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號稱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澳門,去年迎來了3,580萬人次的入境旅客,旅客量較2017年同期上升達9.8%,當中大中華市場旅客就佔超過9成,達到3,260多萬人次,升幅達11%。當中內地旅客超過2,500萬人次,升13.8%,當中約一半為內地個人遊旅客。但國際旅客量就微跌1.1%,僅310多萬人次。對於一個旅遊城市來說,旅客量連年增加,若僅從「發展」角度看,或許可提升城市形象、帶動經濟增長外,以及為當地的居民提供就業機會等好處。然則,一個城市是否只著重於旅遊發展,卻忽略甚至犧牲當地居民的福祉及權益,這樣的發展又有什麼意義呢?
旅遊局早前公佈,去年(2018年)本澳共接待3,580萬人次旅客,平均每日就有98萬人次的旅客來澳,而旅客量過 [
有關早前報導澳門演藝學院(下稱演藝)戲劇學校(下稱戲校)僅餘兩位老師授課,筆者作為戲校舊生,除了深感痛心外,更 [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早前表示:「我看到文化局的工作現在亦都是有條不紊。」又表示最新民調顯示,市民認同文化教育方 [
每當有人提到大三巴牌坊、噴水池等地方,澳門人第一個反應必然會是:迫!而近年旅遊局被旅客擠爆的場面似乎愈演愈烈, [
有關前街街坊認為「爛鬼樓」連月來封路舉行活動「擾民」。主辦單位的「澳門歷史城區發展促進會」代秘書長蔡志成就回應 [
本澳旅客數字不斷創新高,小城的旅客承載力備受社會關注。而政府近年亦提倡將旅客分流到社區,以減低旅遊區的負荷,亦 [
南灣雅文‧湖畔將於週六和週日 (19和20日)舉辦「創意城市美食之都」廚藝表演,旅遊局今日舉行拜神儀式,祈求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