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 art education

[一生的啟蒙——念記恩師繆鵬飛先生] 唐重與Bianca:「他是一位很純粹地做創作的人」 2020年12月22日|文:青豆

繆鵬飛先生一九八二年移居澳門,一九八九年前澳門文化司創辦視覺藝術學院,繆鵬飛出任副院長,後該學院納入澳門理工學 […]

[一生的啟蒙——念記恩師繆鵬飛先生]Joey:「如果生命中能遇到這樣的一位老師」 2020年12月22日|文:黑黑

從事與藝術相關工作的Joey,自己也一直在畫畫,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她就開始跟著繆鵬飛先生在崗頂的視覺藝術學院 […]

藝評風氣在澳門 –––專訪莫兆忠 2017年02月27日|文:天恩

著名文化藝術評論人周凡夫曾表示,「藝評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增值的方法」,唯澳門現時的藝評風氣相對較弱,原因在哪 […]

© 台北市立美術館
藝術評賞如何教?──專訪陳美玉博士 2017年02月21日|文:天恩

訪問緣於心中蘊釀已久的疑問:藝評可以教嗎?如果評論的重點在於批判,這種思維可以教嗎?有教科書嗎?於是請教澳門理 […]

碎片的故事 2016年06月21日|文:子軒

筆者成長在澳門舊城區一角,小時候最喜歡與鄰家的小孩們在舊區的街巷中「眾裡尋他」,更喜歡像盗墓者羅拉一樣在古舊的 […]

藝術認知及了解 2016年03月16日|文:張少鵬(投稿)

日前,澳門管樂協會主辦了「梁沛琴巴松管獨奏音樂會」。對於管樂協會而言,為學成歸來的本地音樂學子們舉辦個人獨奏音 […]

為統一考試辯護 2014年02月10日|文:未熄

近兩三年,建立統一考試的的樓梯響聲時有所聞。如今似乎已經有人準備要下來了:澳門四家大專院校據瞭解正在籌備聯合舉 […]

我們已經不是范進時期的社會 2014年02月8日|文:何老篤

在澳門完成中文中學畢業的,都會接觸過一篇課文《范進中舉》。 秀才范進希望去考舉人,他的岳父胡屠戶說,你還不心足 […]

Michelangelo’s David Florence
發展史是觀念變化史 2013年08月1日|文:弘玉

多年前,在香港電台當藝術總監的陳法興舉辦個人攝影作品展(好像是在沙田大會堂),卻收到政府相關部門通知,指其中有 […]

豐子愷先生作品
你的抉擇是甚麼? ─面對沒有政策的澳門教育,學生與家長應如何自處!? 2013年07月2日|文:懿靈

面對七一回歸日遊行,香港鬧得沸沸揚揚之際,在此之前,澳門竟也有六.三零全民倒陳大遊行,要把庸碌無能,涉以權謀私 […]

國外走進兒童醫院的藝術
斬腳趾避沙蟲:本末倒置的美育思維 2013年07月2日|文:弘玉

想想看,如果學習器樂卻沒有樂器,學習舞蹈但沒有體驗節奏的引導,學習寫作則沒有善用詞彙的意識,你可以期待這樣的學 […]

給我的ADD患兒也獻給天下學障兒的母親 2013年04月9日|文:懿靈

你是何等的珍貴、獨特、奇異而又與眾不同。 你的成長故事或許不比人傳奇但卻比人崎嶇。 天父把你交託予我彷彿就像是 […]

Mona Lisa 蒙娜麗莎 - 達芬奇
世界名畫的迷思 2013年04月2日|文:弘玉

提起世界名畫,一般民眾,包括學校的普通科或通識科教師,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想到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或許有人接著會 […]

編輯:吳瑪俐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26日
藝術的無用之用 2013年03月26日|文:黑黑

最近一部幾年前看過的電影突然跑出來干擾我的思緒,那是北野武的《阿基里斯與龜》,這大概是北野武電影裡最「頂心」的 […]

缺失的審美教學 (下) 2013年03月5日|文:弘玉

我們一般稱書寫採用的文字和說話選取的言語為「語言」,準確一點說是「文字語言」。 不論是書面語還是口語,文字語言 […]

缺失的審美教學 (上) 2013年02月6日|文:弘玉

當被要求編寫一個正規的教案時,今天不少學校藝術科教師會列出知識、情意和技能的教學目標 (當代更重視學生主體參與 […]

啟迪內在知覺生命的教育 2013年01月2日|文:弘玉

藝術教育是啟迪內在知覺生命的教育,這也是藝術的本質。 人們不是常說藝術的創作與靈感源於生活嗎?沒有啟動心靈深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