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話
蕭自康自認「武痴」,對各式武術抱有無比熱愛。
鑽研詠春 實戰力強 蕭自康盼傳人能齊心 合力推廣 2024年03月30日|文:論盡媒體

提到近代「武術宗師」,或不少人會受到影視作品影響,對一眾人物如李小龍、葉問或黃飛鴻等朗朗上口,特別是自從詠春拳相繼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後,獲得更多向外宣揚的機會。然而⋯

朱鍾真指出,當時澳門的食物質量上比現在好,且價格合理,不過現在找到美食的門檻變高,需要到酒店內開設餐廳才有更高機會尋到美食。
感受澳門近年變化 留澳台商朱鍾真對澳情有獨鍾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

每當大家路過台式飲料店時,有否思考過一杯台式飲料背後來自多少人的付出?天仁茗茶前代理商朱鍾真在澳門經營多年,亦曾在中國多地經營生意,他認為,澳門的人情味與台灣的氛圍甚是相似,對此情有獨鍾。 擔任⋯

由於英語有根底,當年在廚房與不少外國廚師成為朋友。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運動場走入廚房 盧熾健的人生轉型 2024年01月5日|文:論盡媒體

體育當中有一種「遷移價值」,簡單而言是,在體育中學到的道理,是可以遷移到你的生活當中。例如體育教會你要刻苦耐勞,你在別的地方也會是個刻苦耐勞的人;體育教會你有抗壓力,面對工作壓力時你也可以抗衡挫⋯

二〇一九年周穎欣初次執導,而《早安主婦》一劇則讓自己了解「戲如人生」。片由受訪者提供
台灣深造 劇場學子感受「戲如人生」 2023年12月2日|文:論盡媒體

澳門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劇場演出活動,如今本澳藝術發展程度是否能吸引普羅大眾關注其中?除了戲劇敍事之外,參與戲劇表演者的經歷也值得一提。 劇場工作者周穎欣自中學時期開始對戲劇萌生興趣。升讀大學時⋯

當年楊慕寰秉持初心到台灣學習,後再到上海進修,如今已是澳門「劍擊第一人」。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澳門劍擊第一人楊慕寰 不忘初心 扶育幼苗 2023年10月28日|文:論盡媒體

劍擊可說是近年新興的熱門體育項目。劍擊教練楊慕寰當年秉持初心到台灣學習,後再到上海進修,如今已是澳門「劍擊第一人」。他耐心一步步向澳門人推廣、宣傳他認為「最好的」體育項目──劍擊,也擔任教練,期⋯

葉聖欣認為,本澳的美食有講究些烹飪技巧技術的、有與本地歷史及文化相關的,已漸形型成美食一個品牌。圖片受由受訪者提供
飲食奇人「教主」葉聖欣 痛心澳門傳統美食流失 2023年09月28日|文:瑪姬

在澳門對飲食有要求的人,雖或未曾光顧過,但也許亦稍有聽聞──澳門有過一位自稱「教主」的大廚。這位刻意求工、執著於追求美食的廚師葉聖欣,在疫情期間好像全面退出了澳門,難道是對這片土生土長的地方失望⋯

智耆之友協進會成員,包括創辦人劉玫瑰(中)以及「同路」媽媽以及她們兒子一同參加永利社區健行之旅。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一生的承擔──劉玫瑰帶領「同路家長」 用愛繼續守護孩子 2023年08月31日|文:瑪姬

「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澳門土生土長的劉玫瑰,從小在天主教學校氣氛薰陶下,造就達觀和堅強。而具備領導潛能的她先後創辦了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及澳門智耆之友協進會。 她沒有因自⋯

胡志杰認為過去自己過份投入工作,失去生活的平衡點。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胡志杰人生新一頁──疫情後的大逆轉 2023年08月4日|文:瑪姬

當社會復常之後,不知大家有沒有盤點一下,這三年來你到底得的多?抑或失的多?既是運動員,亦是藝術家的胡志杰,在生意上、金錢上或有損失,然而他卻領會到更重要的還是家人與朋友。曾經早出晚歸,每周工作七⋯

Mandy (左)及Eva希望大家先多理解資優兒童的困境。
被埋沒的天才?被誤解的孩子?資優教育碩士生探究本澳「資優兒童」 2023年07月8日|文:瑪姬

當特區政府正為著要引入人才而煩惱,原來在澳門有一群土生土長、極具潛力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發展潛質和方向,卻因為在大眾瞭解不足的情況下,得不到任何支援,家長們成為「孤島」,靠自己尋求發展機會。不知道⋯

這當中不少當年由李偉權帶隊的學生軍,都已成為老師,再去教授下一代。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紀錄保持者的快樂理念 短跑選手李偉權感恩活在澳門 2023年06月4日|文:瑪姬

曾經擁有多項澳門田徑紀錄的短跑好手──李偉權,選擇從運動員轉向教練,再到老師的身份,坦言不想教出冠軍選手,事關他曾經「捱過」,體會到現實世界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運動員從小拔尖訓練,他有可能成為⋯

疫情期間,同時戴上助聽器和口罩讓Candy的耳朵叫苦連連,去年七月政府更有佩戴KN95口罩的指引,令需要讀唇的她極為不便。
與「疫」前行 除罩後的聾人世界 2023年04月29日|文:黃詠思

防疫三年多,澳門特區政府終於在今年二月底宣佈放寬室內佩戴口罩的措施,乘坐交通工具和進入醫療機構、院舍則須戴口罩。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視口罩為生活必需品,似忘了澳門並沒有一直實施「口罩令」,甚至視為⋯

葉濃喜前往台灣深造,並冀望學有所成回澳後,優化澳門的環境。
走出家暴陰霾 為身陷家暴苦海的人伸出援手 ——專訪葉濃喜 2023年04月1日|文:論盡媒體

一直參與家暴預防工作、 為受害人提供協助的葉濃喜(Summer)在訪問時總好溫柔、細語,予人感覺如在充滿關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女生。事實相反,自幼在家暴環境下成長的她在升讀大學時選擇社工專業,並在畢⋯

黃錦池。
當我們無法聽看⋯⋯ 2023年03月3日|文:亦覴

觸感手語,一套主要靠雙手接觸而傳達意思的語言,專為聾盲人士溝通而設。在香港,其發展已有二十多年。然而,在澳門一直沒有得到應用,今期透過手語傳譯,專訪近年熱衷參與舞台表演的黃錦池,分享自小學習手語⋯

阿康的自畫像。
重覓節奏——專訪「moonmood 悶末」主創人 2023年02月3日|文:華生

澳門上月底在缺乏防備之下面對疫情大爆發,經過一個月的「洗禮」後,儘管本澳最終迎來取消「封關」,但社會仍然瀰漫著一股陰霾揮之不去。這段期間,小城的一個角落正在舉行一個展覽及一連串工作坊,主辦單位希⋯

太陽城集團印製的用品仍隨處可見。
夕陽西下——一則庭審札記 2023年01月1日|文:華生

太陽城集團創辦人及前主席周焯華涉不法賭博案,今年九月在澳門初級法院審理,至結案陳詞完成,歷時三個月,案件將在明年一月十八日宣判。周焯華在最後陳述中對太陽城集團的員工表達「萬分抱歉」,並特別點名提⋯

鏡湖馬路「1D-1E號」綠色別墅轉眼間移為平地。
衰老與修復——專訪呂澤強 2022年11月29日|文:亦覴

「六一八」相對靜止期,留在家中能夠做甚麼?正當社會熱話聚焦於澳門政府的防疫政策之際,一本姍姍來遲、談論澳門建築修復的著作悄悄成稿。今期人間話專訪《歷史建築的衰老與修復》作者、澳門文化遺產建築師呂⋯

荒島實驗——Guia Fest!的空間重構 2022年10月26日|文:亦覴

新冠肺炎疫情陰霾停留在澳門接近一千天,澳門與外界接觸全面停頓,文化交流活動可謂首當其衝。今期《人間話》請來「Guia Fest!實驗音樂節」的策展人Matthew 和 Steven,談談在外地藝⋯

空間的想象──專訪吳子嬰 2022年09月27日|文:華生

歷時接近兩年九個月的新冠肺炎疫情,將澳門近十幾年暴發戶般的城市景象與氣息換來一個嶄新局面,議事亭前地的連鎖化妝品店、手信店、藥房、金舖等廣受國內遊客歡迎的店舖,因為防疫措施收緊的關係,相繼結業⋯

紀錄片《大同》片段。
另一種關注——專訪周浩 2022年09月2日|文:亦覴

在動態清零的時代裏,只有一關之隔的中國內地與澳門的關係顯得既密切又疏離。兩邊的人文交往,往往隨著一聲政令,明天又變得不再一樣了。除了國內新聞、微信與抖音以外,我們還可以透過甚麼渠道了解當代中國⋯

軍事評論員黃東。
一聲嘆息──專訪黃東 2022年08月6日|文:論盡媒體

古城牆和古炮,作為一直防衛著葡萄牙殖民地澳門的重要建設,早已成為澳門著名的旅遊地標,為人津津樂道。最近,一組不受重視,位於松山山腰的澳門的古城牆,逃不過城市發展,並在數百年的風雨交替之間倒下。與⋯