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量多質差」 亮麗數字背後 李展鵬:旅遊業欠缺多元化

070 迫爆 紙本月刊

文:論盡

網址:https://aamacau.com/?p=52283

時間:2019年02月16日 11:11

旅遊局早前公佈,去年(2018年)本澳共接待3,580萬人次旅客,平均每日就有98萬人次的旅客來澳,而旅客量過多對於本澳整體的副作用亦經已浮現。雖然政府不斷提倡要吸引更多高質素旅客來澳,但是在缺乏措施及配套下,這樣的想法似乎是口號多於實際。文化評論人李展鵬就以「量多質差」來形容本澳旅遊業的發展,指本澳過往10年所接待的旅客量十分驚人,且數字不斷上升,「澳門的面積其實就與台北市文山區相若,但是2年前台灣全年接待的旅客量只是1,000萬,而我們的量卻是人家的三倍。」

李展鵬認為,要討論本澳旅遊業的問題,應分作兩個範疇來看待,「究竟如現時般的旅遊業是否健康?能否帶動到其他產業的發展?還是只是單一的,旅客只是來澳門買藥、買生活用品或到賭場消費?如果是後者,就較難幫助到本澳產業的多元化。」

而另一方面,近年旅遊業發展以至本澳的發展好像十分興旺,但他卻認為,亮麗的數字背後,隱藏著旅遊業並不多元化的問題。他以自己居住的風順堂區為例,無論每年旅客量從1,000萬、2,000萬到3,000萬人次,來這一區的旅客數量都未見有增加,「好處是這一區未有受到太多旅客的打擾,但這亦反映出文化旅客的量並沒有增多,因為普遍的旅客其實不會去行世遺城區。」

「亮麗數字的背後,其實就反映出我們的產業及旅客無辦法多元化,所謂的高質素,可能只是他花得起錢、住很漂亮的酒店、食很貴的東西、在賭場內輸很多錢,但所謂高質素並不代表旅客對於本澳的文化很有興趣,或作文化或其他項目的消費。故此亮麗數字背後所隱藏著的結構性問題,其實沒有太大改動。」

李展鵬亦提到,即使要實行旅客分流,亦要事先與社區的持份者有商有量。

李展鵬亦提到,即使要實行旅客分流,亦要事先與社區的持份者有商有量。

政府飢餓地將社區變旅遊區
李:本地人權益易被犧牲

隨著旅客量日漸增加,首當其衝的是旅遊區、商業區變得十分擠迫,人們寸步難行,甚至需要出動到人潮管制措施來減緩絡繹不絕的人流對區域所帶來的衝擊。而政府近年就不斷將「要把旅客分流到社區」的說法掛在口中。李展鵬指,雖然旅遊業為本澳帶來很巨大的利潤,但是市民或多或少都會對此反感。而政府的思維往往都會傾向於以「飢餓」的方式來尋找所有具旅遊潛質的地方,「如數年前政府曾提出要將阿婆井前地打造成另一個議事亭前地,或將新中央圖書館變成旅遊景點,勢要將其他區域都變成是一隻生金蛋的母雞。」

他認為,政府這種思維對於澳門人來說是不好,因為這樣的做法會令澳門人的生活空間受到威脅,亦令居民的利益被漠視,「曾經有一位已故的作家說過,『澳門需要什麼』與『澳門人需要什麼』,有時是會對立的。例如以前有人說過澳門需要一個大型夜市,但代價就是要犧牲澳門人的休閒空間,而澳門人並不希望西灣湖變成夜市,變相在澳門的發展過程中很容易導致對立的情況出現。」

分流旅客到不同區域?
李:我不相信會成功

而談到旅客分流到其他社區的問題,李展鵬就坦言,不相信所謂的分流會是成功的,「例如你第一次去巴黎,你會否因為某個地方比較有趣,而不去巴黎鐵塔?對於初到貴境的人來說,始終都會去一些迫爆的地方,無可能吸引到他們到婆仔屋、塔石而不去大三巴,這種所謂的分流是沒有邏輯的。」

他亦指,如果是所謂的「回頭客」,即已不是首次來澳的旅客,或許就會到不同的區域去觀光,但他質疑本澳究竟是否有能力去吸引非賭客的回頭客來澳?「分流成功與否取決於是否有大量的回頭客,若只是賭客回頭,他只會窩在賭場中。究竟澳門對於這些旅客是否有回頭的吸引力?所以我一直在質疑所謂分流的可行性。」

李展鵬亦提到,即使要實行旅客分流,亦要事先與社區的持份者有商有量,「若政府有計劃地吸引更多的旅客過來,一定會對居民有影響,如何取得平衡十分重要。」他形容,本澳旅遊業發展有一個十分吊詭的地方,在於政府普遍不希望每個來澳的旅客都是賭客,但若有一日我們成功令大多數人都不是賭客,而是在遊覽社區,「若旅客量沒有減少,又分散到各區,反而是不是會將迫爆或影響社區的問題擴散開去?」

「其實澳門較其他地方幸運的是,其他地方沒有手段去限制旅客入境,但是澳門是中國的一部分,理應可以與中央商討限客的問題,例如要多久才給予簽證予旅客?間隔能否疏一點?這就可以控制到量的問題。」

文化評論人李展鵬。

文化評論人李展鵬。

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李展鵬:追「量」要變成求「質」

面對旅遊業本身及其所帶來的各種副作用,如何令到旅遊業以至本澳能夠可持續發展下去,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李展鵬認為,面對現時旅客是「量多質差」的情況時,應思考未來吸引旅客來澳時是否仍然要追求「量」?還是要追求「質優」的旅客?「量少而質優,既可幫助本澳減少迫爆的情況,亦可作不同類型的消費,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其實不是不可行的。」

「除此之外,澳門本身的體質又如何?例如我們的文化遺產保護是否做得好?」李展鵬亦認為,另一個影響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因,在於我們的城市是否會因為賺錢而犧牲了原來美好的東西?「究竟我們如何減慢節奏,重新去檢視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或許你今日未必覺得保育均益炮竹廠或愛都酒店有多重要,但是當旅客來到澳門,每一次都發掘到一些有趣的東西時,這就是一個地方的趣味及吸引力所在。而我們又有否去發掘這些東西?」

「不少旅客都會到香港行山,而澳門的自然資源又有否被保育?看看路環,政府曾說要保育路環的自然景觀及生態,只作低度開發,但現在路環已高樓臨立,豪宅、公屋、酒店等等。每個地方有錢時都可以建威尼斯人、巴黎鐵塔,但不是每個地方都有具特色的老建築,或像本澳般有造船業的歷史,當我們沒有珍惜這些東西時,何來發展?保育荔枝碗、愛都酒店,未必會像博企般即時帶來龐大收益,但長遠來說,這就是城市吸引人的地方,是不可被取代,亦不是有錢就可以起的東西。」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