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指筷子基北灣有18棵木麻黃被移除 市政署:已進入衰退期 遭多個颱風後有倒塌或斷枝風險 2023年07月3日|文:論盡採訪組

筷子基北灣(俾若翰街)多棵樹被因工程被斬除引起市民及立法議員關注,市政署今(3)日表示,筷子基北灣一帶有18株木麻黃以及2株陰香樹被移除;被移除的木麻黃「為先鋒樹種,生命週期較短,考慮到該批木麻⋯

指因施工須「遷移」筷子基北灣海旁樹木  惟見「斬剩」樹頭 居民:不捨、疑惑 2023年07月2日|文:記者K

筷子基北灣海旁是一眾街坊的散步勝地,無論是晨早、夕陽時分還是入夜後,都見有不少筷子基居民在附近休憩散步。近日有居民反映,筷子基北灣海旁俾若翰街的多棵樹木突然被市政署移除。對於逾十棵陪伴多時的樹被⋯

憂石排灣電梯破壞生態物種 陳俊明促政府教育市民體驗行山意義 2022年04月9日|文:論盡採訪組

市政署提出「石排灣社區公共設施及過路設施優化計劃」,當中第四期打算在疊石塘山腳的石排灣南端廣場建造電梯連接山上,目前計劃處於初步設計階段。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擔心,工程及電梯的運作都對生態造成⋯

外來垃圾,是洋流帶來,抑或旅遊聖地永遠的宿命?
哪一天我們會爆?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者言

澳門的環境問題一向是個高度爭議的議題,《論盡》媒體長期以來陸續作出報道,包括焚化爐飛灰事件、垃圾堆填區、樹木保護和綠化問題,以至周邊區域的環境議題,例如核電設施、橫琴開發等。幾年來,我們見證生活⋯

立法議員李靜儀
有政策 缺配套 李靜儀:車要被劏怎麼辦?古董車怎麼辦?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

繼今年年初本澳「霧霾」後,上月亦有幾日空氣指數錄得「不良」水平,以往多是蔚藍一片的初夏天空瀰漫着一片灰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指,藍天不會亦不應成為奢侈品。事實是,翻查資料,2016年水坑尾路邊監⋯

張尤聰表示,單車出行非常方便,不再擔心找車位和塞車。
每年「單車遊」 單車出行卻是夢?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

澳門機動車輛密度逐年攀升。雖然政府透過驗車計劃及增加停車位收費等措施,以增加養車成本,從而希望達到控車的效果。然而,在另一方面,卻未能同時有效推動綠色出行,當中在公共交通和單車出行等的配套仍未跟⋯

澳門環境資料 - 樹木部分
綠色生活 缺田少樹 綠色未來:閒置地可否用來耕田?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

「綠色出行」、「綠色生活」⋯⋯一個個政府大力宣傳的環保理念,不少市民亦深感認同,卻都因為政府欠缺實際配套而淪為空談、口號、形式。例如當局一直宣傳綠化、綠色生活,每年「綠化週」亦舉辦植樹活動並派發⋯

城規會委員林翊捷
新城話低碳 環保配套缺位 林翊捷:這是一個迷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

2011年,政府曾表示計劃於「新城CDE區建低碳居住示範區,整合氹仔北岸線構綠色休閒內湖」,把新城C、D、E區分別定為「低碳居住示範區」、「濱海綠廊」及「交通樞紐」,其中C、D區會「提倡步行及使⋯

市民處理垃圾的態度卻是造成今次「垃圾圍城」的核心原因。
只講教育 不談立法 陳俊明:必須面對垃圾徵費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

統計局數字顯示,金屬與玻璃類的資源回收逐年上升,紙類及塑膠類則正下降;家居廢料按年上升5.0%,工商業廢料則按年大增逾一成。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認為,現時澳門減廢的討論仍然薄弱,再拖延下去⋯

客戶用電分類(吉瓦時)(資料來源:自來水公司)
環保政策潛曬水 林宇滔:環保問題是沒去面對問題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

環保生活,除了空氣質素、垃圾數量等,還有較少人關注的水、電及能源。當中政府不少說好的設施或政策,最後都被剎停繼而沒有下文。大學讀環境科學出身的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指,現時澳門環保的問題是很多⋯

資料來源:《環境統計》2013、2014、2015、2016
污水每年增 海洋認識少 SAMSON:善用海濱,多元發展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

污染無處不在,在空氣,也在海洋。根據統計局的《環境報告》,澳門半島污水廠連續7年有5成污水未經二級處理的污水排放出海,總懸浮固體及油脂的日均值亦超出排放標準,中華白海豚日漸減少,黑沙環近岸亦臭氣⋯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
氣候變化,時刻準備——香港關於節能建築的法律 2017年03月22日|文:楊燕玲

港澳的建築物能耗都十分驚人,城市能源的大部分都是消耗在建築物上。在當今氣候失衡的時代,建築物的節能顯得尤其重要,具體該如何做起呢?市民日常可以通過減少使用冷氣、夜晚關掉各種待機電源、隨手關燈來減⋯

寫在洪水來臨前──關於氣候變化的喃喃自語 2016年11月22日|文:大蔥

童年長在四季分明的江南,秋天是最舒適的一個季節。通常是從立秋開始慢慢降溫,雖然也有秋老虎的熱力,但一層秋雨一層涼,之後一直到霜降帶來寒冷的冬天。這個過程裡,大自然顏色從綠到黃,而天氣多數就如劉禹⋯

做得幾多得幾多──默默種樹人 2016年04月16日|文:黑黑/三三、史力奇

3月23日,《正報》刊出一篇名為《觀音像旁填海地變私家菜園》的報導,該報導內容為「新口岸坊會指出,科學館至觀音像沿岸一帶填海地被人私自佔用,並開墾成為菜園,有損市容及本澳旅遊形象,坊會促請當局盡⋯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16年03月5日|文:環境教育導師 陳俊明博士

澳門地小人多,在30.4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著60多萬的人口,人與人之間有著眾多複雜關係,即使擦肩而過的路人你也總能找到和自己的一絲牽連或半點交集。然而,對同樣居住在我城的另一種“朋友",很多人卻⋯

全球氣候變暖與巴黎協議 2016年02月2日|文:王志石(澳門環境研究院院長、澳門科技大學教授)

(由於篇幅關係,本文略作刪節) 最近在巴黎達成的減少碳排放控制全球變暖的協議是繼京都議定書簽字之後又一個規範全球減碳秩序,促進各國節能減排的統一行動的共同綱領。這項國際協議最關鍵的意義之一,是針⋯

氣候變化──澳門人關心嗎? 2016年02月2日|文:陳俊明

早前在巴黎舉行了一場集合全球百多個國家領袖代表及科學家的特別會議,為的便是共同商討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對人民生活及經濟發展的影響,與會各國雖然認同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以改善氣候變化,但在實質行動承諾⋯

黑潮帶領義工們淨灘,並將垃圾分類分析來源。
那一鍋塑膠濃湯熬煮的海鮮大餐──《海洋塑化記》觀後 2015年12月12日|文:大蔥

淼淼海洋水覆蓋了地球七成的表面。曾經我們以為,大海大得可以包容一切,可以撫慰人類的心靈,也可以消化我們製造出來的所有東西,直到塑膠被發明。 在夜晚南灣廣場的秋風中,一群人在觀看這一場藝穗節的節目⋯

2015 「澳門美食節」還是「澳門垃圾節」?
從「澳門美食節」談對澳門垃圾問題的觀察 2015年12月12日|文:賴威任

邁入第十五屆的「澳門美食節」,超過150間飲食商號參與,為期十七天的美食饗宴,讓澳門市民及旅客得以品嚐除了澳門之外,來自世界各國的飲食精髓。然而看似光鮮熱鬧的美食節,對環境帶來無比的傷害,也從市⋯

樹葬區內種設陰香樹,申請者可選擇把先人的名字刻在樹身後的紀念碑上。
民署望繼續提供多元化的殯葬服務 2015年11月28日|文:陳斑妮

據民政總署職員回覆,現時樹葬在澳門推行兩個月,已獲八宗申請,當中七位亡者已經下葬,一位選擇不記名。 民間對樹葬反應不俗,民署亦將繼續規劃多元化的殯葬服務,其中海葬便是未來計畫的一個項目,部門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