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局局長譚偉文今(3)日在出席一公開活動表示,當局擬限制發泡膠托盤、膠杯及膠碟入口,但強調有關措施只有與業界充份溝通並取得共識「影響不太大」後才會進一步去落實。 近年當局推行一系列限塑措施,包⋯
環保局表示,自去年10月來了首批來澳度冬的黑臉琵鷺後,目前在路氹城生態保護區最多觀察到34隻黑臉琵鷺和5隻白琵鷺。與2021年11月相比,在生態保護區內能觀察到的黑臉琵鷺數目有所減少。 據局方於⋯
間選議員李振宇表示,為了加強本澳的環境保護,促進可持發展,特區政府應就環境評估法立法。故此,他提出書面質詢要求當局交代會否考慮制定《環境影響評估法》以及有無相關立法規劃。 身兼工聯副理事長的李振⋯
為鼓勵車主將較高污染的老舊電單車淘汰並置換為新電動電單車,環保局再推出《淘汰老舊摩托車並置換新電動摩托車資助計劃》。淘汰每一輛合資格的電單車並註冊一輛新電動電單車作置換,可獲批給的資助金額為澳門⋯
環保局公佈《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下稱:規劃)。《規劃》在低碳節能、環境質量及生態保育等層面提出 10 個約束性及預期性規劃指標 ,當中僅得3項指標為約束性,分別為二氧化碳排放⋯
議員顏奕恆關注廚餘處理規劃。環保局局長譚偉文表示,政府正在建築廢料堆填區建設中央廚餘處理設施,預計落成後每日廚餘處理量約220公噸。由於建設需時,現時將增加廚餘收集的分類,第一階段以收集工商廚餘⋯
行政會完成討論《修改第21/2011號行政法規〈環保與節能基金〉》行政法規草案,調整環保與節能基金的監督實體為運輸工務司司長,並調整行政管理委員會的組成,以配合能源辦的職能併入環保局。環保局局長⋯
環境保護局昨(5)公佈《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0》(下稱:報告)。根據報告數據,各相關政府部門在 2020 年接收的噪聲投訴總數較 2019 年亦大幅增加超過4成,環保局表示由此反映疫情期間居民⋯
環保局局長譚偉文今(5)表示,局方現正研究,及諮詢業界、相關政府部門關於明年 (2022年) 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吸管和攪拌棒入口。又指,初步進展理想,預計明年可以實施有關措施。 政府於2⋯
立法議員蘇嘉豪提書面質詢表示,不少居民投訴光污染不只影響城市環境,即使到遍遠的龍爪角仰望夜空也難逃光害,他質詢當局何時提案立法防治光污染。環保局回覆稱,現時本澳控制光污染措施對源頭控制有一定成效⋯
環保局長譚偉文今日受訪時表示,本澳於2019年10月18日實施膠袋收費後,社會普遍支持配合,減少塑膠袋行動初步取得一定成效。當局近期經比對 2018年垃圾成份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垃圾成份中的塑膠購⋯
踏入2021年,本澳有多項政策措施今日起開始實施。發泡膠製一次性餐具於今日起禁止進口及轉運,環保局早前表示正研究限制使用或入口塑膠吸管和攪拌棒。 氣象局今日起亦正式提升本澳空氣質量指數標準,收緊⋯
環保局表示,自去年10月首推膠樽回收機後,使用率日漸提高,至今已收集超過74,000個膠樽。為進一步方便市民實踐回收行為,至本年11月已在部分體育場館、各輕軌站、出入境口岸等地點增設32部膠樽回⋯
政府今(30)公佈行政長官批示,由明年(2021年) 1月1日起,本澳禁止進口及轉運發泡膠製一次性餐具包括餐盒,餐碗、杯及餐碟。 一次性發泡餐具近年來的使用一直有漸減的趨勢,但今年疫情下,隨著外⋯
行政會發言人張永春今(23)日表示,環保局將於明年1月1日起重組,屆時能源辦的現有職能將併入環保局,同時環保局將增設能源業發展及管理廳,負責策略研究能源政策及產品的發展,以及推動、協調及跟進能源⋯
針對澳門環保基建設施的投入及具體減廢措施,《論盡》曾去信環保局查詢。環保局回覆節錄如下: 問:貴局指出,澳門近年的各類固體廢物急速增長,對各環保基建設施造成壓力。現時本澳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可分為⋯
環保局今日邀請傳媒參觀位於氹仔北安的電子及電器回收處理廠,並介紹有關設備的處理流程。環保局環保基建管理中心主任陳國浩表示,當局於今年 1月起推出「電子及電器設備回收計劃」,截至 7月,當局共回收⋯
建築廢料堆填區嚴重超負荷,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今日回應議員口頭質詢時表示,受離島醫院工程及私人工程影響,堆填區海泥量大增,上兩周向機場方向「瀉咗一啲」,情況況令人擔憂。當局決定暫停堆填區內的海泥⋯
膠袋收費實施近一個月,環保局局長譚偉文表示,局方對市面手信店、超市和商鋪巡查逾 500次,未發現任何違法情況。他稱,膠袋收費在澳門是新事物,需要時間適應,但目前見到市民的守法意識和對法律認受性高⋯
膠袋收費將於明(18)日起正式生效,法律訂明除兩種豁免情況(即未事先包裝的食品或藥品,或機場禁區零售業場所取得且受攜帶手提行李安全限制的貨品)外,商戶在零售行為中須對每個所提供的塑膠袋收取定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