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8月23日,強颱風「天鴿」橫掃本澳,所引發的風暴潮淹浸本澳大部分地區。風災導致 10 人死亡,數百人受傷,經濟損失高達 125 億元。小城滿目瘡痍,停電斷水多日,城市運作幾近癱瘓。
.
一年後的今日,市面上仍然依稀看到「天鴿」所遺下的痕跡,可見風災為小城所帶來的強力破壞性,且深深地烙印在每個澳門人心中,可謂是澳門人之痛。踏入今年的颱風季節,雖然至今吹襲本澳的颱風破壞力未有「天鴿」般驚人,但是每當看到 #氣象局 懸掛風球,小城市民心中所祈禱的是,類似破壞力極強「天鴿」不要重臨。
.
每月一號出版
售賣地點|訂購表格|廣告聯絡
在《民防綱要法》公開諮詢期間,社會一直關注到民防法對於言論自由以及新聞編採自由的管控及影響。曾在大學任教「災難 [
政府的《民防綱要法》諮詢文本,不只是建議刑事上設立新罪的「虛假社會預警罪」,為此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及爭議;文本亦 [
小小一座青州山,台灣大學的昆蟲學者梁志文已經在它的土壤層發現了兩個新物種。去年的澳門細蟻和剛剛宣布的澳門麥羅甲 [
《民防綱要法》諮詢文本建議要明確各類義務責任,「建議在民防制度中確立各參與方(居民、法人、公務人員和公私營實體 [
特區政府正進行公開諮詢的《民防綱要法》,就文本中強調大眾媒體在傳播當局重要民防資訊方面的社會責任,顯見是要在民 [
「相機的每次使用,都包含一種侵略性。」——美國藝評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這樣表述對攝影的 [
時間和空間是觀眾認識劇場以至日常生活行為的向度。「印跡澳門.舞蹈團」的原創劇場《時之間》中時間的種種表達,正是 [
今次內港在「少風少雨」的情況下出現大面積水浸,中區社諮委陳桂舜坦言,水浸的「原兇」其實就是每逢夏季都會出現的天 [
內港連續多日受到天文大潮影響出現水浸情況,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今次的水浸事件反映2015年完工的「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