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案偷走了甚麼?

028 出賣我地 紙本月刊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21041

時間:2015年08月14日 11:11

原訂在B區的旅遊文化設施在新方案中已經消失。

原訂在B區的旅遊文化設施在新方案中已經消失。

豪宅不是B區惟一選擇

事實上,前一階段諮詢B區2個規劃草案,旅遊塔旁都有預留土地用作旅遊文化區,分別是:方案一是不建任何住宅,方案二只建2千單位。無論規劃草案一或二,都是以文化旅遊和公共設施為主,意見指出可以看到B區的將來就像香港的西九文娛藝術區。

結果有8成民意支持B區「濱海綠廊」、「公共建築」和「旅遊文化設施」的定位。在是否興建住宅方面,收到的33條意見中,有25.8%支持在B區建少量住宅,並與CD區地段一併規劃;另有48.4%反對,認為B區不應有住宅,確保海濱、旅遊文化設施有足夠土地。 如今工務局聲稱「有不同意見」,選擇了興建2千單位方案,說法與放高漁人碼頭A地段如出一轍。原訂的「旅遊文化區」消失,高樓直接遮擋了主教山景觀,完全推翻了前一階段的民意。

東西互換保主教山?

民間有意見提出,只要將B區舊大橋兩側的土地功能互換,即將「政法區」與「豪宅區」對調便能解決主教山景觀問題。但如前所述,上一階段市民選擇的是旅遊文化設施並不是豪宅,「東西互換」只是為發展商打開了一道後門。

數字戲法

原規劃方案為A區預留更多休閒空間、康體及社區設施,方便鄰近的黑沙環居民使用,紓緩早已超負荷、設施嚴重不足的東北區,做到「新城舊區扶持互補」。A區人口突然激增,如今規劃來到最後一階段,當局仍然無法提供社區配套設施的細數。同時拋出所謂「東區協同發展規劃」,將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部分地段、水塘周邊、外港碼頭、黑沙環新填海區及新城A區的公共配套設施「一併考慮」。但關鍵是舊區已沒有更多土地增建設施才會寄望新城,現在「劃大個圈、拉勻個數」就說是增加了。而這個「袋住先」的新規劃最快要在3個月後才有資料,屆時新城諮詢已經結束。

同樣,新舊城扶持的概念也應體現在新城5區的平均分佈,如果CDE變成富人區,A區變成天水圍,澳門半島與離島不平衡的狀況只會更兩極化。

「共享」學校村?

A區的「學校村」概念是幾間學校共用體育設施及開放空間,當局稱社區居民也可以「共享」。先不說課後的租場及管理問題,使用時間局限在非上學時段,學校村對改善社區配套只是錦上添花,不是主菜。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