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 缺田少樹 綠色未來:閒置地可否用來耕田?

050 環保得個講 紙本月刊

文:論盡

網址:https://aamacau.com/?p=40454

時間:2017年06月30日 12:12

綠色未來:閒置地可否用來耕田?

綠色未來:閒置地可否用來耕田?

「綠色出行」、「綠色生活」⋯⋯一個個政府大力宣傳的環保理念,不少市民亦深感認同,卻都因為政府欠缺實際配套而淪為空談、口號、形式。例如當局一直宣傳綠化、綠色生活,每年「綠化週」亦舉辦植樹活動並派發大量盆栽,但數字顯示雖然離鳥的行人道樹木正不斷增加,澳門半島的卻在有減少趨勢,被砍伐的樹木亦有所增多,新種植的樹木數目根本不足以填補半島所失去的樹木。

同時,如市民想享受農耕種植的樂趣,選擇就只有金像農場等少數地方。然而,在必須要到的金象農場等處,由於空間所限,需求又甚大,故等候時間往往甚長,而且只是一日半日的體驗式活動。曾經,有人於科學館至觀音像沿岸一帶種菜,亦被坊會指「有損市容及本澳旅遊形象」。要親手種植,等待收成,品嚐由自己土地長出來的農作物,在澳門幾乎不可能。

2016年3月,有坊會投訴有人科學館沿岸一帶種菜,認為是「有損市容」

2016年3月,有坊會投訴有人科學館沿岸一帶種菜,認為是「有損市容」

在真正的供菜農場,種菜前要先開墾農田,挖掘水溝 。

在真正的供菜農場,種菜前要先開墾農田,挖掘水溝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澳門的自給自足率非常低。」綠色未來會長 RIX坦言,金像農場並非一個真正供菜的農場,而是偏向觀光、教育性質。「入面沒有一個真的在農田工作的感覺。觀光性質很簡單,你去摘菜,去一日或兩日,了解的東西其實很少。但如果真的去到一個供菜的農場,你會看到所有流程,例如源頭怎樣施肥、除草、滅蟲,到最後包裝及銷售。」

「我們吃的菜來自菜販,來自內蒙、寧夏,其實碳排放很高。自給自足很重要,一來減少遠距離碳排放,同時本地的菜最適應當地氣候,最適合當地人食用。」例如香港會有自己的「二澳米」,一度消失40年的元朗絲苗亦開始重現,這些都是屬於地道的美味。反觀澳門,過往的北區、新橋、新口岸都曾種菜;今日,由水泥鋼筋建成的高樓大廈早已取代綠油油的菜田。

怎樣的地方才適合做農田?綠色未來副理事長QUEENIE曾向一農場場主請教,對方的答覆是:其實只要是一塊地就可以種植,但前題是耕作的人必須愛土地,通過改善土壤、環境,同時根據土壤的性質、特點、氣候、水源等條件來決定所種的農作物,順應自然條件,發揮人的智慧。

與自然的距離遙遠,有人歸究澳門土地稀少,有地不如用來建高樓,耕田種菜賺得幾多?在土地資源同匱乏的鄰埠香港則開始興起市區種植。除了工廈天台,一些私人屋苑亦會設有小型農田,讓住客種植香草、花卉或蔬菜瓜果等。康文署亦早於2004年就在20個公園推行「社區園圃計劃」,讓市民在專人指導下在公園種菜。

有分析指,這些社區園圃除了可以種出糧食,亦可建立關係。美國費城開始一項社區農業活動後,入屋行劫及盜竊案大減9成!三藩市某社區園圃開始一年後,當地罪案亦下降了兩成八。

澳門環境資料 - 樹木部分

澳門環境資料 – 樹木部分

RIX認為,「專業農場」在澳門難有市場,投資亦因而難覓,但外國有案例是利用閒置地,再改成農場,讓居民利用去耕作,認為澳門政府可以參考。

另外,在外地,包括香港及台灣,亦漸漸興起「半農半X」的生活方式,即一方面親手栽種農作物以獲取糧食(農);另一方面從事其他工作以換取固定的收入,並且建立個人和社會的連結(X)。在本地缺乏政府提供的耕地,專業農場仍然欠缺時,QUEENIE認為,天台種植、「半農半X」亦是澳門有興趣耕種的人可以嘗試的方向。「『半農半X』的『農』是指自給自足,其實大約一米乘一米的農田就可以種植不少蔬菜,所以本身有露台或有少少空間,也可自己種嘢自己食。」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