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周二,傳說中的爛鬼樓會在「論盡媒體」虛擬空間出現,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在城市金光幻象背後,期望文化與文字逐日沉積,落地生根。未來是浮華還是昇華,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歡迎投稿,以文字圖像書寫我城。
本地藝團「足跡」在2017年「第八屆小劇場演書節」中製作兩個改編自女性作家文學作品的演出,其中一個邀得「區均祥粵劇曲藝社」合作,改編土生葡人作家江道蓮短篇作品《長衫》演出了《長衫詞⋯
自問對兒童劇有種敬謝不敏的態度,在於它制式化的題材及固定存在、恍似必然的教育意義。回想沒有兒童劇可看的童年,我由港劇及歐美港台流行音樂「湊大」,世界就在那深宮爭鬥的流行情愛之中。擁有的不會有現在⋯
2017,合該是多事之年。 從年初文化局長吳衛鳴突然宣佈退休,不久後社文司便以文化局「行政違規」要對前局長、接任局長及副局長進行「紀律程序調查」, 直至上周四(12月7日),社文司正式宣佈,完成⋯
12月4日,我們上了重要的一課。 雖然無法完全代表所有民眾,但也具相當代表性的立法機構,在全城市民的面前,親手把九千多張民眾的選票撕毀,中止一位民選議員的職務,僅只因為他站出來為「暨大一億」事件⋯
也許,一襲長衫不只是服裝一件。 張曼玉曾指,飾演《花樣年華》中的蘇麗珍時,一身旗袍穿着令她身體活動受限,連帶說話的聲線、手指的活動、坐立的姿勢等都跟平常不同,衣服令她動彈不得,更促使她感受女主角⋯
「足跡小劇場演書節」來到第八屆。試過經典如魯迅,亦曾聚焦本地作家寂然、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演過獨腳戲、環境劇場,亦製作過沒有現場演員的聲景劇場。多年來,演書節由文本選擇到演出形式等都在不斷「跨界⋯
要說《長衫》(又譯:《旗袍》)先要說其作者江道蓮(Deolinda Salvado da Conceição,1914-1957)。出生於澳門,父親是葡萄牙人,母親是澳門人,澳門利宵中學畢業,曾⋯
利申。絕非南音專家。對地水南音的認識只有關鍵字如「涼風有信」、「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均祥」等;支持推廣傳承,但實際到現場看演出屈指可數。原因,無他,只因不懂——除是「說猶如唱」,地水南音還是甚⋯
十年份!必須承認,當聽到莫兆忠說將要展出十年來的《劇場閱讀》季刊時,腦海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那薄薄一份刊物中排得密密麻麻的細字。我嚥了一下口水,又想起那海量的、深入、扎實的藝文內容……十年份!突然⋯
【藝文書評】老撾,印度支那中一個貧窮的內陸小國,卻是我家小孩每年一度的海外體驗團的目的地!自認是「亞洲通」的作者,也不得不做些自我教育,找些參考書籍閱讀,好幫助孩子認識這個陌生的國度。有幸讀到羅⋯
你知道舊西洋墳葬了多少名人嗎? 「美副將…庇山耶…呂和隆」這些人都很重要,但這些人都不那麼重要,我的意思是說—他們都沒這城市來得重要。 我常跟學生說,歷史並不是名人傳記的合成體,它理應涵蓋那些沒⋯
每到節日,就要忍受大量劣質的人造景色。 每次面對這個城市的美感,供我仰望的事都讓人敢到無力,這個在空間中發生的事,總隔着不同的碰撞,失序。「真的討厭死了」,路上行色匆匆的人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說。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