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紙本月刊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Nocturnal》——場與植物的深夜共舞 2023年7月8日|文:方言社|https://aamacau.com/?p=102760

踏入二〇二三年,隨著本地疫情緩和,澳門亦姍姍來遲地迎來開放出入境,與世界重新連結。疫情期間被強行停止的各種藝文交流活動亦重回正軌。因此在二〇二三年的上半年,我們已能看到不少累積已久的視覺藝術出版⋯

122 非遺忘紙本月刊
Mandy (左)及Eva希望大家先多理解資優兒童的困境。
被埋沒的天才?被誤解的孩子?資優教育碩士生探究本澳「資優兒童」 2023年7月8日|文:瑪姬|https://aamacau.com/?p=102759

當特區政府正為著要引入人才而煩惱,原來在澳門有一群土生土長、極具潛力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發展潛質和方向,卻因為在大眾瞭解不足的情況下,得不到任何支援,家長們成為「孤島」,靠自己尋求發展機會。不知道⋯

122 非遺忘紙本月刊
舊法院成為一班劇場工作者的修煉場。
南灣舊法院黑盒劇場 十年回望 2023年7月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2758

二〇二三年五月底,一連兩晚《海鷗來過的房間》音樂會圓滿結束,舊法院大樓黑盒劇場,正式走進歷史。不少劇場人紛紛在社交平台上高呼不捨,說著再見,分享各自在法院有過的難忘回憶與片段。南灣舊法院臨時黑盒⋯

122 非遺忘紙本月刊
訪問當天,文化局尚未發新聞稿表示「組織了逾50位界別團體代表參觀新建場館」。莫兆忠表示,自己不知道有參觀。由於不知道新場地的情況,他未能對場地產生太大的期待。攝影:張銘洋
在借來的時空 做了正確的事 2023年7月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2757

「我記得二〇二〇年去(舊法院)時,就說這個地方不會很長久地給你用,很快他就不是表演場地。這個我聽了三年,我就覺得每次看演出時就有一種『它是不是最後一次』的憂慮,然後到《海鷗來過的房間》音樂會,發⋯

122 非遺忘紙本月刊
新建的文化中心黑盒劇場。相片來源:文化中心網頁
文化局:新黑盒劇場 由文化局營運 2023年7月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2756

究竟新的黑盒劇場會如何管理營運?會否沿用舊法院的模式?文化局回覆《論盡》查詢時表示,新建的澳門文化中心黑盒劇場將沿用澳門文化中心劇院之營運方式,由文化局負責主體營運,屆時部分由文化局主辦的演出節⋯

122 非遺忘紙本月刊
爭普選亦曾是五一遊行的主要訴求。圖片由作者提供
曾經「澳門光輝,五月」⋯⋯也許不再了? 2023年6月4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102007

五月,在國際勞工權益運動有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在中華近代史有追求民主和科學的「五四運動」;在澳門街回歸後,直至疫情前有不間斷的「五一」遊行,還有在二〇一四年那次壯闊的公民力量展示——促使特區⋯

121 傷城記:消失的五一遊行紙本月刊
疫後新常態 五一無遊行 余永逸:再討論何為「一國兩制」有意義? 2023年6月4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1919

疫情持續三年,政府曾以此為由叫停各類大小活動,其中包括以往居民常用以表達訴求之方式——遊行。現時社會正逐漸復常,遊行又是否能如以往般如常舉辦?今年五一未見有任何遊行,本有意申請遊行的扎鐵工會會長⋯

121 傷城記:消失的五一遊行紙本月刊
五一遊行訴求多涉及勞動權益。資料圖片
遊行受壓、遭勸退 區錦新:公民社會正萎縮 2023年6月4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1918

無論疫情三年或疫後,以遊行表達訴求的方式似無法回到疫前的正常情況,遊行預告難獲得當局「青睞」。前直選議員區錦新認為,自二〇一八年治安警察局取替市政署接受遊行集會書面預告後,市民想組織遊行集會等活⋯

121 傷城記:消失的五一遊行紙本月刊
前職工盟幹事的杜振豪表示,香港的勞工團一直以來所爭取的勞權,包括最低工資的改革、標準工時立法、全民退休保障、恢復集體談判權。圖為二〇一九年的五一遊行。 圖片來源: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五一無遊行 前職工盟幹事杜振豪:港澳難逃遊行空間收窄命運 2023年6月4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1917

在無疫情措施限制下,香港疫後首個五一勞動節亦沒有出現遊行、集會,與疫情期間無異。曾以個人名義申辦五一遊行的前香港職工會聯盟(職工盟)幹事杜振豪坦言,香港當局現時對遊行的態度反映了中央立場:某些議⋯

121 傷城記:消失的五一遊行紙本月刊
黃偉民於五月五向交通局遞信,除了兩名記者,多名疑似便衣在現場全程跟足及拍攝。
十年五一遊行路 黃偉民:法律允許的為何不繼續? 2023年6月4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1916

黃偉民、扎鐵工會、「澳門隊長」,對這些名稱,相信不少人感熟悉,有人表認同、亦有不少人嗤之以鼻。從二〇〇九起組織五一遊行,即使疫情期間亦向警方提交五一遊行預告,扎鐵工會亦是今年唯一的團體提交五一遊⋯

121 傷城記:消失的五一遊行紙本月刊
反對媒體「河蟹(和諧)」是青年動力五一遊行常見到的訴求。
澳門疫後續缺席五一勞動訴求 回憶青年動力國際連線往事 2023年6月4日|文:前青年動力創會成員李國強|https://aamacau.com/?p=101915

在二零一零年五一前夕,一群網上鍵盤戰士首先跳出螢光幕,從快餐店「網聚」見面後,毅然決心投入到五一勞動節的遊行上。訴求非常簡單直接,就是三個:「增經屋促就業」、「關注青年困境」和「抗衡河蟹文化」⋯

121 傷城記:消失的五一遊行紙本月刊
二〇一〇年的五一遊行,遊行人士與警方發生衝突,警方出動三台水炮。圖片來源:維基T1NH0 (talk)
五一遊行 訴求多元 有衝突、水炮、活力 亦有溝通、進步 2023年6月4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1914

澳門自賭牌開放,經濟得以發展之際亦激發不少社會矛盾,當中涉及勞動權益曾一度激化。澳門自一九九九年回歸,每年五一均出現大大小小遊行,從幾十到幾千人參與者不等,發起者有個人亦有小工會以及青年團體。五⋯

121 傷城記:消失的五一遊行紙本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