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冤枉的狼

書是生活的必需品 藝文爛鬼樓

文:大蔥

網址:https://aamacau.com/?p=38142

時間:2017年03月9日 10:10

「大野狼來啦!」

孩子們四散,以逃脫大野狼的追捕。不知何時開始,狼成了嚇唬小孩的動物,也成了兇狠毒辣的形象代言人。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小紅帽》、《三隻小豬》裡,狼都是以「大壞狼」的身分登場。這種自古以來的偏見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全世界多數的森林,狼都失去了蹤影。可是狼真的像傳說中那麼壞嗎?讓我們翻開《狼與森林的教科書》,來認識一個真實的狼先生吧!

不知何時開始,狼成了嚇唬小孩的動物,也成了兇狠毒辣的形象代言人。

不知何時開始,狼成了嚇唬小孩的動物,也成了兇狠毒辣的形象代言人。

 

狼其實根本是膽小鬼

一直以來,人類特別是西方人,長期憎恨著狼,把狼塑造成荒誕的怪物加以迫害,但熟悉狼習性的人都會認為狼其實很怕人,很「膽小」。西頓就在《西頓動物記》裡寫道:「典型的狼,是在各式各樣的野生動物中最謹慎,最細膩,最賢明,最難一睹風采的動物。」還有動物園裡的狼隻飼育員說,「由於狼是膽小又神經質的動物,因此要小心不要驚嚇到他們。」其膽小的情況真是跟傳說完全相反呀!

除了怕人,狼還怕渡鴉,小小的渡鴉要靠狼捕獵之後吃剩餘的殘渣來填飽肚子,故經常催促狼去狩獵。催促方式就是用尖尖的嘴來啄狼的屁股,狼被啄了屁股回頭去趕渡鴉,渡鴉就飛走,待狼轉過頭繼續啄,可憐的狼不堪騷擾,只有乖乖去狩獵。除了渡鴉,熊也會打狼的屁股來搶食獵物呢。原來狼被欺負起來,還真是很可憐。

黃石國家公園復育了狼之後,很多遊客慕名去看狼,結果因為狼總是躲著人類,行蹤神秘,故而真正的目擊者少之又少。如果想要知道狼的存在,只能學狼的長嗥,有經驗的叫聲可以引來小狼的回應,但是成年的狼先生,才不會理睬人類這些不正宗口音的長嗥呢!

 

狼是很有家庭觀念的動物

狼和人類一樣,也實行一夫一妻制,配偶通常都白頭偕老。一個家庭就是一個狼的群落,大家彼此相助,和樂融融(當然前提是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一片食物豐富的地方)。

狼每年繁殖一次,初生的幼狼會吃六周狼奶,斷奶之後的食物,是親代的「吐哺」,成年狼狩獵回家,會將未消化的食物吐出來,讓幼狼逐漸習慣固體食物。幼狼在斷奶之後,會開始出現「離巢」行為,在一處靠水的較廣闊空間玩耍,由狼爸爸或兄姐教授狩獵技巧。直至可以獨立生活,公狼就會為了建立自己的家庭,而離開原本的狼群,通常這時候的狼可以行走幾百上千公里,一種孤獨旅者的形象。這成長的過程,是不是有似曾相似的感覺呢?

形象冷酷的狼其實是一種會用全身來表達愛意的動物。如果同伴受了傷,狼都會表達關心,會為這些受傷的個體帶回獵物的肉。狼還會使用尾巴、耳朵等整個身體來表達感情,彼此舔拭或輕咬對方的臉、耳、脖子和肩部,用愛撫的動作確認對彼此的愛意。

除了用不同的叫聲、氣味來傳遞信息之外,狼的世界其實有十分複雜的溝通方式,他們彼此過著謹守禮儀和社交規範的生活,就像人類一樣。

 

狼是生態系的關鍵物種

可是現如今,狼的蹤影已經十分罕有。日本台灣中國美洲的大多數森林都已經沒有了狼的蹤跡,這給森林帶來了什麼後果呢?以日本為例,狼的絕跡讓它的主要獵物——鹿大量繁殖,以至於森林的樹木草皮灌木因為是鹿的食物而大量被破壞,導致依賴這些植物生存的物種消失,還有類似渡鴉這樣依賴狼的狩獵生存的物種變得生活艱難而消失,總之結果就是——生態失衡。

黃石公園的著名例子可謂是生態史上的典範。美洲經歷了一段瘋狂捕殺野狼的時期之後,黃石公園的狼也消失了,後來人們發現森林的植被被大量繁殖的鹿給吃光了,水土流失嚴重,原本的生機勃勃的自然保護區變得寸草不生。在1995年,美國聯邦野放計畫在黃石公園野放了十四匹狼,這之後,鹿群數量顯著下降,植被逐漸恢復,黃石公園又恢復一片生機。

那麼是不是該復育狼了呢?當然要!德國已經走在前面,狼是德國的受保護的動物,1990之後,德國境內禁止了對狼的捕獵,所以2013年的時候狼在德國的數量已經增加到一百多隻。其中有一對夫妻還搬到了離柏林僅僅25公里的地方定居,還生了狼寶寶呢。因為保育意識提高,歐洲境內的狼的數量都在上升之中。不過日本和台灣就還未開啟復育計畫,此書的作者朝倉裕就在熱情的寫書呼籲日本復育日本狼。中國的狼主要在蒙古,那里的獵人仍然對狼保有尊敬,不過這種傳統的尊敬也在隨著城市化慢慢消失。狼的前路,還是個未知數。

 

為狼平反的書和繪本(包括本書)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狼與森林的教科書:挽救崩毀生態系的關鍵物種》
作者: 朝倉裕
譯者:楊雨樵
繪者:佐々木三枝子
出版社:貓頭鷹

《三隻小狼和大壞豬》
作者: 尤金.崔維查/文,海倫.歐森伯利/圖
譯者:曾陽晴
出版社:遠流
《大野狼才要小心》
作者: 重森千佳
譯者:游珮芸
繪者:重森千佳
出版社:小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