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澳門教育 (下)

來論 即時報道

文:粗人一等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6584

時間:2023年11月26日 16:16

澳門半島的賭場(資料相片)

澳門自1995至1996學年實行免費教育以來,教育的質及量似乎未見明顯變化,主要是留級率高,效率低下。很多人歸咎澳門學生懶惰、沒有上進心,一心想去賭場;近年學生輕生亦常發生。一味將責任歸咎在青少年身上是無補於事,那請問澳門教育有什麽問題?

筆者將以分上、下篇先簡單疏理本澳教育基本情況,以及淺談自賭權開放後對本澳教育的所見所思。

被荷官搶走的大學生?

根據資料統計,澳門特別行政區每年為免費教育投放五億元中,有五千萬給免費教育內留級學生,合共超過10%,而各校的離校率也不容忽視。在本澳博彩業發展的高峰時期,2007年至2008年澳門的離校率更高達6.7%。

也許是因地而異吧,在澳門開放賭權前,博彩業對當時的人來説是相當體面的工作。但當時的賭場比較單一,普通人沒有一定的推薦是很難進入,對青少年的吸引力沒有現在大。

資料圖片

直到賭權開放後,各間外資賭場相繼落成,當時外資賭場大量增聘本澳居民,月薪可達約1.4萬元,接近當時的公務員平均薪資水平,導致很多人連書都不讀就進入博彩行業。2007年的《澳門博彩業青年從業員發展狀況研究報告》就指出,有22.1%的年輕荷官是輟學就業,讓博彩業在教育界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回顧筆者讀書時,教師就經常嚴厲批評學生不認真學習只想去賭場等等,不知道其他學校會不會這樣。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澳門的經濟環境過於單一,容易造成一業獨大,博彩業高速發展必然使其他行業受到衝擊,而且政府一直以來沒有有效扶植其他行業,無視本地人的權益、一直濫輸外僱,導致各行各業之間都經常出現環境惡劣、待遇不公的問題。

以筆者工作的地方為例,曾有一天就有兩位剛出來社會的大學生辭職,而他們只是工作了三天與一天,辭職原因是受不了被更年長的員工針對,聽説將來還會走不少人。澳門很多企業為了增加外傭配額會故意趕走本地僱員,政府部門也存在「官商一體」與「用人唯親」等問題。官冗的原因無非是公務員體系內難以升遷所造成,現在不少國外回流的人都無法找到相對應的工作,連簡單一點的如銀行機構都難以進入,迫使更多的人進入博彩行業。

重量不重質的教學

隨著回歸後經濟高速發展,本澳教育逐漸難以跟上社會需求。經濟發展對教育的影響就是教學質量難以跟上,一些學校也逐漸開始計算人頭,增加校舍建設以達到收生最大化。單以1991年澳門大學剛成立時畢業人數只有2,000多人、84位碩士、1位博士等數字來看,去到2021年畢業人數已經達12,208人、碩士2,892人、博士更去到1,536人,其中非本地出生的學生比例持續增加。教學也開始拔苗助長。面對學習能力跟不上或想離校的學生,就是想盡辦法把他們推向大學,降低留級率,間接使補習社的數目急遽上升。

資料圖片

直至今年,本澳已取執照的補習社達到507間,相比2000年的3間增加了169倍。就算沒有經過四校聯考,學校都會把他們推去內地的一些大學圈子裡,相比內地高校要通過高考的學生無疑是打了大折。當然不會是985與211等高校。

學生輕生問題嚴峻 

近年由於學位增加以及受惠內地保送制度,本地學生升大機會相對增加,而學生輕生問題卻嚴峻尤其疫情期間,經常聽到自殺事件。根據資料統計,2021年186宗企圖自殺的人中,15至24歲達到63人。疫情以來,本澳的自殺率都有很大的上升,尤其是青少年的比率有較大的增長,2022年傳出青年自殺的事件比以往更多。

這也許是東亞式教育所帶來的傷害吧,學生的學業逐年增加,教師的離職率同時也高,而學校與教育界都沒有重視,只會把任務強加學校,再到教師與學生。在東亞式教育裡,上一輩的人與下一輩的人的代溝比任何地方都巨大,很容易造成社會各方面的對立,上面越強勢下面就越消極,年輕族群通常無法享有一定的社會資源與地位,形成最受害且對政府最為對立的一群。現在很多立法都是很明顯是針對年輕族群,包括針對教育的國家安全法。

疫情三年更把學生推向更困難的處境,當時整個社會都要配合防疫,學校也不例外,學生經常要居家學習,學生比以往有更多的時間在家,但不代表學生的壓力就會減低。澳門在疫情下的打擊比任何地區都要大,失業率大增,加上澳門很多家庭都要雙親工作才能維持,政府盲目配合中央實行嚴格防疫,學生在家裡同時要面對學業與家人大量壓力,對要跨境就學的學生而言簡直不堪回首。疫情三年無疑把學生與教育及家庭之間的矛盾前所未有增大,自殺率也在這三年比以往更高更突出。

臺下十年功

澳門教育不注重質量,盲目跟隨內地的結果,就要承受內地教育所遺留的問題。去年內地高校畢業人數將近1,076萬人,2023年達到1,158萬人,失業率高達20%,甚至更高。內地現在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從外在看是國外制裁與外資撤離所導致,實質問題是內地難以培養出社會上各種人才,尤其是創新型人才去為內地經濟實現轉型。根據2022年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在7.4億就業人口中,藍領群體達到4億,40歲以上占比約50%,50歳占比更達到28%,具有基礎技術與通用技術的人相當短缺,具有專業技術的人嚴重短缺,人力資源也不斷老化,無法做到產業升級。

澳門教育難以為澳門培養出相應的人才,在於缺乏有效的教育系統與環境。疫情初期,政府推出多項帶薪培訓來降低失業率,在前段時間的確有效,但對長期而言,這些課程比較粗糙,上課一個月左右就畢業,只能對泥水或扎鐵等低技術有效果,畢業出來的只能去地盤做一些雜活,很多人都做不長。這種教育方式對一些需要經驗的技術如電工根本是遠遠不夠,就算畢業了外界也不會接受,因爲質量可想而知。

要培養出真正的人才直到發揮作用,從來不是簡單的事情,如果要相對應的人才對某領域發揮關鍵作用的話,從畢業到工作起碼要十年左右的時間與經驗,有的更需要二十年。在發達國家要找出且培養一批專業人才同樣不易,美國每年有近一百萬合法移民進入也無法滿足各行各業的缺口,單是護士每年缺口就有12萬。新加坡能夠在很短時間內晉升為發達國家行列全靠嚴謹的人才政策,新加坡的人才待遇是全球最高,入行門檻同樣很高,最高級別EP(高級工作准證)起碼也要全球前百名學校的本科畢業資格。香港單是4千多名金融專才移去新加坡,就對整個香港的金融地位造成逆轉,一下就被超越,這不是單靠幾門職業培訓與文憑就能解決。

博企再有能力 就職崗位始終有限

不論是港澳還是內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優勢與動力已經消耗殆盡,對勞工權益、經商環境的打壓已經讓整個社會開始付出代價,資金與人才大量出逃。在內地高校裡,清華大學是世界排名第三的亞洲學院,卻是最多學生流出的大學,將近81%的學生出國後不再回流,其他內地高校的流失率同樣高企。受過高考洗禮的一輩人不會回流製造業,領取比東南亞印度等地的工人更低的工資。加上之前經濟發展伴隨的腐敗,資金不合理集中在房地產與基建項目,現在房地產已經成爲內地經濟的催命符,單是恆大,在2021年就負債1.97兆。接著就是碧桂園,現在這個經濟陷阱已經無法解決,能走的都拚命走,惡果最終留給後人。

反觀澳門,單一經濟的問題現在都難以解決,政府在疫情前總把解決就業的問題都推卸給博彩業,博彩業與周邊帶動的服務行業養活了本澳將近10萬人。如今的博彩業已經不再是以前魚龍混雜的賭場,它們都是國際企業,有一定的社會道德與責任感,分擔了社會上中老年人的就業。雖然,六大博企未來10年將合共投資1,188億元發展非博彩項目,惟其所提供的就職崗位始終有限。

現在社會上種種高壓氛圍足以把剛剛出來社會的年輕人嚇壞,受不了的紛紛選擇躺平。在經歷過疫情,加上外國與內地的關係加劇惡化,再看看香港、內地外企大量撤離,人們爭先恐后移民的慘況,明眼都看出國際社會與一些理智的官員真的不想在澳門再開多個戰場,特區政府珍不珍惜,就見仁見智吧。

觀點均來自作者,並不代表本媒立場。)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