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答案——第二屆澳門國際酷兒影展 展現酷兒生活切面 影展總監Jay:為推動社會多元出一分力

131 老與我 即時報道 紙本月刊 藝文爛鬼樓

文:記者K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9206

時間:2024年03月13日 16:16

本屆澳門國際酷兒影展的主視覺設計由本地藝術家 Kawo a.k.a. Sushijojo 操刀,以機械人戰鬥傳遞「 LOVE IS THE ANSWER 」核心理念。(圖片來源:MIQFF提供)

去年(2023)澳門國際酷兒影展(MIQFF,下稱酷兒影展)首次舉辦,今年三月底影展以「愛是答案」為題迎來第二屆。影展總監Jay Sun向本媒分享指,一直有感本澳對多元性別議題討論保守,但在「保守」之前,似乎未有人站出來為此實踐。去年他成為本澳首辦酷兒影展第一人,推廣藝術並普及LGBTQ+議題,亦冀社會大眾享受娛樂,同時消減因對多元性別群體無知而生的歧見。

辦影展全憑一腔熱誠 挑戰社會對議題包容度

Jay自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電影及影展工作,甚有選片經驗,對電影知識豐厚。作為年青一代電影工作者,他語帶謙遜地說,「如果你說我人生裡面做得比較好的事,就可能會只是(辦影展)這一件事。」

「為什麼澳門沒有酷兒影展?」在將該影展付諸現實之前好一段時間,Jay一直揣懷這個念頭。他觀察其他地區、國家,甚至中國內地也有些地下策劃的酷兒影展,惟在澳門連多元性別議題討論都鮮有。「為什麼澳門好像容納不到這件事?但其實未有人去試過,你怎麼知道它容納不到這件事呢?」

初時Jay曾想像辦酷兒主題小型放映會,後來未果。他直指,「到最後(MIQFF)會實行,都是出於一個憧憬,懷著滿腔的熱誠。還有覺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為什麼不做呢? 』理念很簡單,我很想令這件事發生,產生可以討論這件事的機會。人人有他的專長出一分力,而我的專長就是做影展。」

首屆MIQFF在2023年橫空出世,由Jay與團隊憑著「一腔熱誠」促成,Jay就指,執行及時間上均尚有不少進步空間。(圖片來源:MIQFF提供)

去年首屆澳門國際酷兒影展橫空出世,更邀請英皇戲院成為合作方,在戲院辦正式放映、面向公眾售票,影展規模遠比當初想像小放映來得「似模似樣」。Jay笑言,上一屆全靠自資,沒有得到任何公私資金支持,主要團隊亦是自己朋友「拍膊頭」無償工作。惟聞者皆驚嘆其勇氣、毅力、行動力。影展歡迎不同身份和族群的觀眾,亦有正規宣傳及公關流程,去年更邀請國際影人親身來澳及線上與觀眾交流,務求滿足觀眾的最佳體驗,與其他酷兒影展相比亦毫不遜色。

Jay:需要時間讓影展成長
冀未來與社會更多連結

回顧上年的影展「處女作」,Jay指出,做影展從不是「賺錢」生意,要收支持平已不容易,自己的出發點亦從不是利益。即使公開售票、已節省人事費,也必然虧損。至於籌備上,時間、人手、資源均未達到理想狀態。「我自己覺得,搞影展或者任何活動都是,一定不可以操之過急,要給時間去慢慢地成長、發展,這才是一個最健康的狀態。」

然而, Jay及團隊能從經驗觀察到,本地觀眾性別議題的關注度不俗,舉例去年的會後派對,出席人數遠比預訂的來得多。「這是很出乎意料的。」今年籌辦第二屆影展,Jay持續以理念說服團隊,來幫忙並不單純為「拍膊頭」幫朋友,而是為社會多元發展而出力。

Jay分享指,去年首屆影展會後活動參與人數比想像來得多,喜出望外。(圖片來源:MIQFF提供)

在第二屆酷兒影展冊子上,「策展人的話」寫著,「第二屆澳門國際酷兒影展以『愛是答案』( LOVE IS THE ANSWER)為題,精選題材形貌各異的14部長片和5部短片,展現酷兒社群的多元面貌。」影展以五個單元「酷就是美」、「大師視角」、「世界光譜」、「華語酷兒群像:女生絮語」、「激浪的影像」分別呈現精彩內容。

紀錄片《KOKOMO:未至之城》(Kokomo City)劇照。Jay提到,兩屆影展均收錄有紀錄片作品。(圖片來源:MIQFF提供)

Jay認為,電影是平易近人的藝術形式,「相信很多人都不介意去看一套電影。」若觀眾在每次觀影後能感受不同面向且獨特的酷兒故事,認識他/她們的日常情感或難題,「對社會(多元)是一定有推動的。即使他/她本來是異性戀或其他身份的人, 或者個人本身是不支持、很仇視這件事的。大家觀影後知道有(酷兒)這一件事,慢慢地嘗試去了解,相信可以令社會多一點點真正的和諧,而不是表面上的和諧,化解大家因為無知而產生的成見。」

即使Jay現時仍未清晰未來是否有條件促成第三屆、第四屆或更多次酷兒影展,但面對限制,他仍抱著「盡做」的心情,出發後就從未想過放棄。「在有限資源內希望自己有能力為這個社會出分力。當然也要顧及商業因素。」今屆影展更設計並販售紀念品,亦為影展增加收入。

問到未來影展或有什麼新突破和改變?Jay就指,若有資源繼續辦下去,或想嘗試與更多不同的組織合作,轉移更多到社會層面上。自己亦想過舉辦外展活動到大專院校,或者與社會組織合辦工作坊、客席策展等更多好玩的活動。「令大家可投入其中,同時令酷兒身份的人多認識自己族群多一些。」

影展未獲官方資助  多方開源
Jay:大環境保守 努力開拓討論

上屆影展全靠自資,資金壓力首當其衝。今年影展團隊嘗試開源,聯絡不少歐洲國家在港澳領事館、歌德學院等合作贊助,亦收到熱心人事匿名捐款,可謂一大進步。Jay指出,歐洲不少國家在推動酷兒及性別多元發展上均相當支持,所以他們願意給予贊助的空間較大。同時亦感謝英皇戲院人員的專業協助,讓籌辦影展相對順利。

Jay曾以酷兒影展的名義向官方文化發展基金申請資助,最後未順利通過。他對官方決定表示理解,一年內被拒項目亦不少,或是自己籌辦上仍有進步空間。相對而言,缺失官方資金或在執行上可帶來自由度,「但當然如果這個議題底下得到官方支持,這件事會非常、非常之好,只可以說我要繼續努力。」

然而,他指出,與其他地區、國家相比,本澳大環境在性別議題方面態度仍是保守,也不特別鼓吹相關討論。「澳門其實有一樣東西就是,可能大家是這個身份,但是大家都不選擇去談論這件事,或者很隱性地談論 。先不講官方,市民自身也不習慣討論。」影展或想達成的目的是,將討論性別議題的語境放大,觀眾被電影吸引,抱著好奇和樂趣進場、離場,「很想他們真的會再了解其他地方發生什麼事,看一看酷兒世界內發生什麼事。」

酷兒選片 兼容並蓄

如何挑選適合本地觀眾的電影?Jay介紹指,這兩年選片都偏向觀影門檻較低的作品,故事性較強,觀影不會太有挑戰性,也夾雜部分紀錄片、驚慄片。兼顧不同影迷口味,今年挑選大師作品如北野武,同時亦有1960年代先鋒導演芭芭拉.漢默(Barara Hammer)的作品,先不論定位主流/非主流,在安全以外,選片上也納入一般主流範圍外的電影,「很想觀眾看的東西可以跳脫他本身的框架,這不論對電影和酷兒而言都很重要。」

《花蜂二萬種》(20000 Species of Bees)劇照。Jay分享指,選片上傾向觀影門檻低、故事性強的電影,適合普羅大眾觀賞。(圖片來源:MIQFF提供)

日本名導北野武的作品《首》劇照。(圖片來源:MIQFF提供)

其中Barbara Hammer短片集以其私影像著稱,收錄在「澳門實驗影院」客席策展單元「激浪的影像」。Jay續指,該取向可代表更廣闊的多元面向,即使作品在多年前完成,仍屬前衛嘗試,「去了解歷史、了解曾經的先驅人物,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同時予以致敬。」

他又認為,影展納入部分觀影門檻低、敍事完整、不乏娛樂性的作品便很重要,選出一些大家都適合入場看的電影,如台灣電影《藍色大門》、日本名導北野武的作品《首》等。「你不用有什麼特定的身份、不用是誰,都可以去看、enjoy那部電影。」

一套電影 帶出一個酷兒面向

談到最私心推介的影展電影,Jay就指,選片中每個故事都十分獨特,而每次觀影後的得著都不同,鼓勵有興趣的觀眾多買票體驗。「睇完14部長片後會得到14個不同的想法。」

開幕電影、曾獲去年威尼斯影展酷兒獅獎的《我的彩虹拼湊家庭》(Housekeeping for Beginners)跳脫身分認同之外,探索多元成家議題,一個家庭中由沒有血緣關係的成員組成要如何往前邁進。(圖片來源:MIQFF提供)

他又推介大家去看開幕電影、曾獲去年威尼斯影展酷兒獅獎的《我的彩虹拼湊家庭》(Housekeeping for Beginners)。跳脫身份認同之外,這部作品探索多元成家議題,一個家庭中由沒有血緣關係的成員組成要如何往前邁進。該片代表北馬奇頓參賽奧斯卡,該國風氣相當保守,性小眾群像難以捉摸。精彩之外,「更顯出這部作品的價值。」

Jay直言,自己最希望見到不同群體的人們來參與影展,「可以嘗試踏出一步去多了解。我相信是會有得著的,不同的電影裡面看到人不同的模樣,你會發現人是怎樣的,不單只這個族群的人,而是人如何經歷創傷、糾結,即使未必會找到答案,至少觀影可帶來多一個層面的思考。」

 

第二屆【澳門國際酷兒影展】將於3 月 22 日至 4 月 6 日英皇戲院澳門葡京人舉行。電影門票已於 3 月 7 日起於英皇戲院澳門葡京人官方網站及票房同步開賣。詳情可再參閱影展網站(www.miqff.com)。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