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惡化 固體廢物量居高不下 陳俊明:澳門與環保背道而馳

066 我們不要垃圾城 紙本月刊

文:論盡

網址:https://aamacau.com/?p=49724

時間:2018年10月25日 11:11

建築廢料堆填區超負荷。

建築廢料堆填區超負荷。資料圖片

《特區五年規劃》提到要把澳門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宜居、宜業、宜行、宜遊、宜樂的城市,但從環境數據看來,澳門距離「宜居」城市的路似乎愈來愈遠。面積甚小的澳門,人均垃圾量卻是內地三個城市及新加坡和香港的「六地之冠」,車輛密度居世界前列,空氣質量持續惡化,且各項環保政策立法拖延多年未推出。

環保人士陳俊明指出,雖然本澳去年的空氣質量與前年相比沒有太顯著的惡化或改善,但是近10年間,空氣質量明顯正在惡化當中。「政府稱早兩年空氣質量有改善,『良好』及『普通』的天數增加了,但你看去年的數值又再下降了,明顯這不能成為空氣質量變好的依據,因只是數個百分點的變化。反觀各個污染物的指標,近10年都是顯著上升的,不論是PM2.5、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鉛等等都是上升。」

他續指,毋須政府作科學監測,市民都能察覺到空氣質量變得愈來愈差,「空氣質量良好的天數上升,可能只是季節性週期,但從整體來看,各類污染物的平均值都有所上升。」陳俊明指出,報告顯示一氧化碳情況好像有改善,「但有改善不代表好了,只是對比去年減少了。」懸浮粒子的數值減少了,但相對地氹仔的情況較其他地區嚴重,「這歸因於氹仔近年的發展速度增快許多,車輛密度變高,以前連紅綠燈都沒有,但近年卻經常塞車,明顯是因為城市發展,交通流量增大導致污染。」

《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7》表示,去年臭氧已取代懸浮粒子成為本澳主要的空氣污染物。陳俊明表示,臭氧的生成是十分複雜的,可以是在自然界自然產生。但當氣溫上升時,臭氧的濃度亦會隨之上升,故此有必要為此進行科學分析。他亦指出,現時環境狀況報告未有將全球暖化下氣溫的變化加入其中,加之溫室氣體排放量亦不斷上升,「可以說,在空氣質量的範疇,我們是完全不合格的,完全不見有重大法律去規管。政府曾制定法例規管二衝程電單車、尾氣排放標準等,但成效卻不顯著。」

年初氣象局網站顯示24小時污染物濃度超標,但空氣質量指數竟只屬「普通」程度。

年初氣象局網站顯示24小時污染物濃度超標,但空氣質量指數竟只屬「普通」程度。資料圖片

面對愈趨惡化的空氣質量問題,陳俊明認為,必須要從兩大空氣污染源落手。他指出,雖然政府稱要加大本地發電量,但造成空氣污染的其中一原因就是本地發電,「除非加可再生資源的發電量,如太陽能、風力發電等,但我似乎看不到進展,比例上仍是停滯不前的。」另一方面就是交通,他指出,本澳的車輛密度一直上升,「增幅雖然少了,但是整體密度仍十分高,就是因為我們無法更新老舊車輛,這是必須要做的,否則空氣污染問題將會持續下去!」

固體廢物量六地之冠 陳:用完即棄成潮流

至於在城市固體廢物量方面,《環境狀況報告2017》提到本澳去年的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已經達到每人每日2.16公斤,再創新高之餘,亦是與北京、上海、廣州、新加坡、香港比較下的「六地之冠」。陳俊明指出,雖然去年的城市固體廢物量的升幅較前兩年放緩,但這並不值得社會高興,「因為這仍代表我們不是走向環保城市之路,在人口沒有太大升幅的同時,固體廢物量卻仍在增加。」

環保人士陳俊明。

環保人士陳俊明。

陳俊明認為,主要有兩個因素影響固體廢物量的上升,第一就是本地的龍頭產業──旅遊。他指出,近年旅客的逗留時間較以往長,但政府卻未有歸因,並未調查垃圾量從何而來,「這是較難跟縱的,要對旅客做抽樣調查,故此未來在考慮固體廢物政策時,必須從旅客著手。」

另一個原因,則是市民的節約意識依然不足,陳俊明直指,現時「用完即棄」已成潮流,歸根究底在於法律及政策未有鼓勵居民減少廢物,亦沒有任何罰則,「國內已不再使用發泡膠,但我們仍在用,每日大量即用即棄的用品被丟棄,政府亦無計算過即棄物品佔整體垃圾量多少,亦未有做真正的垃圾種類調查。若要對減廢進行立法,必須要多做科學調查。而未來針對即棄物品亦可能要加徵稅項。」

說到即棄物品及徵收稅項的議題,不得不提討論多時的「膠袋徵費」,事實上,政府早於2016年完成諮詢,但直到今日,膠袋徵費的法律仍然處於沒有終點的「立法程序」之中。陳俊明批評,膠袋徵費談了五六年仍不見蹤影,且即使早前有多達5千名市民聯署要求政府規管塑膠物品,但政府仍然零回應。「這是可以預期的情況,我們不感驚訝。廢物量未來肯定會繼續上升,我們繼續是六地之冠,沒有一個地方的垃圾量夠我們多,這是令人失望的。」

「其實回收資源物只是第二步,第一步應是減少浪費。我們生產廢物的量變多,你看到是因為我們的潮流改變了,因為我們現在是一個用完即棄的時代。外賣app愈來愈多,網購流行產生大量包裝產品。如何從源頭減廢?政府零政策。無可避免地,垃圾廢棄量仍會持續上升。」

污水廠處理能力超負荷
陳:海洋塑膠垃圾問題應重視

除了空氣污染及固體廢物爆標外,海洋污染也是不能忽視的。環境狀況報告提及本澳水域中非金屬污染物增多。對此,陳俊明認為,這與近年的填海工程影響水流,導致水體的污染物增多有關。「這是外因,大家都不想有填海工程,奈何澳門不夠地。」內因方面,當局對於生活用水及非法傾倒污水的監管不足,水質中的礦物質如磷等非常多。「這是因為我們的生活污水中,有很大部分都含有清潔劑。政府有否做過教育,叫居民少用對環境不好的清潔劑?我就從來沒有見過。」

水質污染問題除了外憂,還有內患。澳門半島污水廠近年面對超負荷的問題,不少污水都未有經過污水廠處理就直接排放到大海中。陳俊明指,污水淨化過程絕對不能快,污水需時沉澱,亦需要加入化學劑淨化。由於污水廠的處理能力不足,但同時污水源源不絕地送到污水廠,就只能直接排放出去,「如果我們不能在源頭上減少,舊的污水未處理完,新的一批又來,故此居住在污水排放口附近的民居就會變成重災區。」

「處理水質問題要有輕重緩急。」陳俊明認為,政府應先撥地讓污水廠進行更新,加大處理能力,但這並非長遠的解決方法。關鍵在於政府在水質上要有長遠規劃,對居民進行宣傳教育,長遠而言一定要善用水質。他亦指,現時政府對於水質的監管,並未包含塑膠垃圾的問題,「水中微膠粒的問題,我們近年不斷提及,但政府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根本無視,連數據都沒有。」

澳門半島污水廠近年面對超負荷的問題,不少污水都未有經過污水廠處理就直接排放到大海中。

澳門半島污水廠近年面對超負荷的問題,不少污水都未有經過污水廠處理就直接排放到大海中。資料圖片

任由污染惡化 陳:全世界減廢,澳門卻背道而馳

面對全球污染及氣候問題愈來愈嚴重,究竟小城要如何扭轉「污染製造者」的局面?陳俊明的看法就比較悲觀,「坦白說,澳門這麼小,其實很難影響全球的。就連大陸都不想理澳門的污染問題。大陸會給予不少城市有許多環境指標,但又放任澳門,任由其污染,因為澳門佔的份量太少。」他指出,資源的消耗就是碳足跡的排放,「每一度海洋溫度的上升,颱風的威力可以增加10%,水份蒸發亦令雨量增大,其實這是因為每個人的行為積累。」

「即使今日全部人停止用電,不再有碳排放,全球氣溫依然會去上升,但我們至今連停止暖化的政策都沒有,其他地區都不斷減排,但澳門卻是不斷增加排放,為何可以這樣?若澳門不再動起來減少,未來一連會遭殃。澳門在海邊,坦白說,我可以保證2至3年後又會再看到天鴿,你做什麼閘,十米高都沒有用,怎能擋到水流進來?我都不希望這麼悲觀,但你會看到當全世界正在減少浪費,本澳卻在一個背道而馳的道路當中。不少地方已經禁止用膠袋,但我們仍在講何時立法收一元。」

陳俊明強調,要減少生活上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包括減少用電、水,盡量延長每一件物品的壽命等,「環保最難的,就是環保屬於一個累積的工作,不是像食藥般一次見效,而是整個地球的骨牌效應。政府作為最多資訊的掌握者,亦是最大的資源消耗者,許多水、電、垃圾的產生,都是政府帶頭作出的。但現在卻是一個盲眼的政府掩蓋居民的眼,大家一起走到崖邊跳下去,誰去揭開他們的眼?大家都不想去改變,最終只有大自然的災難,才會令到大家張開眼睛。」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