文:論盡
文化局正就1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進行公開諮詢。有心水清的朋友就察覺,今次諮詢的項目比「 […]
【業主收舖】下環老字號「美昌隆士多」將於月底結業
2019年03月2日|文:論盡採訪組
舊區活化最近備受關注。有舉辦十月初五街「康公夜市」,亦曾參與關前街「爛鬼樓巡禮」的澳門中區南區工商聯會早前表示 […]
觀音堂關鍵字
2019年01月26日|文:路家
觀音堂(普濟禪院)是澳門三大古廟之一,亦是澳門被評定的不動產,屬「紀念物」類別。據澳門文物網介紹,觀音堂的創建 […]
宿霧聖嬰節 Sinulog Festival
2019年01月19日|文:詹米
澳門的奇幻,在於有這樣的外地節。 澳門有好多「之都」、「盛事」,有武術、文化或是美食,總是目不睱觙,讓人記也不 […]
外僱在澳門──全球化經濟權力的最底層?
2018年12月18日|文:天一
根據統計局數字,澳門2018年第3季總就業人口超過38萬。而勞工局數字顯示,截至2018年10月,本地外僱人數 […]
越南難民在澳──陳永漢攝影展
2018年12月9日|文:傻丫
相片中,是一艘木舢板上掛着一塊布,布上寫有求救訊號「SOS」。另一幅,是氹仔隧道前坐滿了人——來自越南的難民。 […]
前人種樹 後人乘涼──19世紀末的城市規劃
2018年09月29日|文:路家
透過植樹改善城市的氣候與空氣質素、在房屋前設置小花園、將垃圾運到澳門半島以外地區處理……上述幾點不是現屆特區政 […]
João Palla:莉娜是澳門的標誌
2018年08月28日|文:論盡
「這是一個證明,證明澳門當時希望與國際接軌。」是本地葡裔建築師João Palla對莉娜大廈的詮釋。 城規會早 […]
記者看 舊澳門
2018年07月25日|文:路家
攝影師的觀看方式,反映在他對題材的選擇上。而在黃生(生哥)的照片中,我看到一個不熟悉的澳門。 「那些都是已消失 […]
記者看 大事件
2018年06月25日|文:路家
藝評家John Berger曾說:「所有照片都有兩種訊息:第一種是關於被拍攝的事件,第二種訊息,則與時間斷裂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