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對澳教育環境感失落 教師辭職移居台北 有志在台教學、推廣粵語文化 2024年04月1日|文:記者K

W在澳門時曾是一位中學教師,在近十載教學生涯中有過成績感滿足,亦遇過阻滯感失落。然而,面對政策變化對教師帶來的限制,他漸感無所適從。而今他移居台北,轉而專攻廣東話文化教學與推廣,望可在國語使用者⋯

回流後受行業掣肘 難適應本澳社會及文化 物理治療師轉戰台北拓展新職涯 2024年03月11日|文:記者K

R是一名物理治療師,正準備在台北開設自家的運動工作室。疫前,她在台灣完成學業,曾回澳工作數年,思慮後仍認為本澳現時大環境不甚宜居,決定再次移居到台灣開展新的工作與生活。 或許,是對澳門生活環境不⋯

在台創業、成家 澳門影像工作者發掘在地新敍事 2024年02月24日|文:記者K

Yuki是一位影像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文化工作者。從來台就學到成家創業,現已在台灣定居逾十年。影像以外,她與伴侶亦思索文化、歷史之於一個地區或城市的價值。透過摸索不同傳播形式,漸漸確信文化有其深⋯

海的作品
尋找海濶天空的人生 2020年06月10日|文:黑黑

「海濶天空」(以下簡稱海)是他為自己改的化名,想到他正在開展的新生活,這名字說出他心底的盼望。現在的海經營著一間很有朝氣的店舖,實踐著他所喜愛大自然和環保生活的志趣,每一天既忙碌又充實。另一個更⋯

電腦系畢業、1994年進入公職任司警局高級技術員,2000年轉到身份證明局並升至局長;歐陽瑜是今屆政府主要官員中唯一的女性。
當電腦系局長接管社文司——專訪社文司新司長歐陽瑜 2020年01月24日|文:論盡媒體

歐陽瑜有一種效率。《論盡》邀請三位新任司長專訪,這位社文司新司長最早回覆應邀。訪問原定於早上11時。前一日疾控中心主任林松從武漢考察回澳,訪問當日歐陽瑜即要進行跨部門會議,於是將訪問時間挪前—⋯

方言社亦設有「黑房」,可沖曬菲林相片。
攝影多彩 望眾聲交響──方言社 2019年08月23日|文:西門吹雪、路家

「攝影無疑具有語言的特性/特質,但往往曖昧而不明,這又與一般語言結構有所不同。羅蘭巴特曾以俳句這種曖昧的日本文體來比喻攝影,而在我們看來,攝影可算是語言的一種變體,因此,方言社之名對應的我們對攝⋯

進行訪問的會議室內,掛着高志慈條女的相片。
潘志明──在罅隙中開拓服務 2019年07月24日|文:路家

訪問約在庇道學校,午後,晴朗而炎熱。以為身兼庇道校長的潘志明已坐在冷氣辦公室,卻看見他這時駕着電單車回到學校。脫下頭盔的他露出一頭花白頭髮,然後一邊帶路到會議室,一邊閒聊說剛去給一位婆婆拆信讀信⋯

訪問這天甘雪玲化了淡妝。記者在訪問開始前自言常會掙扎,究竟要化妝還是多睡五分鐘。甘雪玲猛然點頭。
由「社運女神」到學社理事長 甘雪玲:只想幫助弱勢 2019年05月9日|文:論盡

「女性比男性多包袱。無論外貌、家庭、朋友圈子關心的事。我有很多朋友未必明我在做甚麼。」說起女性參政,甘雪玲這樣說。「男的,可能傳統氛圍要向外,要事業當然要多懂些,要多了解社會,多看新聞,壓力相對⋯

黎鴻健購得的一批益隆照片及文件。
全心紀錄氹仔情──專訪黎鴻健伉儷 2019年02月16日|文:路家

最近,黎鴻健的《氹仔炮竹業》出了英文版,他和太太特地從香港回來處理事宜,順道在關前街轉了一圈。「關前街所有有『氹仔』、有個『氹』字的就賣給我。有些他們不捨得賣,不會賣,就借給我拍照,不論文件、相⋯

旅行,就是不斷跨越邊境 2019年01月26日|文:路家

聽欣欣分享她的旅行經歷,好一部分都是她如何「過關」。兩次旅行,一次八個月,一次三十三個月,踏足過五大洲,見識過逾四十個地方的風土人情;要說兩次合起來超過一千日的旅程有甚麼「最難忘」、「最喜歡」⋯

包文俊,澳門唯一一位獲得國際認可的全職犬隻行為訓練師。
讀懂狗狗的男人──犬隻訓練師包文俊 2018年12月9日|文:景嚴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相信大家對這句話一點都不陌生,不少人會選擇養狗來陪伴自己,但面對狗狗亂咬亂吠種種不受控的情況,你又知不知道澳門有一位專門解決這些「疑難雜症」的犬隻訓練師?包文俊,澳門唯⋯

2010年,他回流澳門,在新澳門學社擔任議員助理。
鍵盤後的一人媒體──崔子釗 2018年10月25日|文:景嚴

多年參與社運﹑曾參與立法會選舉﹑出名改圖惡搞諷刺時政弊病的「愛瞞日報」幕後推手(又做前線記者)—在內地修讀政治系的崔子釗,當年畢業後並沒有走上紅色之路,反而投入民主陣營,利用網絡的力量,打造澳門⋯

甄慶悅,資深傳媒人轉型之路 2018年09月22日|文:景嚴

2017年9月,澳門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捲起一場激戰,二十多組出盡奇招爭取選民支持,一隊由全新臉孔的五人組合,走「中間路線」的傳新力量異軍突起,在有限的資金和時間裡,最終他們以7162票的成績高票敗⋯

澳門理工學院院長李向玉的任期即將於8月31日屆滿。
中葡.中間人──專訪李向玉 2018年08月28日|文:路家、悟塵(採訪、文)

李向玉退休了,準備弄孫為樂。「六十五歲了,該休息休息,給自己點時間,去照顧照顧自己的家人。尤其我已經有孫女兒、孫子了,我想幫幫我的女兒,送(孫兒去)學校,去接孫子、孫女兒了,因為我覺得虧欠他們太⋯

布販德姐。
再見,桃花崗! 2018年07月25日|文:論盡

2018年6月30日,桃花崗的晶記餅家、德姐成衣、彭記大排檔光榮結業。桃花崗地權案歷時八年,終審法院於2017年3月裁定小販們敗訴。桃花崗小販們四出諮詢多個法律意見後,接受了發展商羅盛宗的和解方⋯

Nico部分作品。
Art沒可能冇創意 Nico:攝影,咁都得! 2018年06月25日|文:論盡藝文組

訪問少有地要在醫院咖啡廳進行。只因Nico有事要到醫院,我們能碰面的時間又只有這天,難得他不介意。 會訪問他皆因友人談起有位攝影師朋友,是土生葡人,曾於巴西生活,後回到澳門生活;曾是澳門人樂隊⋯

梁牧師曾在澳門青年挑戰福音戒毒中心工作。數年前,中心曾與社工局及文化局合製出「文化特工」計劃,讓一班曾濫藥的青少年接受培訓,然後在文化局協助文物修復等工作。
與濫藥過來人同行 梁國成:他們很單純 2018年05月27日|文:天一

想訪問梁國成牧師其實出於好奇。多年來他服務一群曾濫藥的青少年,亦積極協助他們與家人重新建立關係。最近,他就忙着籌備一個協助這班少年融入社會的計劃,但聞說阻礙不少。他坦言,現在能做的都做了,結果如⋯

說到創作形式本身,周雲蓬到寫作時出落的還是文字多。
為哀懼歌唱,「蝴蝶只是搧動翅膀,不可能砍掉一棵樹。」──訪問民謠歌手周雲蓬 2018年05月1日|文:川井深一;採訪:川井深一、路家

詩歌無時限,它就是現代 周雲蓬於2014年藝穗節,曾經在南灣戶外空間,以「歌夜航船」為題做戶外演唱。民謠很容易被賦予反抗意義,也與創作者的街頭經驗有關係。街頭自由且最為接近社會現實的表演場地,周⋯

今年68歲的關姐,16歲就由車衣女工走向參與工運之路,1996年在澳葡最後一屆立法會循間選進入議會成為代議士,進入人生新階段的從政生涯,在2009年直選更榮膺票后。
關翠杏──退下火線未言休 2018年02月28日|文:路家(採訪:了空、路家)

訪問在工聯司打口的工聯議員辦進行。這天「關姐」關翠杏帶回了廣西沙田柚與同事分享。訪問之初話題不着邊際,說着生活瑣事,例如掃地機械人。「差好電,由它到處掃就可,撞頭角它會轉方向。唯一不足是牆的死角⋯

歸來以後──專訪本地舞台劇演員鄭君熾 2018年02月21日|文:未熄

自《職場抗戰日記》認識鄭君熾(阿佐)已有數年。喜聞早前他在加拿大演出《時先生與他的情人》,在多倫多和首都渥太華達多達五十場,在澳門劇界實屬難得。在他完成了香港的演出後,《論盡》和他進行了這次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