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氹仔
2022年08月6日|文:論盡媒體
氹仔近二十年來的變化有目共睹。根據二〇二一年的澳門人口普查,氹仔中心區的人口已超過七萬五千人,成為本澳人口最多 [
讓藝術持續注入生活當中
2022年08月6日|文:論盡媒體
根據二〇二一年的人口普查,氹仔的中心區是全澳人口最多的統計分區。同時,氹仔的中心區、大學及北安灣區、北安及大潭 [
栽培場地 多元開花
2022年08月6日|文:論盡媒體
討論展演場地時,除了數量與分佈的問題,常會觸及的還有設施的配套,以及是否私人場地的存在能否填補官方場地的不足。 [
前瞻——北區與東區
2022年05月1日|文:論盡媒體
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於立法會上表示,《總規》已經推出,當局現正開展其中4個片區的詳細規劃草案,當中除了外港-1、 [
蘇文欣:須與居民共築文化生活
2022年05月1日|文:論盡媒體
如果我們相信生活不只有「有瓦遮頭」,如果我們相信文化的形式是豐富且人人有權接觸,如果政府認為文化專業化、產業化 [
一個藝術中心的想像
2022年05月1日|文:論盡媒體
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草案的諮詢文本在「公用設施區」的部分,曾提到「為配合澳門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宜 [
詩╳視覺藝術——還有小孩
2021年04月4日|文:論盡媒體
我最想 畫一個圓 圓得像我的頭 填上眼睛 補上頭髮 但畫不上鼻子和嘴巴 我最想 脫掉口罩 ——睿晞,四歲( [
學貫中西 繆鵬飛為澳門留下的藝術遺產
2021年01月19日|文:路家
八九十年代至回歸初期,是繆鵬飛在澳門最活躍的年代,也或許是他藝術生涯中最豐盛的時期之一,在國內外舉辦過一個又一 [
視形傳譯路難行 冀傳譯和表演一體
2021年01月2日|文:記者西西子
演出製作監製程嘉敏(Suzuki)父母都是聽障人士,因自己專業為演出製作,父母亦有藝術背景,其製作的演出都會邀 [
四類型藝術撥歸澳基會資助 審批標準欠詳解 恐礙藝文發展
2020年11月23日|文:論盡媒體
「其實也頗諷刺,文化局不資助部分文化項目。」就政府表示,視覺藝術、文學創作、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曲藝項目的資助申請 [
望政府推出前先廣泛諮詢業界 戲劇農莊:文化也是民生
2020年11月23日|文:論盡媒體
政府早前表示,「為支持文藝活動,優化文化活動資助申請機制,整合資助資源,響應特區政府精簡行政程序,推行電子化的 [
以類型「分工」資助不符藝術趨勢 單一資助來源恐礙多元表達
2020年11月23日|文:論盡媒體
以類型「分工」資助不符藝術趨勢 單一資助來源恐礙多元表達 澳基會於今年9月表示,將與文化局協調分工,視覺藝術、 [
安樂與守諾的再思——專訪「新安樂園」多媒體影像展
2020年09月12日|文:晨曦
影像展名叫「新安樂園」,New Promised Land。在《聖經》中,Promised land是神賜予相 [
從戀愛電影館標書事件看到的:文化局的失職與失能?
2020年08月29日|文:論盡者言
近日因戀愛電影館而引發對文化局及其他政府部門對本地藝文標書制度的關注。其實政府部門以標書形式向民間機構、公司進 [
踐踏專業——隱藏在標書中的剝削
2020年08月29日|文:青豆
近來戀愛電影館開標的事件備受公眾關注,主要是因為當中不合理、不公義和惹人質疑之處實在不少,除了中標公司的背景、 [
99年的12月19日晚,「我」因演出被帶上差館⋯⋯
2020年01月13日|文:論盡媒體
(編按:2019年的10月、11月,綜合媒體報道,再有香港藝術工作者入境澳門時被拒。當局給予的理由是「存有強烈 [
藝術要多元 先要藝術成為生活
2019年12月21日|文:論盡採訪組
藝術團體「牛房倉庫」的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婆仔屋藝術空間」,2003年遷至市政牧場而易名為「牛房倉庫」,到 [
「澳門是甚麼?」——九十年代過渡期澳門的劇界思考
2019年12月21日|文:論盡採訪組
「澳門是甚麼?」到回歸二十年的今天,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澳門是「與別不同」,或「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或「中國與葡 [
藝術困境:我們為了自己上街,你們為了自己而沉默。
2019年11月13日|文:思崎井
「不好意思,反送中或其他政治議題都不能做。」我收到出版方這樣回覆我,然後我被他們 DQ (Disqualify [
文化局:民間表演藝術版權不屬文化局 不具條件歸檔紀錄
2019年09月28日|文:論盡採訪組
就關於澳門藝術作品存檔的情況,《論盡》曾向文化局查詢,局方表示,由本澳民間團體或個人自發主辦的表演藝術活動,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