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
親子野營三日兩夜:野外求生初嘗試 2019年07月17日|文:蜜蜂爸|https://aamacau.com/?p=54908

春末的4月初,趁暑熱沒來的時候,父女倆去香港的南大嶼郊野公園露營三天兩夜。這次跟往常的親子露營不同,是要讓小蜜蜂初嘗野外求生的技巧。 澳門一直而來都是福地,除了每年颱風外沒什麼重大災害。但到了天⋯

在展場的公開演出《當我吃杯麪的時候》。
用劇場和孩子說重要的事——「童聚偶遇」的綠色堅持 2019年07月2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54521

五年前,筆者帶著孩子看兒童劇《石頭雨.海之歌》,孩子記住了牛牛,而大人則被這很不孩子的故事震攝住。一個關於填海的故事,對於城市發展的思辨,在兒童劇裡探討,加上和演出同時進行的海廢展覽,讓我記住了⋯

回收活動進行中。
「不是垃圾站」陸續有來 2019年05月9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53524

繼氹仔第一個「不是垃圾站」之後,很欣喜的看到,「不是垃圾站」陸續有來,目前已經舉辦了6場,四月也將會有兩場活動。現在氹仔和澳門新橋區已經有常設的回收點,氹仔花城公園在每個月的第一個禮拜日,而新橋⋯

長距狸藻。種在澳比較少見嘅狸藻,又叫短梗挖耳草、藍挖耳草、密花狸藻,形態特徵與兩裂狸藻非常相似,生境大致相同,故兩者經常混生在一起。
小潭山葡京花園山坡地擬發展 植物愛好者憂罕見食蟲植物 2019年03月29日|文:大蔥(圖:北極)|https://aamacau.com/?p=52892

一個地方的發展,只要限制了高度、做好綠化就足夠了嗎?在物種滅絕速度在越來越快的現代,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否也應該更多一些?例如對原生動植物的尊重。本期綠色生活,請來澳門植物愛好者來解讀最新發展規劃⋯

回收物也可以很美麗——葡文學校開放日紀錄 2019年02月16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52271

今年葡文學校開放日(1月26日)是一個陽光明媚的週六,主題是環境議題——「少一些塑膠,多一些生命」,看到一個開放日主題如此回應現在的全球問題,就讓筆者對這個活動充滿期待。 那日上午,帶著老少一起⋯

你記憶裡在澳門看過滿天星星是什麼時候?
現時應禁用高能量射燈,長遠促光污染立法 2019年01月26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51858

因為在九澳露營看不到星星的筆者,失望到不得了,所以問陳俊明(Joe)是否有同樣的感受。Joe表示感同身受,他說其實兩三年前在橫琴的主題公園的燈飾已經影響到澳門的觀星愛好者,哪怕走到龍爪角郊遊徑⋯

在「不要包膠」專頁上提出訴求的市民們。
減塑需要立法──與民間環保行動發起者的對談 2018年12月9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50935

據上次由綠色未來、綠野之友等團體發動的聯合淨灘所搜集到的海洋廢棄物統計,其中有近九成都是塑膠或發泡膠類。目前官方統計數字也顯示,澳門每日塑膠廢棄量比全年回收量還要高。然而澳門官方卻還是未有大動作⋯

馬場北大馬路上這幾棵大樹根部被混凝土箍住。
山竹過後,澳門樹木觀察 2018年10月25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9726

繼去年「天鴿」、今年又來「山竹」,強颱風過後,最大的受害者是城中的樹木。當然,自然的威力強大,有時非人力可為,但一個風災也顯露出城中樹木管理的一些問題。今期綠色生活,我們來看看倒塌樹木們的情況⋯

自動氣象站。
氣候變化正帶來危機 培正天文氣象學社呼籲社會關注 2018年09月29日|文:徐延忠 培正天文氣象學社|https://aamacau.com/?p=49193

編按:極端氣候的新聞越來越多,民間團體有在關注。培正中學的天文氣象學社自設自動氣象站,來偵查本澳的天氣,並為大眾跟進極端的天氣狀況。本期綠色生活由學社成員操刀,科普氣候變化,希望引起公眾關注。⋯

青州山上有人開墾種植。
青州山上第二個新物種  發現者梁志文呼籲保育不要殺蟲劑 2018年08月28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8590

小小一座青州山,台灣大學的昆蟲學者梁志文已經在它的土壤層發現了兩個新物種。去年的澳門細蟻和剛剛宣布的澳門麥羅甲蟎,都是微小的動物,澳門細蟻不到2毫米,而澳門麥羅甲蟎更是細蟻的一半。研究者採集土壤⋯

近三十名義工協助製作斟水地圖。
斟水地圖:飲水是市民的基本權利 2018年07月25日|文:月光、虫單|https://aamacau.com/?p=47883

買水方便不如斟水方便 樽裝水近二十年大行其道,但仔細想想,購買一支水真的那麼便宜嗎?與澳門自來水比較,樽裝水簡直是暴利。一支普通700毫升的樽裝水要2.5元,然而,澳門家用水一立方米是4.48元⋯

打包廢紙。
反轉「收買佬」,做不一樣的回收業──與香港回收從業者葉文琪先生的訪談 2018年06月25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7182

坐在我對面的葉文琪(Harold)先生文質彬彬,他向我解釋什麼是「機械漿」、什麼是「化學漿」,所有的回收紙需要變成紙漿才能再獲新生,所以回收的紙要看的,就是可以變成什麼樣的紙漿,紙裡面纖維的含量⋯

動物團體對於香港政府投入資源在野豬保育工作,應該樂見其成。但在討論過程中,亦有人提出不同意見,這些論述指出,野豬是野生動物,本應生活在叢林山野間,好好的,人類為何要干涉牠們繁衍續後?
有關野豬的命名和動物的界線 2018年05月27日|文:謝曉陽(巴黎第八大學哲學系博士)|https://aamacau.com/?p=46760

編按:野生動物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但其實也越來越近,因人類的都市化不斷入侵它們的領地。香港實施了全球首例的野豬絕育計劃,這背後的動物倫理為何?人類和動物的關係又在如何拉扯?這一期,我們請來了畢業⋯

生物多樣型是食物鏈穩定的重要條件。
生態系統的價值──「澳門細蟻」值幾錢? 2018年03月29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5796

最近「澳門細蟻」的發現引起了關注,其實一個新物種的發現到底意義何在呢?我們這一期就來探討一下生態系統的價值,以及生物多樣性為何重要。 近來,「澳門細蟻」引起了大眾的關注,水泥城市的澳門居然還有未⋯

透過農作,重新認識自己的城市,連結社區的資源,增加食物安全的意識。
重審與農業共存的城市價值:簡介農業城市主義 2018年02月28日|文:terri lui(近十年從事有機食物生產和烘培的工作,在香港營運經認證的丹山有機農場,現同時在澳門經營老房子麵包和工作室。)|https://aamacau.com/?p=45290

編按:近年來,世界各地大小城市越來越多人投入家居有機種植、假日農夫、社區菜園等活動,這僅僅是一種個人生活型態的潮流嗎?我們來聽聽香港丹山有機農場的terri來重審農業對於城市的價值。 近年來,世⋯

無論多麼美麗的表象,最終的命運都是,該如何處理這些膠。
狂歡的過後,是膠災 2018年02月13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4999

我走過一片美麗的雪松,閃亮的聖誕球掛在翠綠的聖誕樹上,嬌羞的小鹿如此生動可愛,不定時就會飄起雪花。美麗的聖誕村啊,屋頂雪白閃亮可是積雪?還有旋轉木馬和充氣城堡,孩子們的樂園。美好的節日熱鬧非凡⋯

野外的中華白海豚。
把未來建築在白海豚的身上?──談填海工程對白海豚的影響 2017年12月27日|文:鄭家泰(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https://aamacau.com/?p=44141

或許我們難以想像海豚因爲填海而失去棲息地是怎樣的一回事,請容許我用一個比喻解釋:一天,你回到家裡,發現四周沙泥滾滾,當你嘗試走進工作房,發現房間被沙石淹沒了,但你想,不要緊吧,反正可以在睡房工作⋯

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論盡製表)
那些我們應該知道卻被忽視了的事情── 參觀「澳門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及「氹仔污水處理廠」紀錄 2017年11月18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3349

2016年澳門的城市固體廢物量約為50萬3千8百公噸,即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為2.11公斤每日,遠多於鄰近發達城市的固體廢物棄置量。 去年《愛瞞日報》爆出澳門的污水處理超負荷運轉了6年,污水未⋯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溫水煮青蛙」的理論,當全球均溫一點一點地上升,然而我們繼續浸泡在溫水中。
「天鴿」還會再來! 2017年09月12日|文:陳俊明|https://aamacau.com/?p=41916

(編按|風災過後的反思:「天鴿」來襲,小城承受了極大的打擊,但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超強颱風一定還會再來;風災過後,澳門的樹木倒塌嚴重,關於如何種植,長春社給出了建議;風災後半段幾乎是垃圾之災,而⋯

市民處理垃圾的態度卻是造成今次「垃圾圍城」的核心原因。
「垃圾圍城」誰之過 2017年09月12日|文:陳俊明|https://aamacau.com/?p=41911

市民處理垃圾的態度卻是造成今次「垃圾圍城」的核心原因。攝影:守門犬一場風暴過後,市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停水停電的經歷,必然就是滿街堆成山頭垃圾的震撼景象;根據政府公布的數據風災過後短短兩天內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