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葡國
於婆仔屋舉辦的葡語國家市集,不少葡人帶同小朋友參加。
澳門東西 生機商機 2023年1月1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97319

特區政府於二〇〇三年十月舉辦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從此「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成為國家給予澳門發展新定位,走向一條延續東西文化交流、開放、煥發生機之道。惟多年來,國家給予澳⋯

116 澳門剩下多少葡萄牙特色紙本月刊
澳門理工大學葡語教學及研究中心副教授 Vanessa Amaro(歐雯巧)。
留或走皆勇敢 Vanessa Amaro:澳門人應思考澳門未來 2023年1月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7317

巴西籍學者Vanessa Amaro(歐雯巧)早前公佈一項有關澳葡人社群的追蹤研究初步結論,認為本地葡人社群正面臨「清零」危機。與《論盡》訪問時,Vanessa表示,澳門近年「深刻」改變,包括自⋯

116 澳門剩下多少葡萄牙特色紙本月刊
飛文基認為,特區政府急須制訂葡人政策,以吸引葡人留澳發展從而保護中葡文化。
在澳葡人社群正在「清零」? 飛文基︰特區政府急需制訂葡人政策 2023年1月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7316

學者Vanessa Amaro研究指,在澳葡人社群正面臨「清零」危機,很多葡籍人士和人才相繼地離開澳門,而留下來的人則慨歎自己為何不早點離開。有關研究引起社會熱議,澳門一向以作為中葡文化的交匯中⋯

116 澳門剩下多少葡萄牙特色紙本月刊
高迪龍表示,當年自己婚宴的酒席檯上擺放了由皺紙整成的椰子樹以及椰子糖,華人文化中寓意有爺有子。相片由受訪人提供
土生文化研究學會︰要讓代代土生人知道根從何來 2023年1月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7318

學者Vanessa Amaro這份有關本地葡人社群的研究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人擔心本地葡國文化漸淡之勢。而另一邊廂,土生文化研究學會剛開完首次的會員大會。該學會開宗明義便是推廣、普及土生族群⋯

116 澳門剩下多少葡萄牙特色紙本月刊
本澳土生土長葡人Sara在氹仔舊城區開設專賣由葡國入口的產品。
小天地 守住葡人文化 2023年1月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7315

與Sara訪問時,特區政府尚未公佈十二月十七日起,香港、台灣以及外國入境者可以居家隔離。無疑,這對Sara來講是最大喜訊。在訪問期間,Sara多次表示只要恢復正常通關,自己家庭式小本生意便可繼續⋯

116 澳門剩下多少葡萄牙特色紙本月刊
會長曹其真親赴葡萄牙探望同濟資助的學生。
投放逾兩億造福社會 同濟慈善會堅持培育中葡雙語人才 2023年1月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7314

為推動培養中葡雙語法律人才,澳門同濟慈善會自二〇一〇年推出人才計劃,安排內地及澳門優秀的法律專業學士畢業生赴葡學習並升讀法律碩士課程。隨著國家將澳門定位為中葡經貿合作平台,近年人才計劃的招生範圍⋯

116 澳門剩下多少葡萄牙特色紙本月刊
澳門私立葡文學校的學生及家長。
葡文就像澳門的「鬼魂」 2023年1月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7313

語言是文化的主要成分,思考、溝通、教學、傳承,是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不能只學習到語言的部分,而其中的文化也需要去了解、探索。在澳門這一小城中,甚至在一地名、一街名上都可以⋯

116 澳門剩下多少葡萄牙特色紙本月刊
澳門呈現東西文化共冶一爐。
一個葡文學生的自白 2023年1月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7311

在澳門,不懂葡語也能活下去。絕大部分公職都不需要葡語,那怕是博企,大多只需要英語,更別說小企業了。那,為甚麼要學葡語? 我是一個葡語系夜校學生。已踏入職場多年的我早過了投考公務員的黃金年齡,更遑⋯

116 澳門剩下多少葡萄牙特色紙本月刊
婆仔屋葡語國家市集,有不少葡國手工產品出售。
用葡語交流 以文化創商機 2023年1月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7312

葡語雖為澳門的官方語言之一,而葡語於本澳絕大多數居民如同「外星語」。近年特區政府一直亦積極將葡語帶到校園,但現在的課程似乎只讓學生忙於學習語言,卻忽視了學習語言雖用於交流,惟交流只是其中一部分⋯

116 澳門剩下多少葡萄牙特色紙本月刊
澳門號 (圖片來源:hojemacau.com.mo)
飄泊三十載 歸期未有期 葡文報:社文司拒接「澳門號」回澳 2016年12月3日|文:編輯組|https://aamacau.com/?p=35912

1988年,一艘三桅木船於澳門誕生,並以「澳門」命名。這艘船除訓練了一代一代的本地航海人員外,更於1998年由澳門出發,代表澳門參加於里斯本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但根據葡文報章《今日澳門》於今年6月⋯

2016-12-02 政府拒讓「澳門號」回歸?專題報道荔枝碗舊船廠發展及保育
談駿業認為本地造船工藝有其文化內涵,「澳門號」的回歸澳門將有重大研究價值。
澳門造船標誌逐一散落消失 談駿業:盼「澳門號」回歸澳門 2016年12月3日|文:編輯組|https://aamacau.com/?p=35911

對於曾代表澳門參與98年世博的「澳門號」現正身處葡國,且開始腐爛,一直致力推廣澳門造船工藝文化的談駿業認為,此船對澳門造船業,甚至中國造船史,都別具研究價值及象徵意義,希望「澳門號」可回歸澳門⋯

2016-12-02 政府拒讓「澳門號」回歸?專題報道
溫泉認為「澳門號」若能復修,將有助推廣本地造船文化
溫泉:「澳門號」回歸有助推廣本地造船文化 2016年12月3日|文:編輯組|https://aamacau.com/?p=35910

「澳門號」於80年代由政府設計,船體由路環船廠製造,並於政府船塢安裝。有報道曾指,「澳門號」的重要性在於它是唯一由政府船塢建造的中式帆船,也可能是唯一一次船塢與本地造船廠有紀錄的合作。澳門造船工⋯

2016-12-02 政府拒讓「澳門號」回歸?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