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

專題報道,曾於 2010 年 8 月 27日開始到 2022 年 5 月27日在每周在《訊報》同步刊出,現為不定期專題。

從疊石塘超高樓看城規法濫賠惡果 2013年07月5日|文:啟明(本澳資深建築師)

城規法變「濫賠法」社會反彈極大,繼基層議員、法律學者,以及社會輿論等輪番炮轟,再有團體發起聯署反濫賠,明確要求刪除「街道準線圖可獲賠償」等不合理條文。但筆者認為關鍵的是,城規法「濫賠條文」很可能⋯

私相授受 2013年07月5日|文:LiLi
家暴零容忍反對半公罪
以愛之名 為家正名 2013年06月28日|文:吳中天

我們大多數人的家是溫暖和諧的。所以,一提起將家庭暴力列為公罪,我們很容易就聯想到「夫妻鬥氣掌摑就要鬧上法庭對簿公堂」的誇張場面,覺得是「小事化大」、「破壞家庭和諧」,倒不如「兩公婆床頭打架床尾和⋯

不少家長帶同孩子一同支持聯署
解構最關鍵的「十二個家暴迷思」 2013年06月28日|文:戚戚

1.家庭暴力同樣是打人,現行刑法都有傷人罪,何須再立家暴法? 現時傷人罪分普通傷人罪和嚴重傷人罪,若要執法部門用傷人罪來立案起訴施暴者行為,簡單來說受害人傷勢要被證實打至永久傷殘的水平才行;但家⋯

家暴相關數據 2013年06月28日|文:論盡
議員斥:「官愈高,愈難被問責,法治愈敗壞」 2013年06月21日|文:常縈

「一石激起千層浪」正好形容終審法院對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因捲入「墓地門」事件的判決所帶來的社會迴響,曾協助市民就該事件向當局投訴的直選議員高天賜直言,該結果「令人失望,但預料之中」⋯

「墓地門」法律知多D 2013年06月21日|文:小花(整理)

「墓地門」的案件成了全城熱話,其中終審法院的新聞稿提到以下幾個專用術語,究竟是甚麼意思呢?我們嘗試回歸法律,從《刑事訴訟法典》尋找相關說明。 歐寶蓮大律師作為檢察院第329/2013號案件中的輔⋯

歐寶蓮重申,跟某高官「無仇無怨」,跟進案件的原因只為「對得住自己讀過的法律」
歐寶蓮:「做下屬係要聽話,但聽話都要守法才行!」 2013年06月21日|文:齊夕

就終審法院表示以新聞稿形式宣佈「檢察院第329/2013號刑事偵查案件中,檢察院司法官於2013年1月25日作出批示,認為暫無充分跡象顯示有人作出瀆職之行為,命令將偵查卷宗歸檔。」,「墓地門事件⋯

回歸後澳門官員被起訴事件簿 2013年06月21日|文:建燁(整理)
街線圖有得賠不合理也不合法 2013年06月14日|文:沈君濤

法案明顯向發展商送大禮 《城市規劃法》草案正在立法會細則性審議,但有關賠償的條文卻引來社會各界強烈質疑,包括關翠杏及區錦新等多位立法議員、學者,以及專業人士都表態認為法案賠償條文不合理,條文明顯⋯

工程師憂城規法造賠償「無底洞」 2013年06月14日|文:常縈

澳門工程學會監事兼註冊工程師梁鴻細表示,目前正在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討論的《城市規劃法》並不能堵塞,因貪污而收監的前運輸工務司歐文龍反映的漏洞,直言這法案或更損公眾利益,擔心讓土地持有人或發展商⋯

新舊城規制度圖解比較及說明 2013年06月14日|文:論盡

街道準線圖: 又稱街線圖,由工務局發出,以規定特定地塊或地段的用途及建造條件。 新舊街道準線圖差別: 內容大同小異,舊街線圖按都市建築總規章由工務局發出,政府認為舊街線並沒有法律效力;新街線圖是⋯

「一個不敢正視歷史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在澳求學的內地學生Mliey 2013年06月7日|文:在澳求學的內地學生Mliey

我來自內地,和很多人不一樣的是,我早在初中的時候就知道六四事件。還記得有一節思想政治課,下課後我和老師交流時老師無意中向我們透露了八九時候的一場運動,讓我充滿了好奇。而當我們再去追問的時候,政治⋯

「一種讓人不太舒服的平靜」 赴京讀書的澳門人Emily 2013年06月7日|文:赴京讀書的澳門人Emily

六四當日的天氣真的很差,早上十點整個天都是黑色的,像在晚上,外出時氣溫很悶熱,但身邊的同學都不會就這件事評論甚麼,我覺得這裡的人都不聞不問;市面很平靜,沒有人說甚麼,就算我跟同學提及六四,大家都⋯

第六個六四夜隨感 – 孫志超,香港嶺南大學一年級生 2013年06月7日|文:孫志超,香港嶺南大學一年級生

今年的六四燭光晚會,是我第六次參加的,也是最為「投入」的——身為嶺南大學編委會的一員,由中午到晚上都在忙派發六四特刊的事。及至晚上八時左右,傾盆大雨從天而降,殺主辦方及與會者一個措手不及,局面頗⋯

「知道一件事明明是錯的,但沒有說出來,很難受」澳門人,尹同學 2013年06月7日|文:澳門人,尹同學

問:如何評價六四後中央對事件的取態?很多人說甚至新班子上場後尺度更倒退,你認為呢?談及事件的開放程度有沒有一個周期或曲線可言? 答:政府的態度這些年來一方面閉口不談,一方面積極防範,怕人民的紀念⋯

「香港在六四…… 似乎比台灣人更有共鳴感,或者該說是使命感」 在港求學的台灣學生的Stephanie 2013年06月7日|文:在港求學的台灣學生的Stephanie

我認為香港在六四這件事情上表現得似乎比台灣人更有共鳴感,或者該說是使命感。現在台灣年輕的一輩因為從小就生於比較自由的社會,對於六四這件事常有「不知道跟自己有甚麼關係」的心態。這次在香港從一個月之⋯

本土以後?陳珮明,香港嶺南大學學生 2013年06月7日|文:陳珮明,香港嶺南大學學生

六四晚會是每年香港最大型的抗爭活動,支聯會今年本以「愛國愛民,香港精神」作為主題,卻引來軒然大波。「愛國」一詞應否適用於悼念晚會上實在有待商榷,但我們不得否應背後驅動大家持續舉辦、參與和思考六四⋯

歷年港澳參與悼念六四晚會人數 2013年06月7日|文:論盡媒體
「對歷史的無知,這便於統治,但是對民族在真正振興沒有好處。」邀請澳門大學社會學系主任郝志東教授作簡單評論 2013年06月7日|文:小花(整理)

問:如何評價六四後中央對事件的取態?很多人說甚至新班子上場後尺度更倒退,你認為呢?談及事件的開放程度有沒有一個周期或曲線可言? 答:政府的態度這些年來一方面閉口不談,一方面積極防範,怕人民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