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周二,傳說中的爛鬼樓會在「論盡媒體」虛擬空間出現,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在城市金光幻象背後,期望文化與文字逐日沉積,落地生根。未來是浮華還是昇華,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歡迎投稿,以文字圖像書寫我城。
來自台灣的「冉而山劇場」同樣以身體作為媒介,通過表演、行為藝術、環境劇場等多種元素,於黑沙海灘中述說阿美族的文化與象徵,並以阿美語演繹出原住民的神話故事, 祭祀的意義和群居對族群的重要性,與現今⋯
筆者有個年介八十的朋友,由於他仍堅持每天有適量的運動,而且飲食也非常節制,所以,四肢活動也非常靈敏,身邊朋友都說他絕對不是八十的體魄,有時,筆者與他外出時,會一起坐巴士,每每在巴士上,都有兩件⋯
那天,在關前後街轉去那一個土地神位,那間沒什麼人的Café。黃昏的線香從紅色的牆飄出來,我手中的Bica也有相同的煙。醇釅的味道使我覺得安靜,本來想看完我手上的書,結果被接下來的事件吸引去了。⋯
Hello!各位讀者,很久沒在「腎腎地」裡跟大家聊天,踏入2018年先祝讀者們新年快樂,最重要是身體健康!新年伊始,我目前仍未為自己訂下2018的目標,不過卻在剛過去的2017年,完成了在年初時⋯
在過去的2017年澳門第二屆國際影展,公映了幾部本地創作的紀錄片,其中有一部新人作品《爺爺的老房子》令人印象深刻。短短的半個小時,一個生動的老人家形象躍然屏幕,幽默可愛的老頑童,背後卻透露了一個⋯
誰都想有無窮無盡的青春,可惜歲月不饒人;誰都不想失去一些寶貴的人或物,可惜天命難違。長大了才知道一去不返這個道理,歌都有得唱-惜時、惜物、惜人,莫等失去了才來抱頭痛哭。時間是殘酷的,它終將讓所有⋯
「食包包食飽」可說是祖傳智慧。連法國總統馬卡龍最近也說法棍應被列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可見麵包除了是裹腹之物,更是遠古人類流傳下來的文化結晶。但麵包文化並歐洲專美。有研究指,日式紅豆包就是和⋯
剛剛過去的2017年,相信是我人生一個很大的轉捩點,在去年九月的時候,我「終於」回到老師的行列。 「終於」兩字,說來話長,我本來大學及碩士的學位,都是某兩間海峽兩岸的師範大學中文系。不過玩音樂的⋯
十分慶幸在2017年的最後,在舊法院看到《長衫詞》,感受那來自文學、音樂與劇場,以及更深層源於地方文化和歷史那實在的能量與神采。 屬於這個地方的文化是怎樣的?它的獨特之處在哪裡?《長衫詞》或許沒⋯
2017年2月前澳門文化局長吳衛鳴退休轉為梁曉鳴,到12月再由謝慶茜就職上任,一年內經歷三任局長,在行政效率一向緩慢的澳門如此快速地更換局長極為罕見,讓人產生諸多猜測亦是情理之中,政府自我感覺公⋯
在所謂高科技的年代,我們要得到資訊很方便,資源看似免費無限,虛擬平台是我們習慣依賴的溝通方法,世界隨時在身邊也是理所當然。過去,我們不懂所謂資訊是平的道理,盲從順勢活着活着,現在,我們卡在一塊世⋯
卓劇場《異鄉記Holy Crab!》謝幕時,導演兼主演的葉嘉文向編劇朱宜道謝,大意是感謝她讓這個劇本,在似乎跟劇中故事沒有太大關係的澳門上演。他說「似乎」,其實是一個對觀眾的提問:這樣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