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為造就人的重要工程;教育,亦同時掌管着城市興衰的命脈。當澳門社會被一元獨大的博彩經濟所挾持,教育工作在這嚴重傾斜歪扭的社會當中,變成一張面子、一盤生意,而我們的孩子,在成長中變成被標準化生產、打磨、編號的人才,澳門的教育,還有夢嗎?澳門未來將培養出甚麼樣的人才?施教/受教者夢想的邊界在哪裡? 或者其實,學生對未來也不需要太多想像,因為出路,往往只有一個模樣。
關於教育,我們實在有一籃子問題。
從2013年11月起,〔藝文爛鬼樓〕特別策劃《小城教育反思系列》,邀請教育學者、教師、家長、學生,來撰述他們所觀察到的種種問題,其中包括:學生出路、教與學、教育政策、輟學生、統考、高等教育等,希望藉由討論,看看到底這個城市的教育,正在面對哪些嚴峻的挑戰,我們亦將持續跟進澳門的教育情況。
一. 多元夢想,一元出路?
二. 知識工廠.千人一面
三. 溯源而上,捉鬼在細節中
四. 當門關上之後,輟學生的告白與政府回應
近日,國民教育、特教資助、校政透明度等問題引起社會熱議。青年動力將於五一發起「拒絕倒模 獨立思考我有Say」遊行,理事長關婉珊表示,現時本澳過份著重應試教育,為求獲取高分數只能「死記硬背」,令學⋯
特殊教育法之修訂,加上融合學校資金風波,令最近本澳特殊教育界變得鬧哄哄的。我認為是好事,最起碼多了人知道有特殊教育也有融合教育這回事,不然,有些人還以為這些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都是被關在智障院舍⋯
根據教青局最新數字,現時全澳有807名融合生,保守估計,相關教育經費一年高達九千多萬。融合教育推行近十年,要如何檢視成效?做了五年資源老師的Ann提出一個直接了當的方法:何不追踪有多少融合生畢業⋯
澳門教育界的財政監管黑洞終於爆煲,教育界議員陳虹表示,暫時不清楚實際情況。被問到教青局是否應介入調查事件真偽?她只稱︰「若果事情屬實,政府應該加以了解。」至於如何預防不規則情況,是否應該提高罰則⋯
所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即是指有天生的學習障礙,比平常人學得慢或學得差。但奇怪的是,我教過一些被判定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他們來的時候學習分數確實不太好,但學習能力並不差,教他們並不特別⋯
觀眾:點解成日話愛國教育洗腦?點解教材都未出就未審先判……. 黃素君:觀眾的發言有三點可以持續去思考。 1、國民教育不應洗腦,但實際係點?或者應該檢查之間的⋯
根據外國研究,每十名孩子就有一個可能在學習上有特殊需求。如果加上後天環境因素造成的低成就學生,這類學生的人數更可能高達兩成,但現時澳門融合教育只適用於前者。教青局○六年開始將融合教育推廣至私校⋯
澳門特殊教育師資短缺,融合教育的發展和銜接服務還是蹣跚起步,學額緊張逐步浮現,究竟應將融合生置於普通班還是成立專門學校,家長和教育界一直有分歧。有校長和特教老師都反對走回頭路,認為隔離式教育不利⋯
從去年底國家主席習近平重申做好青年愛國教育,近日中聯辦主任李剛在北京發話,到澳區人大政協齊齊和應,上書要求國家教育部插手本地教材編寫,本身是教師的議員區錦新認為,這顯然是中央對港澳特區提出的新任⋯
澳區7名人大、11名全國政協聯名提案,要求強化澳門的國民教育,包括建議教青局和國家教育部聯手編寫國民教育課本。 澳門教育學會會長蔡梓瑜警告,政界人物介入教育是危險的,「教育應按照良知、獨立思考和⋯
早前中聯辦主任李剛表示,香港「佔中」後澳門青少年民族認同感從九成跌至僅一半,呼籲做好國民教育工作。7名澳區全國人大代表、11名澳區全國政協委員紛紛表態,聯合提案建議教青局與國家教育⋯
作為教育工作者,常有前路茫茫之感。學生永遠不盡如人意,教改總在兜兜轉轉。在香港,卻有這麼一所學校,把一切推倒重來。讓教育回到理想主義,不用單一分數衡量學生,鼓勵創造、培養自主,讓學生參與規則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