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愛在「鞏固期」內首次向合乎條件的非自願失業或放無薪假等的人士派發應急食物,主要受益人士為在澳工作的外藉移工以及滯溜的外籍人士,而首日派發近300份食物包。有獲得食物包的移工表示,疫下不少在澳人⋯
《起初他們⋯⋯》(英語:First they came …)是德國信義宗牧師馬丁.尼莫拉於1946年二戰後以德文寫成的一篇懺悔詩,其翻譯如下: 「起初,納粹抓共產黨人的時候, 我⋯
近年治安當局以各種理由限制示威集會,早前更聲稱外僱無集會示威權,引起社會爭議,隨後有本澳居民向治安警書面預告,將集會聲援緬甸的民主抗爭,但亦在當局「建議」下取消。社運人士周庭希認為,事件反映⋯
繼2月有緬甸籍外僱擬舉行集會聲援緬甸民主抗爭,向治安警作書面預告時,被警方以「非澳門居民不具集會權及示威權」為由拒絕接納後,本澳居民吳少洪公開表示,原計劃3月10日於三盞燈集會聲援緬甸的民主抗爭⋯
究竟非澳門居民在澳門是否享有集會權及示威權?自事件爆出後,坊間一輪熱議,政府與法律、社會意見各有看法,部分如下1: 治安警察局: 根據《澳門基本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境內的澳門居⋯
這首詩或大家曾聽聞,「起初⋯⋯我沉默⋯⋯最後當他們來抓我時,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立法會直選議員蘇嘉豪擔心,若今日的澳門市民在外僱的基本權利受損時選擇「事不關已」,任由這些權利的行使⋯
澳門是一個有65萬人口的城市。根據2021年1月治安警察局統計數字,外地僱員有175,778人,移工佔了澳門人口約27%,作為人口的一大組成部份,移工的權利保障又是否受到足夠重視?研究移工的社會⋯
在疫情以來,外僱基本權利的保障引起外界關注。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表示,改善外僱的處境和待遇應從僱主和僱員關係打好基礎,增加對外僱的保障最終受惠的都是澳門的僱主、家庭和社會。他認為,建立與「與外僱⋯
同為澳門經濟發展付出努力的一群人,他們在澳的處境為何始終被忽略?根據統計暨普查局2021年1月公佈的數字,澳門的就業人口有388,800人,對比移工人口有175,778人,移工約佔了45%。移工⋯
根據統計局數字,澳門2018年第3季總就業人口超過38萬。而勞工局數字顯示,截至2018年10月,本地外僱人數就超過18萬,可見外僱對本地勞動力之重要。而聘用最多外僱的行業為「酒店及飲食業」(⋯
人總是希望安定,以為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便會做到退休。可是沒有人會知道,十年,甚至五年後自己會在哪裏,會做甚麼工作。 1990年代,澳門的建築工人流行去台灣工作,我爸也去過,他們住的是工地睡鋪,吃的⋯
在國內的偏鄉或大量輸出勞動力的東南亞國家,「留守兒童」問題嚴重,近年已有不少媒體關注。而在富裕、倚靠大量外來勞動力的澳門,近年政府收緊了外僱家庭成員暫時逗留的申請門檻,為了不想錯過陪伴孩子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