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爛鬼樓

每逢周二,傳說中的爛鬼樓會在「論盡媒體」虛擬空間出現,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在城市金光幻象背後,期望文化與文字逐日沉積,落地生根。未來是浮華還是昇華,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歡迎投稿,以文字圖像書寫我城。

(圖片和文字:澳門昆蟲學會)
【澳門昆蟲小百科系列】澳門有哪些昆蟲?它們如何生活?──突背斑紅蝽 2020年04月14日|文:澳門昆蟲學會

從本月開始,澳門昆蟲學會將會每月寫一篇文章,來介紹澳門本地的昆蟲物種。學會會長、澳門細蟻等多個本地物種的發現者梁志文先生,希望文章可以和讀者討論「如何和昆蟲共處?人類因食用和傷害野生動物而令新冠⋯

當戲劇回應當代生活的「災難感」 ——與佐川大輔訪談,觀見Theatre Moments的幾個面向 2020年04月10日|文:何志峰、林大香、現場日文口譯:紀藶倍

前言︰來自日本的佐川大輔和他的Theatre Moments近年來在澳門的劇場演出非常活躍。從2013年澳門藝穗節《快樂王子》算起,七年間,幾乎每年都會帶作品來澳門。2019年還給澳門帶來《馬克⋯

絕緣世代 2020年04月7日|文:花大媽

社交閉關已經踏入第七十日,聽說有朋友已經習慣了不見人、不出街,並過著凡事網購度日的「穴居生活」;也聽到有家長跟小朋友六十日沒踏出過家門的驚人「紀錄」。可能筆者在這世代的適應力還是比較有限,對於這⋯

【來稿照登】戲劇業界召集「抗疫集戲——戲劇工作者集思會」 2020年04月1日|文:第一次戲劇工作者集思會召集人

戲劇界人士日前召開「抗疫集戲——戲劇工作者集思會」,逾四十名戲劇工作者參加,會上通過向政府提出五點緊急措施,以及多項針對文化、教育政策之中、長期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連月來演出場館關閉,學校⋯

山林復育樹苗尚小 雨季來臨會否水土流失? 市政署:有兩項保障措施 2020年03月28日|文:論盡採訪組

市政署由2019年11月開始第二期山林生態修復工作,修復路環步行徑約5公頃面積的山林,並計劃種植約5千株樹苗。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留意到,黑沙水庫和九澳步行徑一帶的山林有大片樹木被清除,加⋯

澳門劇場與匿名公共性 2020年03月25日|文:John Doe

就像部分意大利人寧願餓死也不要吃有波蘿的pizza,因為這不符合他們的傳統,覺得不能接受,正如在港澳地區的叉雞飯上淋上朱古力醬,我們也很難接受。同樣地,以自我身份在公共領域裡公開討論自己的想法⋯

一班文創工作者組成關注組 望與當局溝通 共制定針對性紓困措施 2020年03月25日|文:青豆

新型肺炎持續下,本澳多個行業皆受影響,一班文創工作者亦如是。疫情期間,學校停課、中心的興趣課程與所有藝文活動皆全面停頓。一班文創工作者在網上組成「澳門文創產業復甦及發展關注組」,並提出十項建議⋯

龜兔賽跑 2020年03月11日|文:何志峰

  【在X賽道上,烏龜和兔子第N次比賽。】 槍聲一響,烏龜和兔子都用盡氣力前進。兔子蹦蹦跳跳的,很快到就到了賽道中間;而烏龜就一步一腳印,按部就班的,努力前行。 兔子到了中間,看一看後⋯

無盡此刻 2020年03月11日|文:黑黑

看完Roy Andersson那天晚上,我送你到河邊新街坐巴士。然後我走路回家時,看到了電影裡那對中年男女。他們就坐在白鴿巢公園外,深夜裡,公園早已關門,他們坐在外面的長椅上,幾乎動也不動,大概⋯

楊德銘的《Yes Madam, Sorry Ah Sir》偏向詼諧、警察工作中的日常,用多方面的角度去拍攝一個警察故事。
在咖啡廳看攝影書如何誕生 2020年03月2日|文:路家

咖啡廳的長枱上,放着一本本精美的攝影書;牆上貼着多幅相片,也簡介攝影書的製作過程。這名為《一本攝影書的誕生——澳門站》的展覽,由本地藝團方言社與香港獨立出版社 Brownie Publish⋯

閱讀療傷-讀《黑日》 2020年02月26日|文:Mandy

香港作家韓麗珠以日記體形式,書寫2019年4月到11月這個島上所經歷的浩刧,她觀察、參與、書寫、思考,雖然無法給出任何一個結論,但在過程中慢慢療癒自己,使內心更加堅強,或逼近生命的核心。 其實重⋯

口罩是一場公民教育 2020年02月18日|文:黑黑

因應付傳染性極高的武漢肺炎(COVID-19),我們又回到每天都要戴口罩以及擔心買不到口罩的日子。全球口罩荒,口罩已成為各國的戰略物資了,同時將可能是我們以後要長期使用的東西,但現在這種每人每日⋯

【綠色生活】抗疫之後,陳俊明:當修補與大自然的關係 2020年02月15日|文:大蔥

「這是一場有我們在其中參與的長遠的演化過程,人類需要思考怎樣與環境共存。」 「疾病、天災都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點,希望人類可以世代延續下去。」 引起公共衛生危機的新型肺炎(COVID-19),由來自⋯

關於瘟疫的故事
關於瘟疫的故事 2020年02月11日|文:川井深一

1. 孩子喜歡的動畫頻道,把冠狀病毒玩成是一場與神的遊戲。「如果人本身就是喪屍,那得到會讓人成為喪屍的病毒其實也不是太恐怖,因為病毒和人類自己相差不遠。我們會覺得恐怖,是因為以為它來自神。神會處⋯

在人造恐慌中獨處
在人造恐慌中獨處 2020年02月11日|文:思崎井

不知名流行病肆虐,全城恐慌,各地政府處理手法尤值得商榷。事情發展得看似迅速,令人措手不及,我還來不及看《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來把裡面的不平等世界和現實作對比——過去在種族屠殺和傳染⋯

戀愛‧電影館
【來論】戀愛.電影館:獨一無二的藝文空間 2020年01月22日|文:李嘉瀚

作為一名本澳的電影愛好者/影像工作者,戀愛.電影館無疑是筆者最愛流連的藝文空間之一。本人與戀愛.電影館有著極為微妙的緣份:我不僅在這裡跟電影談戀愛;又在這裡跟太太談戀愛;亦在這裡跟太太談電影;同⋯

走在邊陲中,以身體對抗時間 ——訪《Break & Break! 無用之地》編舞周書毅 2020年01月17日|文:卓早言

Break,是破碎,卻也是突破。台灣舞者周書毅,在今年的澳門城市藝穗節中,把《Break & Break! 無用之地》帶來澳門,在路環荔枝碗上演三場,讓作品從台灣延伸至一個更高更闊的層面⋯

從日常衣裳說情感——專訪《說衣常——身體.扎記》 2020年01月11日|文:論盡採訪組

打開家中的衣櫃,衣物的款式林林總總,既展示着時尚潮流與衣物主人的個性,也夾雜着回憶——一些與某件衣物有關、或與某件衫裙共同經歷,封塵在心底已久一直未有與人分享,或是美好,也或是悲傷的故事。藝穗節⋯

新一屆政府可否解開本地文化困局?從戀愛・電影館營運問題所想到的 2019年12月31日|文:黑黑

在12月20日出現的戀愛・電影館「被維修」事件,經過不少電影工作者及文化人的發聲表達關注後,26日上任首天的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即公佈了一個暫時的解決方案(註)以作回應: 公佈較詳細的維修原因及⋯

戀愛電影館放映的作品來自全球各地,不少皆是藝術電影。
和「小觀眾」在戀愛電影館去想「大問題」 2019年12月31日|文:黑熊媽媽

和孩子在戀愛電影館經歷的觀影經驗,現在回想都彌足珍貴。目前電影生命體驗中,以為它是目前珍貴之處,是逐漸實踐觀看的共融環境: 1.嬰幼兒在戀愛電影館開啟電影人生:次子一個多月大的時候,在襁褓中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