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聽欣欣分享她的旅行經歷,好一部分都是她如何「過關」。兩次旅行,一次八個月,一次三十三個月,踏足過五大洲,見識過逾四十個地方的風土人情;要說兩次合起來超過一千日的旅程有甚麼「最難忘」、「最喜歡」⋯
因為在九澳露營看不到星星的筆者,失望到不得了,所以問陳俊明(Joe)是否有同樣的感受。Joe表示感同身受,他說其實兩三年前在橫琴的主題公園的燈飾已經影響到澳門的觀星愛好者,哪怕走到龍爪角郊遊徑⋯
「因為不知道以後自己還有沒有勇氣去拍家人。」剛於二O一八年十二月獲《澳門影像新勢力》頒發「評審團特別獎」的新生代導演李卓媚,去年的作品《爺爺的老房子》和這次獲獎的《棉花》,都以家人為主題,問她背⋯
本文節錄自2018年5月18日於台北思劇場,由大大樹音樂圖像舉辦「遊與藝——音樂與劇場的傳統轉譯」座談,邀請到琵琶音樂家鍾玉鳳與劇場工作者鄭尹真共同對談,分享各自從傳統音樂與南管戲曲的養成背景⋯
有關早前報導澳門演藝學院(下稱演藝)戲劇學校(下稱戲校)僅餘兩位老師授課,筆者作為戲校舊生,除了深感痛心外,更應讓公眾了解一個相對小型部門的事件,卻反映出整個政府嚴重的招聘制度繁複,落後等問題⋯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早前表示:「我看到文化局的工作現在亦都是有條不紊。」又表示最新民調顯示,市民認同文化教育方面的表現。 不過,《論盡》發現,現時演藝學院戲劇學校只有兩位老師,開辦的科目也較以前⋯
每當有人提到大三巴牌坊、噴水池等地方,澳門人第一個反應必然會是:迫!而近年旅遊局被旅客擠爆的場面似乎愈演愈烈,情況令人擔憂。政府近年開始提倡要將旅客分流至其他社區,並透過舉辦社區旅遊活動、市集等⋯
有關前街街坊認為「爛鬼樓」連月來封路舉行活動「擾民」。主辦單位的「澳門歷史城區發展促進會」代秘書長蔡志成就回應稱,不少商戶支持活動,認為有助帶動人流;又表示,促進會已推出多項措施,例如「泊車證⋯
澳門的奇幻,在於有這樣的外地節。 澳門有好多「之都」、「盛事」,有武術、文化或是美食,總是目不睱觙,讓人記也不記不住。 就以這個星期為例,有藝穗節,有劇場搏劇場這一類的藝文表演。一整年排下來,過⋯
本澳旅客數字不斷創新高,小城的旅客承載力備受社會關注。而政府近年亦提倡將旅客分流到社區,以減低旅遊區的負荷,亦有坊會與文創團體合辦社區旅遊活動,究竟這些措施的成效如何?當局至今仍給不出一個說法⋯
南灣雅文‧湖畔將於週六和週日 (19和20日)舉辦「創意城市美食之都」廚藝表演,旅遊局今日舉行拜神儀式,祈求活動順利舉辦。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表示,來自世界各地20個「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30多名青⋯
保利達洋行控《訊報》誹謗案 保利達洋行早前入稟控告《訊報》總編李江在關於「海一居事件」的系列評論中涉嫌「誹謗」、侮辱」、「公開及詆毀」,初級法院上月宣判李江和《訊報》社長周仲屏刑事罪名不成立,而⋯
二龍喉公園的黑熊Bobo遺體被製成標本事件軒然大波。有市民希望可為Bobo舉行葬禮,並反對將之製成標本。箇中種種,關係到澳門人的生死觀、動物觀,乃至動物在我們社會扮演的角色。事實上,打從Bo⋯
2016年9月1日,澳門的《動物保護法》生效。而在澳門,動保議題焦點可能多集中在貓狗,其他則較少討論。本身是學者的動保人士謝曉陽認為,現時最重要的不是法例,而是教育,包括公眾教育、學校教育、素食⋯
常聽到一些對動物保護的爭議。支持動保的謝曉陽有何看法? 為何可吃豬肉,不可吃狗肉? 謝:兩樣都不該吃,但這事(哪種肉可以吃)很關乎文化。這可從倫理、文化甚至宗教角度去看。從宗教角度,伊斯蘭教就是⋯
「我最記得那時在花蓮上工作坊時,有老師提出一個問題:究竟甚麼令我們的慈悲,從人及至於動物?他提出一個問題是:人本身對自然環境或自己生存的地方,那種愛是甚麼?甚麼跟你有關?甚麼會引起你的慈悲心?會⋯
澳門保護遺棄動物協會聯同七個動保團體於十二月一日,在二龍喉公園舉行悼念黑熊Bobo的集會,反對民署將Bobo製作成為標本,有超過一百名市民參與。不少市民向Bobo獻花,並在Bobo生前居住的區域⋯
國際生物學泰斗珍.古德認為一個「好的動物園」在兒童身上扮演的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的確,動物園是否真的能有教育上的影響力,必先取決於展示品質的好壞。 幾乎所有去過動物園的成年人應該都會同意,兒時參觀⋯
對於最近「Bobo遺體處理」爭議,「綠色生活」發起了這一次網絡調查,希望藉此了解公眾對於 Bobo遺體的處理態度,以及因此所引發出來對動物保育和權益、科普教育等問題的見解。共有941人參與了此次⋯
根據統計局數字,澳門2018年第3季總就業人口超過38萬。而勞工局數字顯示,截至2018年10月,本地外僱人數就超過18萬,可見外僱對本地勞動力之重要。而聘用最多外僱的行業為「酒店及飲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