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藝文爛鬼樓

每逢周二,傳說中的爛鬼樓會在「論盡媒體」虛擬空間出現,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在城市金光幻象背後,期望文化與文字逐日沉積,落地生根。未來是浮華還是昇華,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歡迎投稿,以文字圖像書寫我城。

《鄉愁的妮雅廬》:渾沌中的周而復始與重生──對部落文化的鄉愁與述說 2018年2月6日|文:杜子菡(第十七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藝評人,澳門)|https://aamacau.com/?p=44890

來自台灣的「冉而山劇場」同樣以身體作為媒介,通過表演、行為藝術、環境劇場等多種元素,於黑沙海灘中述說阿美族的文化與象徵,並以阿美語演繹出原住民的神話故事, 祭祀的意義和群居對族群的重要性,與現今⋯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當歧視遇上「奇事」 2018年1月31日|文:期克果|https://aamacau.com/?p=44776

筆者有個年介八十的朋友,由於他仍堅持每天有適量的運動,而且飲食也非常節制,所以,四肢活動也非常靈敏,身邊朋友都說他絕對不是八十的體魄,有時,筆者與他外出時,會一起坐巴士,每每在巴士上,都有兩件⋯

不輸給雨藝文爛鬼樓
(Photo by Matt Hoffman on Unsplash)
二樓的一撮風景 2018年1月25日|文:何志峰|https://aamacau.com/?p=44671

那天,在關前後街轉去那一個土地神位,那間沒什麼人的Café。黃昏的線香從紅色的牆飄出來,我手中的Bica也有相同的煙。醇釅的味道使我覺得安靜,本來想看完我手上的書,結果被接下來的事件吸引去了。⋯

半島裡外藝文爛鬼樓
我的迷馬號碼布
2017年我完成了兩件大事! 2018年1月25日|文:文燁|https://aamacau.com/?p=44670

Hello!各位讀者,很久沒在「腎腎地」裡跟大家聊天,踏入2018年先祝讀者們新年快樂,最重要是身體健康!新年伊始,我目前仍未為自己訂下2018的目標,不過卻在剛過去的2017年,完成了在年初時⋯

我的「腎腎地」生活藝文爛鬼樓
《爺爺的老房子》劇照(相片由導演提供)
爺爺的望遠鏡,看的是老房子,還是時代的時間──與《爺爺的老房子》導演李卓媚的對談 2018年1月16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4526

在過去的2017年澳門第二屆國際影展,公映了幾部本地創作的紀錄片,其中有一部新人作品《爺爺的老房子》令人印象深刻。短短的半個小時,一個生動的老人家形象躍然屏幕,幽默可愛的老頑童,背後卻透露了一個⋯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Photo By Sonia Ka Ian lao
童年二三事 2018年1月16日|文:小時三|https://aamacau.com/?p=44525

誰都想有無窮無盡的青春,可惜歲月不饒人;誰都不想失去一些寶貴的人或物,可惜天命難違。長大了才知道一去不返這個道理,歌都有得唱-惜時、惜物、惜人,莫等失去了才來抱頭痛哭。時間是殘酷的,它終將讓所有⋯

澀星系藝文爛鬼樓
《航海述奇》記述了張德彝遊歷中的所見所聞,當中亦有提到麵包。
麵包冷知識!日式紅豆包源自和菓子? 2018年1月16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4520

「食包包食飽」可說是祖傳智慧。連法國總統馬卡龍最近也說法棍應被列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可見麵包除了是裹腹之物,更是遠古人類流傳下來的文化結晶。但麵包文化並歐洲專美。有研究指,日式紅豆包就是和⋯

綠色生活藝文爛鬼樓
(攝影:Jason Vong)
時間恰恰好 2018年1月10日|文:蘇麗欣|https://aamacau.com/?p=44422

剛剛過去的2017年,相信是我人生一個很大的轉捩點,在去年九月的時候,我「終於」回到老師的行列。 「終於」兩字,說來話長,我本來大學及碩士的學位,都是某兩間海峽兩岸的師範大學中文系。不過玩音樂的⋯

半島裡外藝文爛鬼樓
《長衫詞》(相片由足跡提供,攝影:Odi)
花露凝點,恨水長東──《長衫詞》的地方神采 2018年1月10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4414

十分慶幸在2017年的最後,在舊法院看到《長衫詞》,感受那來自文學、音樂與劇場,以及更深層源於地方文化和歷史那實在的能量與神采。 屬於這個地方的文化是怎樣的?它的獨特之處在哪裡?《長衫詞》或許沒⋯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如果文化局長欠缺文化素養、不去了解民間社團,基本連什麼藝文社團能做什麼,或者分辨不出哪社團是資源騙子,這將會是黑暗時代的開端,局長當然責無旁貸,更是荒謬法制下的幫兇。
新任文化局長與扭曲的價值觀 2018年1月4日|文:小白哥 (讀者投稿)|https://aamacau.com/?p=44323

2017年2月前澳門文化局長吳衛鳴退休轉為梁曉鳴,到12月再由謝慶茜就職上任,一年內經歷三任局長,在行政效率一向緩慢的澳門如此快速地更換局長極為罕見,讓人產生諸多猜測亦是情理之中,政府自我感覺公⋯

築城危言藝文爛鬼樓
當我們都聚焦在政府推出的無障礙應用程式時⋯⋯我們都突然醒覺,這個所謂的國際城市是多落後。
城市封閉的數據讓所有人都變成「小不幸」 2018年1月3日|文:思崎井|https://aamacau.com/?p=44300

在所謂高科技的年代,我們要得到資訊很方便,資源看似免費無限,虛擬平台是我們習慣依賴的溝通方法,世界隨時在身邊也是理所當然。過去,我們不懂所謂資訊是平的道理,盲從順勢活着活着,現在,我們卡在一塊世⋯

築城危言藝文爛鬼樓
《異鄉記Holy Crab!》劇照提供:卓劇場 攝影:KBT photography
似乎與澳門無關的故事──卓劇場《異鄉記Holy Crab!》觀後 2018年1月3日|文:莫兆忠|https://aamacau.com/?p=44291

卓劇場《異鄉記Holy Crab!》謝幕時,導演兼主演的葉嘉文向編劇朱宜道謝,大意是感謝她讓這個劇本,在似乎跟劇中故事沒有太大關係的澳門上演。他說「似乎」,其實是一個對觀眾的提問:這樣一個故事⋯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