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
固體廢物回收率偏低 徵費措施立法拖延多年 林宇滔:政府有無重視過環保政策? 2018年10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9718

去年本澳的人均城市固體廢棄物量達到每日2.16公斤,繼續成為鄰近地區之冠。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指出,本澳的固體廢棄物面對著十分嚴峻的情況,例如塑膠垃圾,每年塑膠的回收量都不及一日的廢棄量多⋯

建築廢料堆填區超負荷。
空氣質量惡化 固體廢物量居高不下 陳俊明:澳門與環保背道而馳 2018年10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9724

《特區五年規劃》提到要把澳門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宜居、宜業、宜行、宜遊、宜樂的城市,但從環境數據看來,澳門距離「宜居」城市的路似乎愈來愈遠。面積甚小的澳門,人均垃圾量卻是內地三個城市及新加坡和⋯

澳門氣象學會會長方志剛。
方志剛:氣象局有進步 面對災害首重訊息傳遞 2018年10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9728

超強颱風「山竹」九月來襲,所引發的風暴潮再次令本澳低窪地區變成澤國。雖然政府在事前預警、災後善後工作都獲得正面評價,市面恢復的速度亦較上次「天鴿」災害是快速了很多,但是本澳兩度受到具超強破壞力的⋯

食物袋本身可以摺疊、可以清洗,亦可以承載乾濕、冷熱食物。
環保商店售賣可重用食物袋 店主Sonic:冀透過產品喚起環保意識 2018年10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9729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不少人都會利用手機應用程式叫外賣,只需數十秒,外賣就能送上門,方便性毋用置疑。但是大家又有否想過,在方便的同時,亦無形中產生了許多的塑膠廢物?就以茶餐廳叫外賣為例,一個飯連飲品⋯

澳門膠袋使用量驚人,全年膠袋消耗量達4億5千萬個,佔總體固體廢物約4%。2
基建,由政策出發 環保,由生活開始 2018年02月28日|文:期克果|https://aamacau.com/?p=45266

隨着科技進步、人類對環境保護的訴求愈來愈大,也因着人們對生活質素有所嚮往,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雖然透過多年來的教育和推廣,依筆者所觀察,支持和採取環保行為的人的確有所增加,不過始終較難達到一⋯

崔世安:的士規章明年送立法會審議 明年落實未來10年減廢目標 2017年11月14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43259

【施政報告】的士服務多年來為人垢病,修改《的士規章》拖延多年仍未有下文。行政長官崔世安在《2018財政年度施政報告》當中提及,為完善的士服務的制度建設,依法嚴厲打擊違規行為,預計明年將《的士客運⋯

路環開賭疑雲密佈 習總指示當冇到? 2017年11月13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43219

【守護路環】十三集團(00577)於10月20日作出《公佈》中顯示,該集團對「十三第」酒店開賭場的事仍有憧憬,當中稱,預期待(其中包括)在博彩持牌經營者「就於十三第酒店經營博彩業務取得澳門政府批⋯

城市的裝飾需要想像力,中秋放「燈籠」、新年放「恭喜」,能否在傳統中突破不一樣?
關於城市美學:那天我在議事亭前地,看到一個我不想認識的城市 2017年10月10日|文:思崎井|https://aamacau.com/?p=42550

每到節日,就要忍受大量劣質的人造景色。 每次面對這個城市的美感,供我仰望的事都讓人敢到無力,這個在空間中發生的事,總隔着不同的碰撞,失序。「真的討厭死了」,路上行色匆匆的人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說。而⋯

圖輯:歷劫之後 2017年09月12日|文:(攝影:華生、守門犬、思崎井)|https://aamacau.com/?p=41913

經歷濠江海水洗刷的澳門,為整座城市襯托出一遍泥黃色的基調,任暴雨如何洗刷都無法回復原來的顏色。風暴過後,最好和最壞的都通通現形,當權者旨在儘快恢復生活的「正常」、重構管治的正當性,浮華繁盛的賭場⋯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溫水煮青蛙」的理論,當全球均溫一點一點地上升,然而我們繼續浸泡在溫水中。
「天鴿」還會再來! 2017年09月12日|文:陳俊明|https://aamacau.com/?p=41916

(編按|風災過後的反思:「天鴿」來襲,小城承受了極大的打擊,但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超強颱風一定還會再來;風災過後,澳門的樹木倒塌嚴重,關於如何種植,長春社給出了建議;風災後半段幾乎是垃圾之災,而⋯

市民處理垃圾的態度卻是造成今次「垃圾圍城」的核心原因。
「垃圾圍城」誰之過 2017年09月12日|文:陳俊明|https://aamacau.com/?p=41911

市民處理垃圾的態度卻是造成今次「垃圾圍城」的核心原因。攝影:守門犬一場風暴過後,市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停水停電的經歷,必然就是滿街堆成山頭垃圾的震撼景象;根據政府公布的數據風災過後短短兩天內已經⋯

顯然紮根未深。
樹木重植要預留足夠生長空間 2017年09月12日|文:蘇國賢、大蔥|https://aamacau.com/?p=41910

風災過後,澳門的街道遍地倒木,滿目瘡痍。根據民署的初步估算,位於公共地方的倒塌古樹超過20多株,全澳倒塌的公園樹及行道樹超過10,000多株,嚴重受損的逾4,000株,中等受損的逾9,500株⋯

澳門一直無休止地填海。
大海的能見度 2017年09月12日|文:川井深一(井井三一繪本書屋)|https://aamacau.com/?p=41912

天鴿過境之後,孩子說想再走一趟鄉村馬路外圍譚公廟的岩灘,想察探會否有擱淺的中華白海豚需要救援。我們在家中重新跑一次救助擱淺鯨豚程序,準備一些濕毛巾,帶著希望不會用上的心情上路。 強颱風之下的海洋⋯

倒灌的海水,把城市佔領為海洋,這會不會就是目前人們對「海洋」最鮮活的記憶。
海洋遠去 洪水到臨 2017年09月12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1909

「水已經淹上第六級樓梯了,怎麼辦?」 女人在電話中大叫着,此刻她已慌亂從地面走上閣樓,眼睜睜地看着樓下所有財物浸泡在水中。 即使打電話來求救,他也完全無法可施,只能囑咐她,一定要留在原地,千萬不⋯

九十年代起多次大型填海,澳門的海岸景觀已面目全非。圖為1987年從灣仔山遠眺澳門 (圖片提供:陳永漢)
「保護是為了反省」——專訪陳逸鋒 2017年09月12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1908

「文化」(Culture)一詞在西方,源於拉丁語「colere」,有「跟大自然互動」、「耕作」的意思,可見「文化」跟「自然」一開始就已密不可分。 若說「海洋文化」,更是如此。「參照國立台灣海洋大⋯

《塑料王國》
我們都生活在化學的海洋裡 2017年07月27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0882

鏡頭一:孩子們鑽到塑膠中間,想做一個溫暖的窩。 鏡頭二:小女孩撥開塑膠碎片,用手捧了把水來洗臉。 鏡頭三:男孩把塑膠丟入火中,燃起黑煙,但也幫忙煮好了飯。 鏡頭四:一群羊來到了剛剛運來的垃圾堆裡⋯

外來垃圾,是洋流帶來,抑或旅遊聖地永遠的宿命?
哪一天我們會爆?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40465

澳門的環境問題一向是個高度爭議的議題,《論盡》媒體長期以來陸續作出報道,包括焚化爐飛灰事件、垃圾堆填區、樹木保護和綠化問題,以至周邊區域的環境議題,例如核電設施、橫琴開發等。幾年來,我們見證生活⋯

立法議員李靜儀
有政策 缺配套 李靜儀:車要被劏怎麼辦?古董車怎麼辦?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0463

繼今年年初本澳「霧霾」後,上月亦有幾日空氣指數錄得「不良」水平,以往多是蔚藍一片的初夏天空瀰漫着一片灰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指,藍天不會亦不應成為奢侈品。事實是,翻查資料,2016年水坑尾路邊監⋯

張尤聰表示,單車出行非常方便,不再擔心找車位和塞車。
每年「單車遊」 單車出行卻是夢?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0423

澳門機動車輛密度逐年攀升。雖然政府透過驗車計劃及增加停車位收費等措施,以增加養車成本,從而希望達到控車的效果。然而,在另一方面,卻未能同時有效推動綠色出行,當中在公共交通和單車出行等的配套仍未跟⋯

澳門環境資料 - 樹木部分
綠色生活 缺田少樹 綠色未來:閒置地可否用來耕田?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0454

「綠色出行」、「綠色生活」⋯⋯一個個政府大力宣傳的環保理念,不少市民亦深感認同,卻都因為政府欠缺實際配套而淪為空談、口號、形式。例如當局一直宣傳綠化、綠色生活,每年「綠化週」亦舉辦植樹活動並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