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大家一直在說的「自由」大概就是如此:一個學習、思考、創作無拘束地進行的氛圍,讓歷史、自然與生命,相互交織共生的地方。(2002年駐場藝術家黃仁逵的繪畫工作坊,逢周六下午,婆仔屋大樹下進行,持續一年。)
歷史小檔案:從婆仔屋到牛房 2017年09月29日|文:牛房倉庫(資料提供)/整理:黑黑

2001年初婆仔屋這座回歸後被廢棄的老人院被「拍板」的負責人朱佑人發現,並帶領一眾藝術工作者首次踏足,眾人對此地皆驚為天人。 同年3月,澳門藝術節期間,由「拍板」所策劃的錄像項目《看得見的城市⋯

這裡是為本地藝術家而存在的地方──我們在牛房的日子 2017年09月29日|文:郝元春、祖賢、阿堅奴

這裡,是我的出發點 我第一次正式的個展──《我喜歡妳是寂靜的》多媒體插畫展便是在牛房倉庫舉行的,由Cora(施援程)為我策展。之後較多參與的是牛房一年一度的兒童展,今年也參與了牛房的最後一個社區⋯

香港著名作家劉以鬯夫婦與林婷婷合照,劉先生已九十多歲,太太八十多。(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婷婷與阿七:這裡,有醞釀一切可能的土壤 2017年09月29日|文:黑黑

牛房除了主要作為一個視覺藝術空間外,其實,這裡也是一個需求度很高的表演場地,由於本地表演空間的缺乏,尤其是具自由度、空間特色、同時亦具一定條件的表演場地更是極少,十多年以來,這裡進行過大大小小形⋯

聾人電影《壹》劇照。(相片由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提供)
用微電影發聲 聽障導演盼得大眾了解 2017年07月29日|文:路家

「電影名字叫《壹》,因為以前都是自己孤獨一個,發生了甚麼事,身邊沒人可以幫助自己,要靠自己去解決任何問題。」電影導演阿山透過手語翻譯介紹道。 這部微電影是阿山參加「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舉辦的⋯

項目經理梁家華。
喜悅市場:體力工作外,傷健人士的藝術出路 2017年07月29日|文:文燁、路家

店內的文創產品各有特色,有展能畫家「0.38」(梁英偉)所畫的澳門風景,也有各種陶瓷製品,產品獨特,感覺親切。「因為不是所有傷健人士都適合做體力勞動的工作,不排除他們在藝術或其他方面亦有天賦。⋯

於觀光塔上的「喜悅閣」是扶康會與觀光塔合作開設的社企禮品店。
社企作橋樑 盼拓闊共融空間 2017年07月29日|文:文燁、路家

澳門有部份智力、精神狀況較特殊或肢體障礙人士,會被安排到一些設有特殊教育課程的學校就讀。通常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是融合生,以肢體傷健及聽障、視障人士較多,智力正常,學習內容跟正常課程,第二是小班⋯

戀愛電影館將於 3 月 30 日晚上開幕。
戀愛電影館開幕 拍板:望成平台 豐富電影選擇 2017年03月30日|文:路家

自2015年9月開始試營運的戀愛電影館將於今天(30日)晚上開幕。 承辦營運的拍板公司負責人Rita及朱佑人接受《論盡》訪問時表示,希望電影館能為觀眾提供更多選擇,而除策展及舉辦工作坊外,電影館⋯

© 台北市立美術館
藝術評賞如何教?──專訪陳美玉博士 2017年02月21日|文:天恩

訪問緣於心中蘊釀已久的疑問:藝評可以教嗎?如果評論的重點在於批判,這種思維可以教嗎?有教科書嗎?於是請教澳門理工學院視覺藝術系講師陳美玉博士。「視覺藝術中的藝術評賞教學,不是老師全告訴學生這些那⋯

藝術家君士坦丁。他表示身後的作品正是2013年創作之今仍未售出的其中之一。
君士坦丁:腳踏實地 默默耕耘 2017年02月3日|文:路家

久仰君士坦丁(Konstantin Bessmertny)大名。第一次真身感受到其「江湖地位」則是在2012年香港的Art Hong Kong (Art Barsel前身),那是世界各地的著名畫⋯

霍凱盛目前正有一個展覽在南灣湖旅遊學院的咖啡店內進行。
藝術家的自覺 霍凱盛: 「我不想重覆自己」 2017年02月3日|文:黑黑

2013年時,一條新聞令人眼前一亮:一位澳門年青人入選了有世界插畫奧斯卡之稱的「波隆那國際兒童插畫展」,每年皆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數百位插畫家參展,2013年的「波隆那」便吸引了3147名參加者,最⋯

蘇文樂:「我畫的全部是我心內很想呈現出來的那個澳門,都是有感情的地方。」
蘇文樂:用自己的方法,保留有價值的事物 2017年02月3日|文:黑黑

這間位於媽閣街的畫廊十分好找,就在巴士站附近,一邊是整車的車房,另一邊是茶餐廳,夾在中間的畫廊與這個老區也毫無違和感。 原來,拉近藝術與生活的距離,正是這個工作室/畫廊想做的事。現在正進行的展覽⋯

澳門文學館
等到風景也看透──回歸以來官方提及過的藝文設施 2016年12月19日|文:建燁、青豆

此處列出了回歸以來,在施政報告中曾提及過將會出現的藝文空間。但不知為何藝文空間竟也如輕軌般,工程漫漫無盡期,等了一年又一年。而最令人沮喪的一點是,這些空間即使終於落成啟用了,也未必能舒解民間需求⋯

政府興建的大型文化場所,已經是17年前在1999年落成的文化中心了。
莫兆忠:劇場政策需注入文化視野 2016年12月19日|文:路家

「戲劇農莊」被迫遷、「自家劇場」結束、舊法院將要改建成新中央圖書館……澳門的表演劇場空間日漸減少,只剩下文化中心等少量地方,而當中不論設施或空間的狀態、分佈等都未能滿足澳門劇界發展及市民的文化需⋯

牛房倉庫位於提督馬路市政狗房側,營運至今已有十四年了。
施援程:牛房倉庫最重要的特質是自由 2016年12月19日|文:黑黑/相片提供及說明:施援程

澳門的視覺藝術空間一直都很缺乏,官方場地除了回歸時啟用的藝術博物館和2003年啟用的塔石藝文館外,近年增加的就只有舊法院地面一層改為臨時展覽廳,使用率是十分高的。然後就要數到官辦民營的牛房倉庫了⋯

Off|Site・在場2016 在地創作及演出
走在街頭 OFF SITE 在地創作讓藝術走進社區 2016年10月26日|文:大舊(投稿)

對藝術工作者來說,尋找有獨特性的題材似乎是創作離不開的條件,而一個有著自身歷史和生活年輪的社區,本身就是一個獨特題材,同時也是一個載體,成為澳門環境演出的最好場域。而老社區的保育也不是只有歷史講⋯

一些街頭藝術空間被取消後便不再復有,變相令表達空間大大縮窄。營地大街的塗鴉公園便是其中之一。
創作空間慘變停車場 塗鴉愛好者:還我合法空間 2016年10月15日|文:論盡採訪組

街頭藝術在澳門可謂空間甚為受限。現時各類活動如要在公共地方進行,必先向民署申請,活動的形式亦受《公共地方總規章》規管。本來公共空間人人有份,要經程序申請,聲量、規模受規管無可厚非,唯一些街頭藝術⋯

鋼琴在石排灣時,由街坊蘭姨幫忙協調管理
街頭放鋼琴 人人藝術家 風盒子:擴闊生活想像 2016年10月15日|文:論盡媒體

在石排灣業興大廈內,平日居民只是擦肩而過的廣場中,這天出現了一個鋼琴。一班小朋友瞬間聚於琴前,多雙小手在鍵盤上雀躍飛舞,空前熱鬧的琴音一下子傳遍屋苑之中。 「我們想過很多放置鋼琴的地方,現在選了⋯

處處是舞台 街頭現活力 何嘉偉:重塑地方與人的關係 2016年10月15日|文:論盡採訪組

在劇院以外的地方表演,又稱為「環境劇場」,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歐美等地開始盛行,演出的地點可以是酒店房間、郊野公園、街市,或是街頭。外國不少藝穗節,如愛丁堡國際藝穗節等正是讓不同的表演團體在這種「非⋯

巴黎對街頭藝術相當寬容,圖為龐畢度中心外的大幅塗鴉牆
外地街頭表演政策比較 2016年10月15日|文:論盡採訪組

英國倫敦: 除非藝人於特定區域及於特定情況賣藝,否則藝人在一般公共地方表演並不需事先申請牌照。倫敦當局為街頭表演藝人提供表演地點選擇及指引,當中包括聲量大小、人流控制等。對表演的形式及器材規定亦⋯

南灣舊法院實際並不完全閒置,地下作為展覽廳,一樓改建成黑盒劇場及排練室。
在建造一座圖書館前,首先要超越閱讀的想像 2016年09月14日|文:思崎井

  說來奇怪,一座城市,一個新圖書館,一說,便十年;文化藝術,卻只有佇立,沒有去處。 十年前,人們不想所活之地變得荊棘草莽,在經濟超高速發展潛力中,眼見本地文化如同金光閃爍的賭場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