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區政府正為著要引入人才而煩惱,原來在澳門有一群土生土長、極具潛力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發展潛質和方向,卻因為在大眾瞭解不足的情況下,得不到任何支援,家長們成為「孤島」,靠自己尋求發展機會。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否?曾幾何時在Facebook家長群組,有人提及「資優教育」的相關話題,偏偏群組當中總會有些不甚瞭解的回應,半帶諷刺、半帶不屑,令到相關的家長更覺無助,亦無意再惹來更多人的反感。
正在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修讀資優教育碩士課程的Mandy,因工作關係對本澳「資優兒童」產生興趣,在探究過程中發現本澳對資優兒童評估、教育及協助並不到位,而資優兒童家長更是求助無門。
誰來關注我們?
曾在網絡上公開提出「資優學生」相關問題的,其實是在澳門出生、目前在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修讀資優教育碩士的Mandy。「之前我在香港做幼兒園老師,機緣巧合下,我在工作上遇到資優學生,因而在香港大學報讀了這個課程。」
她在去年年底想瞭解資優教育在澳門的狀況,於是在Facebook 家長群組上提問有沒有資優教育的群組或關注組?
「收到很多人覆我,當中大約有一半是負面的,例如:洗唔洗開個『全澳門仔女考1-3名父母群(組)』?原來有人誤解以為係有人在曬命。」同時,亦有一部分家長私訊她,反過來查詢可否介紹他們入這個群,當下Mandy理解到,原來資優教育在澳門既沒有受到關注、支援、甚至還被誤解。
從天才下滑的後果
Mandy發現澳門最大的痛點,是對「資優生」既沒有評估,亦沒有後續的培育和支援。「培育很重要,關係到他們的情緒,他們本身會很有要求,如老師不能滿足到他們的需求,會很糾結,影響情緒。」
她又指,倘未有足夠誘導的話,資優生或會發生很嚴重的自殺傾向、反社會、較平常會有「高分低能」——生活自理方面或會有不足。
「教育他們就要愈早發現愈好,我在大學讀到這些例子,有人在四歲可能智商高達138的話,沒有任何培育下,十年後或者會跌到去正常的範圍,但其他像社交行為上的問題,則不會治癒。」
「不同的個案都會不一樣,需要有多方面專業人士參與,書本上有指這種人士佔人口百分之一至二,當中亦與遺傳相關,家族中有這個歷史,資優的機會率會高一點。」在澳門,假如資優生兼具其他問題的話,方可以得到較適切治療。
「有一個家長,指學校會為孩子安排語言治療師、遊戲治療師、以及駐校社工、教育心理學家,都有幫他的。因為澳門未有一個特別指引,有人在外做評估不被承認,要經過教青局的評核,但只可以做到少許幫助,除非是『特殊資優』,即有其他的問題。」
開群組 讓資優生家長交流、相互打氣
Mandy開設了一個資優生家長群,讓這些父母一齊交流及相互支持,現時群組有二十多人。
「大部分是父母,他們提及自己的孩子都有資優的特點,亦有人做過測試,更重要是他們不想讓人知道他們的孩子是資優的,亦沒有任何官方及民間組織可以幫助他們。這群父母活像孤島一樣,與其他『同路人』互不相識。」
不足為外人道
經過Facebook的經驗,Mandy認為,有資優小朋友的家長,感覺到大部分人不想其他人知道家中有個資優小朋友,怕別人說他們曬命,他們不願意跟別人談到。這種「誤區」由來主要是澳門在這方面的資訊及教育是零,學校以及老師都沒有人理解這種情況,從學校教師的培訓中亦未有提到。
Mandy又稱,現時「資優兒童」在澳沒有統計數字,教青局有個指引,讓家長打電話去查詢,當中最讓人疑惑是:「著家長準備好獲獎證書。」
以獎項證明資優?
按Mandy及部分家長所理解,政府可能要到資優生成名後才會給予支援。如「資優生」獲有國際級的獎項,回到學校便可以有特別的優待。
本澳有部分學校雖有拔尖班,但Mandy及家長認為,這些學校的方式不是培訓資優生,而是按學校的需求而培育。
家長由於無法從本澳免費教育資源得到協助,只好自費上相關課程或考慮到外地找支援。香港曾有機構來澳開辦收費的課程,惟始終不是長期,有小朋友參加過,但亦是短時間,不少家長亦想過在澳門以外找到一些支援。
Mandy又說:「不清楚澳門有沒有任何學校可以讓他們會舒服一些,有些老師的經驗以及知識層面讓他們更早發現,但普通傳統幼兒園未必可以發現到。香港那邊都有政府全資的輔助,細化地給予學生額外支援。香港有七成的學校會有資優教育主任駐校協助,學生亦可以『走課室』式的上學,澳門亦有,但為數極少,未必可以完全滿足到所有學生的需要。」
資優兒童媽媽:
問題行為難啟齒 只想成全和滿足孩子
Eva是Mandy組織群組中的成員,家中小朋友被雖估為資優兒童,但有很多行為上的問題卻難啟齒。
「我小朋友是在六歲時,在澳門的診療中心檢測,被評估了是資優兒童,當初周圍問人都不得要領。我有問過教青局,回答是沒有這方面支援⋯⋯要等政府不知要等到幾時?現在都係讀傳統普通學校,不是融合教育。我當時問心理治療師,他只告訴我要好好培養她。」
「我好難開口同其他人講,我看到她有很多行為上的問題。一開始我觀察到她行為上不能重覆做同一件事、返學會在地下碌、交白卷」。
當Eva察覺孩子有問題、社交很差,沒有朋友時便就帶她去評估。當時,治療師主張跟孩子做魏氏四測試,結果達到資優水平。「當時我覺得放鬆了,覺得她行為上的問題應該緣於她的智力問題。然後自己看書,學習。」
用愛去培育
為母則剛,Eva的孩子是在視藝方面有天份,她用愛和耐性去對待,盡力瞭解小朋友,再去包容她行為上的問題。作為母親,Eva不想埋沒了孩子的天份、得物無所用,故盡力想滿足到孩子。
「每行一步都有不斷變,家人都會包容,家人亦開始明白他/她們不會是完全完美,有些部分是太吃力,已盡力去做。」
「我覺得資優兒童自身的潛力好大,但學校知道了亦沒有幫助,只可以做到『不拉後腿』、老師少了投訴,會更多接納(他/她)。」
這位媽媽又認為,資優其實不能完全與獎項掛勾,正如非資優兒童亦可以透過學習來取得獎項。然而,本澳教青局則每每以小朋友得獎多寡來評核資優兒童,與真正的標準存在極大差異。
法規只提如何增強資優部分
未見具體應對問題之策
現時的《特殊教育制度》列明進一步推動澳門資優教育的發展,而該法規的第三條定義「資優學生」為「智力優異或具其他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特質的學生」。法規亦規定資優學生的課程上可「增潤科目的學習內容、加快學習進度或縮短專長科目的學習時間」以及「因應學生的優勢及能力,提供針對性措施和額外的培訓計劃」。
然而,至今未見當局制定有關如何應對部分資優學生可能出現行為問題的具體措施。
從上而下的援手
對於資優兒童,普遍大家會覺得資優學生通常都會取得好好的成績,表現異常優異。但有些資優兒童的潛能在考試成績上可能體現不到,也有很大一部分資優學生有著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緒、社交上的問題,需要專業人士的介入和支援。
上天很公平,給予部分人有過人天分的同時,或者亦會讓他/她們的專注力、理解能力、社交能力差一點,沒有完美的天才,他/她們同樣需要大家理解和關懷,家長們亦有太多困惑和疑慮。
從政府、社會到學校,甚至身邊的家長們,能否釋出善意,多加理解,那怕未能給予援手,亦可以給這些家長更多包容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