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周二,傳說中的爛鬼樓會在「論盡媒體」虛擬空間出現,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在城市金光幻象背後,期望文化與文字逐日沉積,落地生根。未來是浮華還是昇華,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歡迎投稿,以文字圖像書寫我城。
某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大街本應車來人往,但卻空無一人猶如死城⋯⋯ 這時候,一位叫Lili的十四歲少女騎單車駛過,忽然後面有過百頭凶猛的狗隻衝上來,Lili快嚇呆了,她會否就此一命嗚⋯
「展示數百年來澳門的歷史變遷,講述來自不同國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在澳門和平共處的生活」,以上是澳門博物館的自我介紹。 根據國際博物館委員會 (International Council⋯
筆者成長在澳門舊城區一角,小時候最喜歡與鄰家的小孩們在舊區的街巷中「眾裡尋他」,更喜歡像盗墓者羅拉一樣在古舊的大屋內「尋寶探險」,或許在這樣的氛圍下成長,使筆者對古舊的事物充滿好奇,漸漸地愛上發⋯
近日接到家中長輩告之,家族裡年紀較輕的一名子侄居然患上了高血壓! 這消息傳入耳朵時心頭著實一震!什麼?那麼年輕的青少年患上高血壓?我沒聽錯吧!事緣於他一心投考保安部隊,投考過程中基本上所有體能測⋯
澳門藝術節剛結束不久,本地藝文活動仍然應接不暇。強調多元創作、串連不同空間的一個富實驗色彩的民間劇場節《劇場搏劇場Bok Festival》,多個節目密集登場。今年,作為節內的重頭節目,請來了北⋯
文慧老師的作品《红》,透過紀錄片的訪談形式投影在舞台上,作為第一層最無門檻的的敘事手段,傳達給觀眾。接著數名年齡、養成背景皆不同的女性舞者在現場以角色扮演的教導、各自分享的肢體示範作為第二層的表⋯
受訪者:譚智泉(藝術總監)、鄺華歡(行政總監) 今年是第四屆 《劇場搏劇場》,前三屆整個活動都發生在慕拉士大馬路。隨著自家劇場和戲劇農莊抵受不住租金壓力,先後遷出慕拉士大馬路後,這個一條街有三個⋯
著名導演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為澳門藝術節帶來愛爾蘭劇作家貝克特所寫的獨腳戲《最後的錄音帶》。作品講述卡拉普在七十歲生日那天聽著三十多年前製作的錄音,並如以往般以錄音帶記錄⋯
天天都要母親節快樂!令到女生之所以成為母親,就全賴那個運作正常兼每月送你一次月經的子宮,當你在擔心每月一次見紅的日子會不會被人發現的時候,有沒有關心過母親,或母親的母親,年輕時用的衛生巾是怎樣的⋯
越劇牡丹亭,浙江的杜麗娘好漂亮,正如溫飛卿言「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是夜,美人華服清音雅韻,朗月輕風妙景高朋。 杜麗娘啊杜麗娘,躲在你身後到底有幾人?究竟有幾多演員,下了幾多苦功,才成就你⋯
當演出的名字開宗名義說「劇場」本身就是有所殘缺、功能不完整,甚至提出對廢掉、禁用劇場本身的挑釁時,那觀眾或戲劇評論人,要如何定位來看待這件藝術事件? 這是我第一道要問的問題。亦正因如此,我不想以⋯
話說5月15日的大遊行前夕,身陷工作海的壓力瀕臨爆煲,亟需遠離煩囂,尋覓喘息空間,於是晚間無論如何也抽身去看戲了。那是老早安排好、for抖啖氣的節目。在「山旯旮」的文化中心,小學雞年代去看過《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