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葡.中間人──專訪李向玉

064 天鴿一周年:民防法為防民 紙本月刊

文:路家、悟塵(採訪、文)

網址:https://aamacau.com/?p=48592

時間:2018年08月28日 10:10

澳門理工學院院長李向玉的任期即將於8月31日屆滿。

澳門理工學院院長李向玉的任期即將於8月31日屆滿。

李向玉退休了,準備弄孫為樂。「六十五歲了,該休息休息,給自己點時間,去照顧照顧自己的家人。尤其我已經有孫女兒、孫子了,我想幫幫我的女兒,送(孫兒去)學校,去接孫子、孫女兒了,因為我覺得虧欠他們太多了。我幾十年來,對我的女兒,小的時候照顧不夠。」

澳門理工學院院長李向玉的任期即將於8月31日屆滿,他本職是葡語專業教授,不過他表明不會做全職教師,「因為編制上對教授位置數量有規定,這個全職的教授的職位,應讓給合資格的同事升任。」只是,從事葡語工作幾十年,且自己仍想作貢獻,同時,本身是屬教育界的全國政協委員,所以所以他希望退休了,日後可以兼職葡語教師。

說起李向玉,大都會想起他是澳門理工學院院長、中葡翻譯專家,亦實情,他也曾在中葡談判期間,親身在第一現場,見證着這歷史的發生。

時任澳門新華社社長郭東坡(左二)與澳督韋其立(中)會見,李向玉(左一)擔任翻譯。

時任澳門新華社社長郭東坡(左二)與澳督韋其立(中)會見,李向玉(左一)擔任翻譯。圖片由李向玉提供

留學澳門學葡語
見證澳門橋樑角色

李向玉1975年於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有「中國外交官搖籃」之稱)英語系畢業,然後拿到獎學金來澳門學习葡文。他當時的老師,是利宵中學的Júlio Dinis。「這個葡語班其實不是利宵中學的,而是這個老師是利宵中學的老師。他被誰聘請的呢?被當時的南光公司。」「那時是南光公司是最早開(葡語)的培訓班,然後甚至是南光公司選人幫助中國那時開葡語(班)。北京外國語學院,還有那時的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開葡語(班),其實都有南光公司的幫助和支持。」

當年南光公司亦就是後來的澳門新華社前身,即為中方駐澳代表機構,然後,回歸時為澳門中聯辦。

「今天我們說澳門要成為中葡之間的平台,成為亞太的葡語教學研究中心,實際上、歷史上,南光公司在那年代已經開始起那個作用。」

李向玉並不是南光公司辦的澳門葡文班的第一屆學生。據他憶述,在中葡還未建交前,澳門很早就開始成為中葡翻譯人才的培育中心,除內地學生外,也培訓過不少本地人,譬如本在南光公司工作的陳惠君就曾是葡語班的學生之一。陳畢業後曾於北京國際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前身,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隸屬於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任葡語翻譯和讀播員,後來返澳,曾任職於澳門新華社(中聯辦前身)。還有,前澳門新華社法律研究部副部長趙燕芳,以及剛「退休」並成為特首辦顧問的政研室前主任劉本立,「他們都是在南光公司葡語班學習過的。」

1990年,時任港澳辦副主任、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秘書長魯平(右一)訪澳,李向玉(古二)在旁擔任貼身翻譯。

1990年,時任港澳辦副主任、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秘書長魯平(右一)訪澳,李向玉(古二)在旁擔任貼身翻譯。
圖片由李向玉提供

他娓娓道來:當時的師資,有利宵中學的老師,還有澳門著名教育家高美士,就是那位赫赫有名的土生葡人漢學家。高美士在上世紀翻譯了大量中葡經典著作,當中包括18世紀重要的歷史著作《澳門記略》,甚至將艱深的儒家學說、老莊思想譯成葡文,築起東西文化橋樑。而當時被葡語班稱為「校長」的,正是崔樂其—何賢先生的政治秘書與翻譯。

李向玉這樣形容:「南光這個葡文班,為中國和澳門培養葡語人才立了大功。」

親歷中葡談判
有份翻譯中葡聲明

李向玉於七十年代在澳門學葡語三年多,之後回北京外國語學院當葡語老師,並結婚,生了女兒。教了幾年書後,再去葡萄牙里斯本大學進修葡萄牙語。「我在里斯本大學學習完了,澳門就準備中葡談判了,那是1984年了。」

「當時南光公司為中葡談判做前期籌備工作,所以就找中葡翻譯。我就有這個運氣吧,就很幸運地被南光公司給物色,找我來參與,為中葡談判先做了大約1年的前期準備工作。1984年準備,1985年底到1986年談判,一直到1987年4月13日簽署《中葡聯合聲明》。」

李向玉當年翻譯工作經歷了不少歷史的場景,譬如,當年為到訪澳門的時任外交部副部長周南,以及在澳門基本法起草期間為來澳調研的港澳辦負責人魯平等,做貼身翻譯。

他表示,翻譯工作要求十分嚴格和認真,絕不可掉以輕心。有時在簽署外交文件的最後一刻之前,會發現文本中突然多加了一些字,差之毫釐、繆之千里,若當時翻譯人員無法及時發現,一旦簽字生效,隨時損害國家利益。《中葡聯合聲明》簽署前夕,幾十人的翻譯團隊整整花了數天時間反覆核對文本,這樣重大事情,容不得任何紕漏。

這裡岔開一筆,由特區政府提案、並在2013年獲立法會通過及在14年正式生效的新《土地法》,其旨在對長期以來管理混亂更是貪腐弊案的土地問題作出改革,但卻遭到地產黨強力攻擊,近期要求修法以「放生」大量閒置地的攻勢更是激烈,令坊間擔慮政府最終能否守護著國有土地資源和特區公共利益。

李:中方非常重視
澳門土地問題

回顧過去,實際上,土地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澳門的重要問題。更早在中葡兩國就澳門前途問題展開談判之前之前,中方為談判作準備工作的安排,其中要研究的課題是土地問題。

當時,李向玉是參與了澳門的法律和土地問題的研究。「當時中方代表團非常重視澳門的土地問題,已經組織了一些人研究,我也是其中一個成員。」在中葡兩國簽署了聯名聲明後,就成立了中葡土地小組。「我在土地小組當中葡的聯絡官,做翻譯,也是做會議紀錄,研究資料,就是這麼來的。」

李向玉亦清楚記得,當時澳門的土地議題是談判的焦點之一。「 因為大家知道,澳門地域狹小,沒有其他方面的資源,工業也不強,農業更不用說,自然資源很少,只有土地。當時澳葡政府批地及賣地,是當時的澳葡政府的收入來源之一,所以中方要及時針對這問題,在當時成立的中葡土地小組,雙方進行磋商。」

根據中葡聯合聲明附件二「關於過渡時期的安排」,其中設立中葡土地小組。並規定了,澳葡政府每年新批出的土地限於二十公頃;土地小組得根據澳葡政府的建議,對此限額的改變進行審核並作出決定。此外,在過渡時期的土地的各項收入,扣除開發土地平均成本後,由澳葡政府和日後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平分。

「當時為了將來特區政府成立以後,政府靠甚麼來運作呢?如果土地這個,當時幾乎是最大的收入來源,不把它來管理好,那將來會沒錢可用。所以出於這種戰略上的考慮,當時就成立這個中葡土地小組,和葡方保持磋商,嚴格控制土地批給,而且把收入都儲存起來。」當年中方成立的土地儲備基金,努力地為其後的特區政府積累了一百億餘元。「在澳門當時,有一百億的儲備,是非常艱難的一個歷程。能達到那樣的,作為保證特區政府運作的儲備。這是當時中方採取的,我說非常有遠見的、為澳門整體利益考慮的安排,是非常明智的。」李向玉憶述。

時任外交部副部長周南到訪澳門,與澳督文治文會晤。李向玉(左二)擔任翻譯。

時任外交部副部長周南到訪澳門,與澳督文治文會晤。李向玉(左二)擔任翻譯。圖片由李向玉提供

然則,在過渡期間,中葡土地小組的工作並不是「一帆風順」,且曾經發生過備受關注頗大爭議事件。據資料顯示,當中,於90年代初,澳葡政府的「新口岸七幅地段」事件,導致土地小組中方負責人於1991年3月發表談話,建議澳葡政府延遲開投,否則將不予承認。其後,在1992年7月又發生「南灣批地風波」,土地小組中方代表處7月7日發表強硬聲明,指澳葡政府在土地小組尚未就當年批地計劃達成協議之前,便作出南灣工程批地承諾,不符合《中葡聯合聲明》有關批地程序的規定,對此中方不予承認。中方並指出,南灣工程合約所訂批地溢價金大大低於該地區目前的土地市價,嚴重損害了未來特區政府和澳門居民的利益,對此中方深表遺憾。

不必諱言,在過渡期間,中葡雙方不但在澳門土地問題,尤其是聯絡小組就澳門政權移交的多個問題,都曾經有不少爭執。不過,李向玉則從大方向看,「通過友好協商,最終找到一個雙贏方案,我想最終獲益的不只是兩國,我想特別是澳門是一個非常好的典範。」

轉個彎 又回到教育崗位

1993年3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大通過《澳門基金法》,澳門進入了後過渡期。而李向玉亦要「搵新工」了,這回其實都是做老本行的教育工作。1994年到教育暨青年司(現時教青局)當司長顧問,1996年任理工學院翻譯學校副校長,後被升任理工學院副院長,1999年9月1日,李向玉成為正院長,一直到今天,已有19年。

粵港澳幾邊走
寄語政府跟上大灣區步伐

退休後會留在澳門嗎?李向玉說會,但也說自己是「大灣區家庭」。女兒在英國劍橋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到著名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的香港分部工作,因而取得香港身份證。女婿是廣州人,有一家族公司,女兒後來辭掉了投資銀行的工作,幫丈夫打理生意,粵港兩邊走。孫兒們現在在廣州,但可能很快會到香港生活。「所以我會在香港、澳門、廣州之間跑。」

「所以有時粵港澳,不是你想不想,是自然這個發展,尤其經濟的帶動,它就成為一家了。」

但他亦坦言,澳門連接大灣區的交通基建配套跟不上。說起當年何賢先生和霍英東先生等人就曾捐款在番禺建大橋,促使廣州與番禺之間的交通大為便捷的事,李向玉認為,「現在所謂大灣區,就是這基礎——交通先行。澳門其實應該認識到了,關鍵是,我覺得澳門有個問題——執行力差。」

1975年到澳門第一張照片。

1975年到澳門第一張照片。圖片由李向玉提供

「我就以教育談教育。人才興澳,政府政策寫上了,但做起來做不了。一個高教法,之前就做了十多年。」「整個澳門都是這樣。有時說得比較好聽,但一到執行層面就不行了。這是澳門法律滯後,接着是官員的執行力不足。就說得多,然後就推責,廣東話『卸膊』,哈哈哈,你看那輕軌。」

「你說特區政府。在報告裏,其實早寫到了,但一到執行層面,特別是各個局,包括下面的廳署,怎麼樣的執行力。這是澳門要命的東西。」

他認為,要公共行政改革,首先要解決這些問題。而對於下任特首的人選,李向玉沒有表態,但他說:「希望最少在執行力上加強。不能拖拖拉拉了。拖拖拉拉,好多民生工程就做不起來。」

「新的政府要解決這執行力,無論是甚麼做成的,無論是法律滯後、協調不夠,還是公務員的卸膊文化等等。這是我們大家看到的一些毛病,或者是問題,對症下藥地解決,才能使澳門適應新時代。因為要融入大灣區了。剛才說,大灣區都串起來了,就一小時,澳門的交通還不接軌,行嗎?包括打造中葡平台也是。人家找你要翻譯,你培養不了;國家是找法律人才,你也沒有;商貿人才,你也沒有。」

他坦言,擔心澳門步伐再緩慢會跟不上發展,事實上,國內已開始議論,有幾十所大學計劃開設葡語系。「如果他們開葡語大學,我也擔心呀,澳門的優勢又少了,我們要珍惜這優勢。」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