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上,人們能聽見對方用廣東話大聲問候「早晨!」亦有表示道謝的「唔該」;在茶餐廳、大排檔,多時能聽見不同枱的客人高聲議論,甚至夾雜廣東話特色——粗口。身置這些場景,人們立即有所反應,正身處澳門⋯
假如五年、十年過去,隨著政策更迭,社會上漸漸越少人書寫繁體、講著流利廣東話,本地沿用的繁體字被簡體字取替,人們惋惜嗎?然而,長久以來本地使用的廣東話和繁體字,內含什麼重要的特質,得以累積、構成珍⋯
傳統教會學校嘉諾撒聖心中學(中文部)突然公佈擬在初小改用內地出版的簡體中文科教材,其後校方因部分家長投訴,取消在新學年改用簡體中文科教材的決定,將使用由教青局出版的繁體中文科教材。事件雖暫告段落⋯
自由和多樣化在有關澳門教育制度的研究中被反覆提及和強調。然而,隨著社會、政治、經濟變化,人們或會發現,本地文化原有的獨特之處正逐漸淡化。在教育領域,今年六月中旬,一群家長公開反對傳統教會學校嘉諾⋯
近日沸沸揚揚的簡體中文教材選用事件終於落幕,但引起的討論還在延續。觀察身邊朋友,一部分將結果視為繁體字的勝利,亦有部分認為是小題大做,「要融入國家發展,識越多簡體越方便」⋯⋯字體之爭似乎可由課本⋯
澳門自1995至1996學年實行免費教育以來,教育的質及量似乎未見明顯變化,主要是留級率高,效率低下。很多人歸咎澳門學生懶惰、沒有上進心,一心想去賭場;近年學生輕生亦常發生。一味將責任歸咎在青少⋯
澳門自1995至1996學年實行免費教育以來,教育的質及量似乎未見明顯變化,主要是留級率高,效率低下。很多人歸咎澳門學生懶惰、沒有上進心,一心想去賭場;近年學生輕生亦常發生。一味將責任歸咎在青少⋯
本澳資深教育工作者、前立法會議員、行政會發言人唐志堅日前過生。行政長官賀一誠今(7)日發出唁函哀悼唐志堅離世,並向其親屬表示深切慰問。 唐志堅先生生前曾獲頒授金蓮花榮譽勳章,畢生投身教育事業,曾⋯
第二場修改《維護國家安全法》公開諮詢會於今(27)日下午三時在中葡平台綜合體舉行。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在會上提出,網絡安全並不是傳統意思上的「安全」,今時今日人手一部手機,每個人都會使用網絡,若「個⋯
間選議員李振宇表示,本澳出生率下降至千分之7.4,是二〇〇五年以來最低,政府如何應對有關問題?行政長官賀一誠指政府在教育上已承擔很大責任,他在回應時又不忘幽默一番,呼籲年輕立法會議員帶頭「生返兩⋯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這是小時候學校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隨年歲漸長,發現這句話不是錯,但雖然成年人皆將之掛在嘴邊,他們卻同時有一套與之理念相反的衡量標準——如果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為何每個學生都要⋯
在這小城裡,筆者相信家長、學生對學習壓力都有不少怨言。學生對學習興致缺缺,有好奇心、求知欲的小朋友似「買少見少」。當學習的手段無論因科技或教學方式的進步變得越來越方便,學生對學習卻欲振乏力。 究⋯
澳門早前接連有中學生輕生。網上的家長群組也常有網民慨嘆:現時還未進幼稚園就要學A for Alligator,早已非A for Apple;才幼稚園就要背一百多個生字;初小學生抄寫生詞筆劃不過超⋯
人生有多少個十年?教青局上一個十年的《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橫跨2011至2020年。隨着2020年結束,當局也於2020年底開始《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下稱:規劃)的⋯
《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中,首個重要方向即是「培養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愛國愛澳」已成為近年教育的重中之重。2021年伊始,教育界的盛事之一自是「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
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最後一場公眾諮詢上,有發言的中學生直言,本澳愛國教育足夠,但認為涉及本土文化及家庭的教育不足,很多中學生對澳門身份認同、本土文化,歷史文化保育未足夠;而⋯
2020年11月,政府就《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進行公開諮詢。教育常強調的critical thinking,當時文本以「審辨思維」取代過往一直使用的「批判思維」,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根據教青局的數字,澳門的升大率逾9成。而就在《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開始諮詢不久,高等教育局也提出了《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當中提到,本地高等教育面對的挑戰之一,是⋯
「易子而教」何以變相成剝削? 至今,我依然認為「學校」是人類社會中,最奇異的產物。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是會有交換小孩養育行為的靈長類。 有的是出自政治統治的需要:例如羅馬帝國統治時期,會帶走⋯
行政長官賀一誠今(23)日出席中華教育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他致辭時強調,特區政府對民生福利以及教育的基本常規性開支不會減少。賀一誠提到,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本澳經濟面臨嚴峻挑戰,面對收入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