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能見度
2017年09月12日|文:川井深一(井井三一繪本書屋)
天鴿過境之後,孩子說想再走一趟鄉村馬路外圍譚公廟的岩灘,想察探會否有擱淺的中華白海豚需要救援。我們在家中重新跑 […]
海洋遠去 洪水到臨
2017年09月12日|文:黑黑
「水已經淹上第六級樓梯了,怎麼辦?」 女人在電話中大叫着,此刻她已慌亂從地面走上閣樓,眼睜睜地看着樓下所有財物 […]
「保護是為了反省」——專訪陳逸鋒
2017年09月12日|文:路家
「文化」(Culture)一詞在西方,源於拉丁語「colere」,有「跟大自然互動」、「耕作」的意思,可見「文 […]
哪一天我們會爆?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者言
澳門的環境問題一向是個高度爭議的議題,《論盡》媒體長期以來陸續作出報道,包括焚化爐飛灰事件、垃圾堆填區、樹木保 […]
有政策 缺配套 李靜儀:車要被劏怎麼辦?古董車怎麼辦?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
繼今年年初本澳「霧霾」後,上月亦有幾日空氣指數錄得「不良」水平,以往多是蔚藍一片的初夏天空瀰漫着一片灰濛。國務 […]
每年「單車遊」 單車出行卻是夢?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
澳門機動車輛密度逐年攀升。雖然政府透過驗車計劃及增加停車位收費等措施,以增加養車成本,從而希望達到控車的效果。 […]
綠色生活 缺田少樹 綠色未來:閒置地可否用來耕田?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
「綠色出行」、「綠色生活」⋯⋯一個個政府大力宣傳的環保理念,不少市民亦深感認同,卻都因為政府欠缺實際配套而淪為 […]
新城話低碳 環保配套缺位 林翊捷:這是一個迷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
2011年,政府曾表示計劃於「新城CDE區建低碳居住示範區,整合氹仔北岸線構綠色休閒內湖」,把新城C、D、E區 […]
只講教育 不談立法 陳俊明:必須面對垃圾徵費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
統計局數字顯示,金屬與玻璃類的資源回收逐年上升,紙類及塑膠類則正下降;家居廢料按年上升5.0%,工商業廢料則按 […]
環保政策潛曬水 林宇滔:環保問題是沒去面對問題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
環保生活,除了空氣質素、垃圾數量等,還有較少人關注的水、電及能源。當中政府不少說好的設施或政策,最後都被剎停繼 […]
污水每年增 海洋認識少 SAMSON:善用海濱,多元發展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
污染無處不在,在空氣,也在海洋。根據統計局的《環境報告》,澳門半島污水廠連續7年有5成污水未經二級處理的污水排 […]
喂咻喂咻,1.2.1.2!海洋運動是日常的健康事——讀張卉君《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
2017年04月19日|文:川井深一
在澳門講海洋生態保育的話題真是有一種好似口痰斷不掉的孤寂。鄰近長隆又引進虎鯨,週週煙花放砲;原來的紅樹林已成無 […]
去海洋王國是生命教育嗎?
2016年06月14日|文:大蔥、威任
只要在google上搜索「教青局資助與長隆海洋王國」,就會得出來16000多條網頁搜索結果,從這些網頁可以看到 […]
大人太傲慢──看澳門兒童劇的可能性
2016年06月14日|文:路家
黑色的劇場內架起了一個個卡紙做成的小展覽,簡述白海豚的生存環境。表演還未正式開始,在場的慕後人員邀請觀眾用耳筒 […]
那一鍋塑膠濃湯熬煮的海鮮大餐──《海洋塑化記》觀後
2015年12月12日|文:大蔥
淼淼海洋水覆蓋了地球七成的表面。曾經我們以為,大海大得可以包容一切,可以撫慰人類的心靈,也可以消化我們製造出來 […]
新城舊債:「山海城」為誰而建?
2015年08月14日|文:論盡採訪組
誰有資格住進新城? 「這樣的承諾,肯定讓所有澳門人都很興奮,憧憬自己將來有機會住進效果圖中如夢似幻的新城。事實 […]
炮竹廠地債的前世今生
2015年08月14日|文:論盡採訪組
民間一直有聲音希望保育氹仔益隆砲竹廠原址,回歸後政府亦對「主題公園計劃」持開放態度,無論是前朝還是現屆政府,均 […]
居雅住戶看A區:石排灣一個就夠!
2015年08月14日|文:論盡採訪組
合理開發、科學規劃、尊重保護自然與人文環境、公交優先、滿足居民各種需求的多樣性,盡量善用土地,騰出更多空間予綠 […]
第三方案偷走了甚麼?
2015年08月14日|文:論盡採訪組
豪宅不是B區惟一選擇 事實上,前一階段諮詢B區2個規劃草案,旅遊塔旁都有預留土地用作旅遊文化區,分別是:方案一 […]
楊道匡:BC區應按原定規劃發展
2015年08月14日|文:論盡採訪組
新城5幅土地的規劃和分功緊密相連,環環相扣,去年一個政治決定令A區人口激增,對整個新城佈局的改變可說是牽一髮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