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療傷-讀《黑日》
2020年02月26日|文:Mandy
香港作家韓麗珠以日記體形式,書寫2019年4月到11月這個島上所經歷的浩刧,她觀察、參與、書寫、思考,雖然無法 [
晚安,芙烈達——與兒共讀一點女性之痛
2019年03月27日|文:川井深一
和八歲兒子的相處,讓我感覺自己是個永遠無法了解雄性動物的母親。例如在澳門文學節,一起觀賞Rolling Pup [
想像旅行——與荒井良二製作一本小小書
2019年03月8日|文:三三
「每天,打開家門踏出去,便是神奇旅行的開始;我最喜歡走路,世界很遼闊,但沒有兩隻腳到不了的地方。」-荒井老師是 [
「您覺得您的孩子,有辦法存活下來嗎?」 ——《311的釜石奇蹟:日本大地震中讓孩子全員生還的特別課程》帶給澳門些什麼?
2019年01月3日|文:川井深一
因為與孩子們一起想著怎麼補足澳門最缺乏的災難教育,所以被這本《釜石小學的奇蹟311》吸引。最初看 [
闖進「大人」的世界
2018年11月20日|文:蘇泳文( 投稿)
懷著好奇的心態參加了一場分享會,在老房子的閣樓裡,和一些人,聊生老病死,談媒體責任,像海綿一樣吸收著不同的想法 [
在家好走,並不那麼難──讀《可喜可賀的臨終》
2018年11月14日|文:黑黑
看到書名時不禁笑出來:這也有點太誇張了吧?!一個人的離世尤其對所愛的人來說,怎麼可能是「可喜可賀」?!但捧書展 [
當你活著但你已不是你的時候
2018年11月8日|文:黑黑
剛過去的十月底,陳曉蕾來澳談生死、說《大人》雜誌的創辦,也談及老年社會的議題,筆者聽了多場講座,心裡也被翻動起 [
覺醒以後──讀《她們的征途》
2018年03月13日|文:黑黑
在《她們的征途》一書封面上,用了「直擊、迂迴與衝撞」來形容書中數位女性在中國所持續進行的公民行動,無疑是貼切非 [
在星星消亡之前,一起讀繪本
2017年05月2日|文:黃詠思
網上流傳著,由於地球和宇宙各個星體之間相距甚遠,得以光年計算,我們用肉眼觀測到一閃一閃的小星星,可能早就在數百 [
被冤枉的狼
2017年03月9日|文:大蔥
「大野狼來啦!」 孩子們四散,以逃脫大野狼的追捕。不知何時開始,狼成了嚇唬小孩的動物,也成了兇狠毒辣的形象代言 [
不只是懷舊 ——讀《我們沒瘋,回到1900年生活吧!》
2016年07月6日|文:大蔥
旅遊作家羅根‧沃德在2000年的時候做了一場生活的實驗,在現代生活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在很多人對城市文明感到焦 [
[讀書筆記]正在實踐居住正義的城市──《巴黎不出售》
2016年01月12日|文:黑黑
新年伊始,來讀一本讓心情變得更愉快的書吧。在這本書裡,讀到法國政府如何實踐「住屋是每個人的基本人 [
自然教育和孩童閱讀:書墟裡的媽媽話題
2015年12月29日|文:大蔥
一年一度的廣州書墟在繁華的北京路上一棟由設計師精心改建的民國老房子裡舉行。早有聽聞書墟的熱鬧好玩,親自去一趟, [
像山一樣思考——《沙郡年紀》書摘
2015年11月24日|文:大蔥
讀着一百年前的博物學家寫的文字,卻一點也不感覺古老。這些文字雖是記錄一百年前的美國大地,卻似乎是對著當今地球上 [
幫偏遠地區的孩子們蓋一間圖書館──恩寧圖書室在老姆登
2015年08月20日|文:大蔥
發源於西藏那曲的怒江,在中國雲南的西部綿延數百里。顧名思義,怒江確是一條時常怒吼的濁黃的江,不過非雨季的冬春季 [
精神平權
2015年05月12日|文:陳斑妮
我曾經竭盡所能去認識「精神病」。 例如閱讀一本又一本厚厚的介紹書﹑瀏覽一個又一個網站,認識疾病特徵﹑藥物種類及 [
閱讀作為一種面對世界的態度-《楊照──閱讀這個世界》講堂筆記
2015年04月20日|文:黑黑
剛過去的星期天下午,何東圖書館著實熱鬧,未入中庭,遠遠便見到許多市民圍成一圈,原來是澳門樂團在演奏古典樂,而名 [
當城市日夜被遊客包圍──有關《旅行的異義》
2015年04月8日|文:黑黑
今年的年初一,中午食完齋後,努力勸說了平時除了番大陸,其他地方都很少去的母親,出門到氹仔轉一圈。一到路氹公路, [
老多喜的憂鬱──關於《東京小屋的回憶》
2015年03月4日|文:黑黑
如果有時光機,最想回去這個時代。去年一本十分喜愛的書,寫的是值得人們一輩子守護的東西。 中島京子 [
看這個,食物的秘密——讀《雜食者的兩難》(上)
2015年01月13日|文:大蔥
走入超級市場,在明亮的燈光下,顏色繽紛的商品,隨手可得,讓祖先經歷過狩獵採集的辛苦年代,今天的你感覺舒適。貨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